蛊魏 第73章 王国

作者:不改其乐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8 22:23:03
最新网址:www.biiquge.com

许多人不禁在心中感叹,清河王果真是昨夜乃至数日前秦、赵二王叛乱的最大受益者,眼看就要青云直上了。

而大朝会如何收场,许多人都记不清了,头脑过于混乱,浮想联翩。

只知道后来,天子在鱼思贤力荐下,以清河王祎,领诸王府咨议参军,领宗子羽林军领军将军。

如此一来,整个洛阳城内的宗室力量都将掌在其人手中。

握胜兵者逾万。

许多人心中五味杂陈,其中不乏一些暗中看不惯崔祎的宗室之人。

他们觉得崔祎纯粹是靠一次次反复横跳、左右逢源才获得如今地位,还不知怎么就和阉人达成协议,让对方拿出一份不知真假的诏书。

“清河王”这三个字对他们而言格外刺眼,一时间难以接受。

当然,按照前文提到的悲伤的几个阶段,他们或许正处于第一阶段,既否认。

会习惯的。

昨夜政变胜利后,这场各方瓜分胜利果实的大朝会结束。

刚下殿,还在穿着足屡的清河王崔祎,便被殿外众多士人朝官团团围住,众人纷纷向他作揖道喜。

崔祎连连回礼,口称“不敢”,目光清澈,身姿与旧时在深宫中无忧无虑时几乎毫无二致,全然没有刚发动政变、废除兄长并将其囚禁为庶人、拥立了新君的宗室权王派头。

众人见状,暗自忖度,其人果有‘禅音槊影’之谋,还是不要轻易得罪为好。

当下,即便有那些心怀叵测之人,也都在脸上堆满微笑。崔祎权势越来越大,自己不好在明面上表现出敌意,此刻只能假意奉承。崔祎对此全然不在意。

台省之中,经过各方长时间勾心斗角,关于许给崔祎的封国一事,终于有了定论。

因封国一事具有特殊政治含义,与前朝不同,清河郡依旧以郡的形式存在,而非清河国,隶属于相州。

相州的州治为邺,属魏郡,在州西南,清河郡在相州东北方。

后,国朝以邺为北都,相州遂改名为北司州,下仍设魏郡、阳平、广平、汲郡、顿丘、清河六郡。

但时人多有混同而并用者,如河洛间的此地,本该被称之为司州,也常常以旧称洛州谓之。

而那些崔祎潜在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暗自商议,打算整个清河郡重新划为其封国,全部赐给崔祎,从而示好其人。

这些年河北局势大坏,不知此地人口增减情况如何,只知道仁宗大德年间最后一次统计时,整个清河郡有民八万四千余户。

这当然是朝廷能掌握的户口,数量却依旧十分可观。

一直以来,清河郡虽名义上是北司州下属的一个郡,实际上却能享受诸多特殊待遇和好处。

如今竟要变成崔祎的封国,想到这里,一些负责起草诏书的官员,手中笔尖都忍不住微微颤抖,甚至在书写时出现了若干误字,可见其心情激荡之程度。

不过,清河郡那边的形势极为复杂,各路流民帅自号为怀燕天王之人不知凡几,侵扰其间。

邺都留守多次上书告罪,称;‘臣侃无能,剿而不靖;从子敖曹,屡遭其北...’云云。

鬼话连篇。

因距离遥远,加之道路上匪徒、乱军横行,那些刚恢复对台省控制的官员们,竟都不确定郡治贝邱中究竟是何情形。

有反对者索性暗想:

全给你得了,反正那里和龙潭虎穴没什么区别,你要是不怕死,就去那里闯一遭,这和我们这些高居庙堂之人也没什么关系。

最后,台省制书出,新设清河国尽得其郡之土,使清河王祎一人得享,仍辖四县;贝邱、武城、鄃、灵。

都贝邱。

设王国军,额三千;并置国相、都尉、太傅等一应国官,由其人任选。

眼见着自己亲自督促的最后一道诏书发出,荀参缓缓舒了口气。

他不明白那个少年人能走到何种地步,但清楚自己已不再适合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中生存。

他和崔祎商议过,也有了致仕归乡的想法。

于是,荀参先以此试探平日与自己亲近的几个心腹。

话一出口,那些人眸光闪烁,口中全是滔滔挽留之辞。

见状,荀参便已经明白了众人心思。

他甚至无需上表请求致仕归乡,只需放出这个消息,哪怕他还坐在尚书左仆射这个位置上,身后那些人也不会再将他视为真正的左相了。

因为权力并非存在于官位上,而是存在于人心之中。

目的已经达成。

至于何时真正上表辞官,还要等到洛阳周围局势稳定之后。

看看如今这混乱的局面,荀参又摇头叹气,实在不适合此时正式辞官。

也不知道那支大军现在究竟是什么状态。

.......

一支拥有众多骑兵的部队,行动起来如同裹挟着一层又一层外围力量,各方派出的探马几乎无法摸清他们的虚实。

此刻,这支大军也撕下了面具,开始禁绝消息,周围无论是各家派去刺探的人员,还是对他们有威胁的宿卫各军斥候,只要派出去便没了消息,也不知是被彻底杀掉,还是被控制了起来。

整个洛阳城的西北,西,西南方向,此时如同被堵住了双目和耳朵,与外界失去了一切感应和联系,几乎成了一座孤城,而城中的众人则如同被周天子囚于虎牢的野兽。

然而,尽管他们对城外那支兵马几乎一无所知,可城内发生的一切,包括今天早朝的诸多事宜,对于尔朱军而言却是单向透明的。

没过多久,这些事情便被细细汇总起来,呈现在了那个人的案几之上。此时,众将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起初,大家对贺洛浑口中那个人的厉害程度多少还有些不以为然,可如今却不由得信了几分。只是当下仍有人不服。

看着众人愁苦、一筹莫展的表情,有一人不满地开口道:

“什么武陵王、清河王的,依我看,还不是有人办事不利,才让这些宵小之徒得以坐大。只能怪洛阳城中没有英雄,才任由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跳梁。

“都督只需给我一支兵马,旦夕之间,我便能将其首级高悬于辕门之上,让三军观之。”

这人说话口气极大,众人循声望去,见是个身材短小的胡人。

此人正是尔朱军中的一员大将,名侯景者。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