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母笑了“男孩子有血气必有血性,没什么不好的。昭元说的话是他自己的感悟,有的说得很对,有的却是过于担忧。
我们家虽然只有一屋子孤儿寡母,可祖宗几代的经营不是虚的,
就像昭元说的,我们家可是一口气能拿出七八百万贯现钱奖励抚恤名下兵将的强大侯府,
就算是阵亡六七千精锐部曲也能在两三年中恢复如初,说一句富可敌国也不为过。
我还是太宗皇帝的嫡女,当今官家的亲姑姑,
广陵李氏的宗亲们也有许多出仕为官,封家在京中为官者也年年不绝,
各房大娘子都是出身公侯显宦之家。
加上隔壁江都侯府世代交托生死,
各地还有几代侯爷出仕为官的亲兵旧将数百户人家摇旗呐喊,
怎么会护不住自家和旧部们的产业呢?”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大长公主觉得疲劳了,请祖母封三娘继续讲。
封三娘点头,继续讲道“其实历朝历代,我们这样的开国贵族总是能拿到最好的产业,
开国之时旧贵消亡,新贵聚敛最是容易,
我家几十年来虽有扩张,可大多都是为了给一代代子孙积攒分家和嫁资,
侯府自身的产业增长并不多。
开国之后,我家渐渐就成了旧贵,
而每一位官家登基,都会有一大批新贵产生,像是王爷公主郡主年年都有新人。
后妃的家人以女骤贵,也要想方设法收聚财富。
一代代进士考出来也不能干拿俸禄,总要整治更多家产遗留子孙。
所以历朝历代,新贵崛起向旧贵挑战,侵占旧贵产业的事情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并不是因为你们的父祖不在了,他们才敢来,就是你们父祖在的时候,
一样有形形色色的人家伸出手脚要撩拨撩拨,看看能不能搞出一些好处。
什么叫当家大娘子,就是坐镇家中,时时刻刻处理这种乱七八糟的事情。
为什么要叫守住家业,这个守字用得是一点不差。
刚刚你们曾祖母说我家势力雄厚,并非不能护住家私,确实如此。
在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我们这些老婆子就不知道处理了多少不懂规矩的人家。
一直到三年前事情发生了变化。
那一年官家唯一的皇子夭折,朝堂上自然是一片动荡,我们家即便是谨守门户,竟然也被波及。
当时就有言官上奏,请官家储备宗室子入宫教养以备不测,
官家虽然将他发配出京,却没有止住朝中气象的变化。
我朝素来厚待文官,当今官家尤甚,在那之后上书此事者每年都有几个。渐渐的有的人就坐不住了。
当今官家无子,最亲近的就是真宗皇帝留下的两个王府,邕王府和兖王府。
这两个王府在三年前那封上书后,大约是动了心思,纷纷暗地里扩充产业,积蓄钱财以待后续。
偏偏他们都住在南京附近,邕王府先行一步在南京大肆兼并,兖王府就跑到淮河南北扩充,
这些地方都是大周的根基之地,尤其是我们两家侯府的根基之地,矛盾就越来越大了。
就像昭元在南京做的那样,有你们曾祖母在,把这两家王府敲打一番,令他们知难而退并不困难,
乃至于让你们范叔祖父带兵去他们家讲道理也不难,害怕事情闹大的是他们家,
我们一屋子孤儿寡母,既有功勋事迹,亲近官员,又有强兵在握,先天就立于不败之地。
无论是大理寺,宗人府还是紫宸殿大庆殿,只要我们全家穿着诰命服一起去,
你们曾祖母一咳嗽,两个年轻的小王爷只有滑跪认栽的份。
可是曾祖母何其睿智,这不是单纯的产业争夺,两家王府以往没有这么做,三年前涨了胆子,就是因为他们觉得有入主东宫的希望。
这是储位之争,所以为了让你们知道世道艰险,为了让你们明白储位之争的残酷,我们就放任两家王府的侵占,
乃至于对其他外戚文官的侵占也不理不睬。为的就是给昭元一个考题,给你们这些孩子一次经历。”
李昭元点点头“原来如此,孙儿明白了。家中产业并不是置办下来就一劳永逸,
经营增值,护卫安宁方方面面都需要谨慎诚实。时时刻刻留有后手才能稳坐不败之位。”
侯府就是豪横,放任那些人家占便宜,只为了制造一个案例教育这些小孩子。
等目的达到了,又能横扫千军如卷席,以往这些人家吃下去多少,都要加倍还回来,
相当于老虎打盹,醒来后拍死几只吸血的蚊子放到嘴里嚼一嚼一样随意。
见到孩子们都受到震撼教育,封三娘继续说“仅仅是有了些希望,两家王府就敢什么产业都敢占,得罪那么多人家,鱼肉那么多百姓也不犹豫。
而那些受损的旧日人家,纵然是寿州吕相公家族,吕相公在世之时何等煊赫,面对来势汹汹的两家王府,也只好息事宁人,交出一些产业。
这就是皇权的威力,哪怕仅仅是一丝虚假的皇权,只要沾上了,就能狐假虎威,强取豪夺。
那未来真的有储位之争,又该是怎样的惊天动地,你死我活呢?
我们用三年的委屈给你们小孩子上一课,好叫你们知晓储位之争的凶险,相比于一些田产的得失。这才是要命之处。
李昭元,祖母问你,此番南下狠狠的敲了两家王府一笔,让王爷们丢了大面子,你会担心以后他们之中有人登上皇位,于我不利吗?”
李昭元拱手一礼“回祖母,孙儿不担心”
封三娘奇道“皇权之威一至于斯,假的虚的尚且这般蛮横,以后哪位王爷炼假成真,怎么会不记恨今日之事呢?”
李昭元答“汴京的王爷所思所想与南京的王爷不同,
太子的所思所想与王爷不同,
官家的所思所想又与太子不同。
人处于各种位置,考量都会不同。
汴京的官家与南京的王爷所求迥异,不可以寻常人家量之。”
大长公主和封三娘不禁鼓掌大笑“好好好,有贤孙,可保我家百年之安。我们家气运不绝,真真是祖宗显灵,我放心了,终于放心了”
等大长公主说完,封三娘又从大长公主手中取出一份贺表“产业争夺,教的是你们世道凶险,即便是我们家这样的门第也不免有这么多烦恼,
你们以后都要分家出去,同样要面对这些豺狼虎豹,只有兄弟姐妹齐心协力,牢牢绑在一起,才能在这风波之世求一世安稳。
侯府离开各房,就是自断臂膀,为人所轻。各房离开侯府就是无根之萍,再难挡住各处袭来的刀枪剑戟。
这一点,你们范叔祖父示范的就很好,虽然他已经分家出去,可父兄都离世的时候,
是他站出来为各房遮风挡雨,这些年他不顾身体四处奔波维持住我们侯府和各房的体面,家人之间不讲恩义,但这份情分,你们要一辈子记得。
祖母手里这一封贺表,教的便是你们储位之争的残酷。
就在昨日,官家下诏恢复了几家曾经因为储位之争而被废掉人家的爵位。
这几家人都是因为与一些罪人有所交集但并没有真的参与谋逆,仅仅是一点往日联系就被官家的母亲,大娘娘监国时下诏除爵。
大约是皇嗣不畅,从去年开始就流出要为这些人家平反复爵的传言,我们勋臣之家必然上体天心,先后上了奏疏。
迁延到昨日才算尘埃落定,怎么着都是我们勋臣之家的喜事,一封贺表颂圣是少不了的。
储位之争就是这般凶险,任你冤枉透顶,只要圣心不喜,再多的功劳也不顶事,丹书铁券擦得锃光瓦亮也毫无办法。
无论以后谁做官家,你们都要屈身守分不可越雷池一步。
当今官家若不是皇嗣屡屡夭亡,若不是仁善有德,这几家府邸再如何冤枉,也不可能有复爵之日。
你们要牢牢记住他们几家的教训。储位之争,不讲道理,谁要是耐不住寂寞,想要展现一下聪明,府里清理门户也不会留情,都听明白了吗”
说着把这封贺表交给李十一娘,李十一娘屈身行礼后出门将贺表交给仆人,仆人再送到前院交给家将,由家将带着贺表去皇城投递。
各房大娘子和孩子们纷纷下拜“敬遵曾祖母/祖母/母亲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