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家叔胡惟庸 第42章 陪太子读书

作者:半颗西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0 00:31:56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历史的车轮,在催促着胡翊。

胡惟庸入了中书省,成为李善长的左膀右臂,给他所预留的时间也就不多了。

此次准他的假期,只有三日。

胡翊在第三日,临进宫时,和赶去皇宫上林苑当差的父亲一道。

走在路上的时候,父子二人面对面,有些事胡翊一直压在心里,是时候该说说了。

胡翊先想到的是大哥的事,对胡惟中说道:

“爹,您最近说起话来,跟以前都不一样了。”

胡惟中可没发现自己有这毛病,他变了吗?

好像没有吧?

胡翊这才说起道:

“以前大哥为长兄,您在提到我们的时候,一定会先提大哥,然后再提到我,现在却总是先提到我,后提到大哥。”

胡翊这么一说,胡惟中沉默了。

他确实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浑然不觉中,竟改了口。

这其中当然有爱屋及乌的意思在内,毕竟胡翊这个儿子最近表现的耀眼,一时间为胡家带来了太多的荣耀,胡父现在自然更看重他一些。

但这却忽略了胡显的感受。

经胡翊提醒过后,胡惟中的心里也起了些波澜,觉得有些不应该,他反思了片刻后说道:

“为父记下了,你能顾着你大哥的感受,这很好,他当年进入军中卖命,你才能留在家中过上安稳生活,用他的军饷读书,这些情分你还记着,将来有一天为父若是撒手人寰了,我也会放心,你一定能够照顾好你大哥的。”

不知不觉,胡显在家中的地位,已经被胡翊所取代。

反而是做父亲的胡惟中,竟然毫无察觉,竟没有发现这一切。

胡翊觉得,父亲也有些变了,有些话他本来不打算现在说,可是又不得不说。

胡翊又道:

“爹,叔父入了中枢,以后家中来往的官员就多了,他的官邸还在修建中,咱们这一大家子也该另寻个住处,现在南京的房子便宜,不如买一所宅院吧。”

胡翊把话说的很巧妙,把搬家说成买一所宅子定居,胡父立即就同意了。

毕竟,谁都想拥有自己的家宅,有宅院了,心也就安定了。

把搬家的事就先定下来。

回到宫里后,胡翊继续开药,为朱静端泡脚。

因为开国大典,朱静端断开了疗程,现在重新浸泡软骨药,又疼的呲牙咧嘴的。

但她的伤势,比起一开始来说,实在好太多了,也不需要胡翊每天都在这里盯着。

趁这段时间,胡翊把蚕豆种上,李贞恢复了对他的训练,胡翊夜里则是继续翻看《陈旉农书》。

正如胡翊预想的那样,这个时代的农书,其实已经挺先进了。

只是普及度极低。

大部分老百姓们,使用的还是刀耕火种,最多就是每年把茅坑里的粪水拿来浇地,提升肥力。

这样提升的肥力十分有限,而且因为粪水中有大量的虫卵,最终会导致大量的作物烂根、烧根,并且增加病虫害。

农书中记载的“踏粪法”,则是在关养牲畜的圈里,不时扔进些干草。

牲畜们的粪便混合了干草,再加上四蹄的踩踏,在圈里发酵,这样一年下来就能够堆积起厚厚的一层肥料,肥料的效果很不错。

此外的“草粪法”,也是将大量杂草落叶,和粪便混合,存储在坑内,等到腐烂后施用。

这样的肥料,无论含氮、含碳、磷钾含量等都极低,而且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做成。

胡翊想着,可以加入骨质物,增加磷钾含量。

将大量的厨房蔬果垃圾、剩菜剩汤一类的泔水倒入,加上落叶、草木、秸秆类发酵,增加含氮量。

加入大量粪便提升肥力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温度够高,把虫卵杀死。

只要温度和湿度够,发酵的速度就会很快,大大提升肥料的肥力,又能缩短制成时间。

胡翊改良过后,第二天便去李贞的居所附近,找了块空地开始堆肥。

皇宫现在还很空旷,只要李贞同意,胡翊就敢这么做。

先在地面铺设一层秸秆,然后铺上15厘米树叶杂草,洒上7—8厘米厨余垃圾和草木灰,倒上从宫中马厩里弄来的马粪。

马粪是酸性的,这里面还需要加入一些石灰中和,再加上许公公从御膳房带出来的骨头,都被胡翊砸成碎屑扔进去。

然后最上层再覆盖秸秆和落叶,重复这样的操作往上堆,就可以了。

胡翊大概堆到1.5米的高度,制作了一个大堆肥,然后用大量秸秆铺在外面保温,每天往里面浇水,使微生物快速分解这些材料,释放出各种元素。

李贞看到胡翊每天过来忙活,测测温度浇浇水,查看干湿状况,很是不解。

这天看到胡翊在翻肥堆,忍不住问道:

“你弄的这玩意儿真的是肥料?我怎么看着就是一个发霉的草堆垛子啊?”

胡翊跟李贞再怎么解释,李贞还是很怀疑。

转眼,正月便快要过去了。

徐达的捷报,和李文忠的家信,一起送到了朱元璋面前。

徐达率25万北伐军,彻底攻占了山东全境,逼得元军连连退让,明军士气高涨。

常遇春奇袭东昌府,斩元将也速,所战皆克,气势如虹!

得知这一消息后,朱元璋大喜过望。

同时,李贞看过了儿子传回的家信,这一天,把胡翊叫到了跟前来。

胡翊以为今天还要练拳脚,结果李贞拿出家信,突然一番话打了胡翊一个措手不及:

“陛下要你去前线参加北伐,令你以昭信将军的名义,领着监军之职,速速奔赴前线。”

北伐?

胡翊先是一愣,然后逐渐回过味来了。

做监军?

那一般都是随军殿后,或是跟着主帅稳坐中军的官职,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胡翊心中暗想着,突然间整这么一出,这是要给他送军功吗?

个中的关系,也只能是如此。

胡翊得到照拂的原因,肯定是因为朱静端。

而他一个从未上过战场,不通军事和兵法的人,一上来就给个监军之位。

在军中做监军这种不怎么出力,象征意义更多一点的活儿,摆明了是个保送镀金的差事。

胡翊这时的脑海里,忽然蹦出来一句话,倒是很贴合现实——“陪太子读书”。

没错,胡翊就是这个“太子”,只是不知道哪个将领来陪他“伴读”来了?

正巧,胡翊这时看到李贞手中的家信,封皮上正好写着李文忠的名字。

莫非,是去李文忠手下做监军吗?

果然,看到胡翊的眼珠子滴溜转,李贞告诉胡翊道:

“你莫要害怕,叫你到保儿手下去做事,这是我的主意,现在陛下要见你,你速速去一趟华盖殿。”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