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话都已经说到这里,暗示的差不多了,就差明示了。
李贞自然明白他的意思,何况朱静端又不是外人,胡翊更是对他们李家有着再造之恩。
李贞也不拖泥带水,直接给朱元璋表态,说道:
“重八啊,胡翊这孩子我挺喜欢的,我有个请求,想把胡翊调到保儿军中去做个监军,你看行不行?”
大姐夫还是会做人啊!
这本来是朱元璋磨不开口的事,不好意思对李贞言明。
毕竟,他这是为了女婿,抢自家亲外甥的军功,这事儿好说不好听啊。
李贞却反过来,主动为胡翊求一个监军的官职,求朱元璋把胡翊安插到李文忠手下去。
朱元璋听到这个“请求”后,立即眉开眼笑的同时,脸上又带着一抹愧色,有些臊得慌的说道:
“姐夫,咱这是为了女儿抢夺外甥的军功,你还照顾着皇家的体面,说什么求我的话,分明是咱这个皇帝求着你呢。”
李贞哈哈大笑着,说道,“都一样,都一样。”
“若是没有你重八的恩典,又哪来我和保儿的今天?静端是我看着长大的,跟我的亲闺女也没什么两样,胡翊又对李家有大恩,待我写封家信捎给保儿,他也定会全力相助的。”
这事儿就算定下来了。
朱元璋心情大好,抱着李景隆举高高,玩的不亦乐乎。
一会儿工夫,马皇后擀好了长寿面,朱静端做好了长寿包,又蒸了个大大的寿桃馒头放在桌子中间。
他们这桌子菜,正好赶上午饭的时候,朱标带着弟弟妹妹们全都来给李贞贺寿,一起围坐在桌前。
席间,朱樉问李贞道:
“大姑父,我看胡郎中最近在练锏,他舞的好生漂亮,你什么时候也教教我吧?”
不等李贞说话,马皇后却是说道:
“你们的任务是好好读书,不是舞刀弄枪,咱们大明现在是兵强马壮,也轮不到你们上战场打仗。”
话起了个头,朱标就问道:
“姑父,你教胡郎中练武,现在他的水平怎样了?”
听到朱标问,朱元璋也很想知道,毕竟这是未来女婿,马上就要派他上战场了。
那毕竟是个危险的去处。
李贞却是满身的自豪气,笑着说道:
“胡翊的拳脚嘛,一般,怕是在樉儿手里都要败下阵来。”
此话惹得一阵哈哈大笑,李贞却又道:
“但是他的双锏颇有章法,我请了宫中的用锏高手教他,现在耍的是有模有样,不单是如此,这孩子箭法超群,于五六十步外,二十箭全中,手法极稳,目力极佳,所欠缺的只是气力,是个神射手的好苗子!”
听李贞说的眉飞色舞,这下朱樉、朱棡还有朱棣,再也笑不出了。
三人的箭术,以朱樉最好,虽可射七八十步,只是命中率低些。
须要知道,军中选弓箭手,要求才不过是八十步距离外,十箭中六。
也就是百分之60的射中率。
胡翊现在于五六十步外,二十箭百分百命中,假以时日,绝对是个又稳又准的神射手。
听了这话,马皇后指着几个儿子们说道:
“看看你们,再看看人家胡郎中,你们真是文比不过,武也比不过,还不好生跟着宋先生念书,净知道逃课捣蛋?”
朱元璋也是立即接话,指着朱樉、朱棡说道:
“亏你们两个还逃了课,跑去校场练武练箭呢,练了几年还及不上人家这练了一个多月的。”
李贞家中有说有笑,太子、皇子们欢聚一堂。
胡宅。
胡翊昨天回来后,带着胡令仪放鞭炮玩,折腾了半夜。
他没想到,这一晚上,亲爹、亲哥哥都没有回家。
叔父胡惟庸何时回来的,他也不知道。
第二天早上,胡翊醒来时,看到胡惟中还在院子里坐着,手中对着账本之类的东西,居然熬了个通宵。
胡显一会儿回了家,也是倒头就睡。
一直等到天都快黑了,这一家人才算是聚齐。
柴氏今天买了许多菜,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把胡惟庸一家人也请过来坐。
如今,胡家四人为官。
胡惟庸正三品太常寺卿,胡惟中正五品上林苑监左典簿。
胡显因为跟着老爹混了七八年,有些老兵资历。
得以做了正九品漕运司广积仓副使,就是个看管仓库的官,相当于是管着一个看仓库的保安大队,他是副队长。
胡惟中作为一家之主,此时端起了酒杯,开口说道:
“翊儿一向都在宫里,今日我们一家人整整齐齐的坐在这儿,才算是过大年了,正巧,他又因为医治好长公主的顽疾,陛下授了他正四品官,真是大夫和将军都叫他当上了,这也是咱们老胡家的喜事,咱们一起庆祝庆祝。”
胡翊不在的这段时间,胡令仪多少懂了点礼仪,这要是搁在以前,必定是已经站起来动筷,手跟筷子一起上,不断往嘴里扒食吃了。
今天则不然,胡令仪主动问胡翊道:
“二哥,你饿吗?你想吃那个煎鱼吗?”
胡翊被这小吃货逗乐了,知道是她想吃,连忙夹了一块鱼肉放在胡令仪的碗里。
小丫头片子瞬间就眉开眼笑的,满眼都是小星星,吃的不亦乐乎。
胡翊不禁心中感叹起来。
做小孩真好,无忧无虑的,天真烂漫,那些糟心的事情不知道,也不会去管。
胡惟中趁着这时候,在大家最高兴的时刻,终于又宣布了一个重磅的消息:
“翊儿,显儿,你们还不知道咱们老胡家一桩更大的喜事吧。”
胡惟中显得激动极了,兴奋又郑重的说起道:
“你们的叔父,最近因筹运北伐粮草立功,又在开国大典上办的漂亮完满,陛下龙心大悦,李丞相昨日向陛下提出请求,陛下已经恩准将他调进中书省,担任李丞相的左右手了。”
调进中书省,做李善长的臂膀,那么胡惟庸现在的官职便等于是参知政事了。
几乎相当于副丞相的官位。
看到大哥胡惟中如此的抬举自己,胡惟庸立即摆手道:
“大哥过誉了,正式在李相手下任职,官位应当是从二品的参知政事,我只是以正三品太常寺卿借调去中书的,陛下和李相,现在不过是在考验于我,名义上还归属于礼部呢。”
胡惟庸面上虽然显得谦虚,但依旧难掩那一脸高升后的喜色。
胡父则是说道,“如今我胡家叔侄父子,足有四人在朝为官,也算是祖坟上冒了青烟,要等到空闲时候回一趟老家,修葺祖坟,重开我胡家祠堂,也好光宗耀祖,将这些荣耀记载进族谱啊!”
此时的胡家屋内,所有人都是异常的高兴。
唯独是胡翊,脸上跟着在笑,心里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
从明天开始,叔父就要进驻中书省了,虽然名义上还是太常寺卿,实则已经开始行使起副相的职权。
看似距离案发还有十二年。
实则,今日之后,他和全家人已是站在命运的拐点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