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时节,首列蒸汽机车在陇海线试运行。驾驶室里,林清泉盯着压力表不敢眨眼,程凤鸣的太极棉纱缠在锅炉缝隙处,正丝丝缕缕渗出水雾。
“还有二十里就是青龙桥!“司炉工话音未落,车头突然剧烈震颤。凤鸣抽出腰间软剑挑开蒸汽阀,滚烫水汽中浮现出扭曲的铁轨——三日前暴雨冲垮路基,维修队用的竟是前朝青砖。
车尾传来孩童啼哭。二十名从江南纺织厂救出的童工紧紧抱在一起,他们脚踝上还留着洋监工的铁链。林清泉抓起检修锤跳下车,发现断裂的轨枕上刻着漕帮暗记。
“这是有人故意用腐朽木料以次充好。“顾知行从煤水车跃下,账本在风中哗哗翻动,“漕帮把持的木材行,上月刚向铁路局供应了八千根枕木。“
凤鸣解下染血的绷带系在信号旗上,红布顺着铁轨向后方绵延。远处山坡亮起星星点点的火把,被她救治过的流民举着锄头铁锹奔来。老石匠摸着扭曲的铁轨说:“得用凤凰山的青冈木,我们祠堂的梁柱三百年没虫蛀。“
**子夜**,林秋月抱着测绘仪跪在泥泞中。这个林家第三代独女刚留洋归来,改良的六分仪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往北偏七度可避开滑坡体,但要多打两条隧道。“她抹去镜片上的水汽,“若用祖父的榫卯结构,能节省三成钢材。“
突然,山涧传来急促铃音。程松波踏着苇叶飞掠而至,少年背后的药箱印着红十字,腰间却别着程家祖传的判官笔。“上游发现日军侦察队!“他展开染血的地图,“他们在测量铁路桥承重点。“
第四章千丝万缕(下)
**惊蛰**雷声中,首趟民生列车终于驶入沪港。车厢里堆着山西的煤、湖广的米、江浙的丝绸,还有八箱贴着封条的神秘货物。驾驶室后的隔间里,林秋月正在教童工们打算盘:“这趟运费除去成本,余钱正好办夜校。“
突然,列车长猛拉汽笛。前方铁轨上横着棵百年古槐,树杈间绑着浑身是血的漕帮账房先生。程松波甩出飞爪掠上车顶,发现树干断面整齐如削——这是日本居合斩的痕迹。
“他们在找那八箱东西。“顾知行抚摸着褪色的铁道债票,“三年前我们发行股票时,每股都用《天工开物》的页码加密。“老人从怀表里取出微缩胶卷,“真正的货物,是江南制造总局的机床图纸。“
**芒种**夜,林家老宅地窖灯火通明。程凤鸣用银针挑开古籍封面,取出夹层里的蚕种图谱;林清泉将祖传罗盘嵌进新式播种机,北斗七星纹路正好对应调节卡扣;顾知行在算盘珠上刻下经济公式,每一粒都藏着粮食储备数据。
院外忽然传来唢呐声。当年被救的童工已成青年,他们扛着连夜打制的青铜铧犁,犁头上刻着铁链熔铸的印记。“先生,咱们给北大荒准备的农具齐了!“为首的汉子举起土地证,“政府给分了三十垧地,说要建机械化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