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朕成了暴君 【正版无广】第90章 重用海瑞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0 12:32:56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朝会。

朱翊钧正襟危坐,精神抖擞,不怒自威。

除了常朝应到的官员,还有一个白发苍苍的倔老头,正是陛见的海瑞。

“亮个相儿吧,海大爷。”

朱翊钧抬手示意,温言道:“海卿免礼。”

海瑞身着粗衣,穿着布鞋,在禽兽中却是不卑不亢,如鹤立鸡群般显眼。

朱翊钧转开目光,扫视群臣,沉声道:“张先生深感一条鞭法在北方之弊,特上奏,延期交纳赋税。”

“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北直隶,延期四月。”

“为彰显朝廷恩德,其他省份延期一月。”

“着各道御史尽监察之责,地方官府若不遵诏旨,敢提前收取,严惩不贷。”

朱翊钧停顿了一下,问道:“众卿可有异议?”

张四维不动声色,心中却是震惊。

推出银币,又延缓缴纳赋税,一招接一招,好象都是冲着地方官去的。

“皇帝是缺钱的,也是爱财的,怎么会准了张居正此奏?”

“看来,皇帝还是活在张居正的阴影之下,这其中亦有李太后的支持。”

张四维垂下眼帘,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反对。

既然朝廷的钱粮能够支撑,他又何必去做恶人呢?

与他的想法类似,其他官员也没有跳出来的。

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就颁旨吧!”

他痛感耳目不够,对于地方的消息,难以获知。

所以,已经命令镇抚司和东厂在地方发展眼线。

至少要在县一级有眼线,地方官府的举动,才能尽收眼底。

两个机构互不统属,且每个县至少有两个眼线。

这样,下面提供的情报,才能互相验证。

至于民间监督,显然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朱翊钧继续说道:“清丈田亩虽有成效,然比之太祖朝时,仍相差甚多。”

“张先生痛感地方官员之懈怠玩忽,权贵士绅之贪婪,特建议召回海刚峰。”

伸手指了一下,他微笑着说道:“海瑞铁面无私,忠于王事,朕决定任其为清丈大使,从北直隶开始,重新清丈田亩。”

“张居正啊,你这是铁了心要将权贵得罪到底了。”张四维的目光闪动了一下。

张居正一直不肯重用海瑞,现在却推海瑞出来。

显是自知不起,索性摒弃了妥协的立场,行雷霆一击。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张居正的改革虽然损害了既得利益集团,却还没有打击到根本。

“可惜,已经晚了。”

张四维不认为清丈田亩会在短时间内完成,而张居正显然等不到了。

“微臣有奏。”御史张鼎思出班跪倒。

朱翊钧轻轻颌首,说道:“奏来。”

张鼎思奏道:“万岁,海瑞年事已高,且迂腐滞缓,屡遭弹劾。由其清丈田亩,微臣以为不妥。”

御史李植出班跪倒,奏道:“微臣附议。海瑞不通施政要领,痛恨富者,难持公正。”

海瑞上前跪倒,驳斥道:“启奏万岁,微臣不同流合污,便是迂腐滞缓;不循私枉法,便是不通施政要领。”

“微臣推行清丈、平赋税,深恶贪官污吏,非为名,实为竭忠报效,为民谋利。”

朱翊钧面色平静,缓缓说道:“海卿清廉自守,民间有‘海青天’之誉,朕是信得过的。”

看向张鼎思和李植,朱翊钧也没有生气发怒的意思,淡淡地说道:“此议已定,二卿不必多言。”

说着,他向旁边的内官示意,吩咐道:“宣旨吧!”

内官上前,打开圣旨,尖着嗓子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海瑞为左佥都御史,主持北直隶清丈田亩、清屯充饷……”

“微臣领旨谢恩,万岁,万岁,万万岁。”海瑞叩下头去,高举双手,接过圣旨。

朱翊钧开口说道:“蓟镇总兵戚继光请求扩军两万,欲出边清扫,朕准其奏。”

“被动防守,有损我泱泱大明之国威。纵是不能如太祖成祖,朕亦见不得北虏猖狂。”

“梁梦龙,此事由兵部协理,务必办好。”

梁梦龙出班道:“微臣领旨。”

朱翊钧又看向户部尚书张学颜,说道:“张卿,延期收赋,扩充军队,钱粮调度,便交与爱卿了。”

张学颜出班躬身领旨,又奏道:“微臣所奏《会计录》,以审计出纳,还望万岁御览允准。”

朱翊钧有点小惭愧,由于篇幅较多,他还未看完,或者说是听完。

对于财会制度,是朱翊钧的弱项。

好吧,其他的后世很多制度,他也是一知半解,并不精通。

但这个听着就很厉害,古代能有会计和出纳,又是一大进步,这是个能臣啊!

“朕知道了。”朱翊钧点头微笑,以示赞赏。

张学颜确实挺厉害,除了能力外,主要是他的仕途规划得好。

从三甲一百五十六名外放知县,到户部尚书,他只用了二十五年。

而早早中试的杨廷和,却用了整整三十一年才达到这个目标。

朱翊钧看过他的履历,发现这家伙还是个多面手。

治理地方,政绩突出;巡抚辽东,修堡御敌,招民实军,照样干得漂亮。

或许,这也是当时的一个特色,文官必须文武双全。

不管能不能打仗,就是能节制武将。

武将嘛,就打你的仗得了。文武双全的话,朝廷都该担心了。

“退朝!”在宦官尖细的声音中,朱翊钧起身离开。

海瑞捧着圣旨,跟随在后,得到了平台奏对的殊荣。

朱翊钧要面授机宜,所谓的清丈和清屯,其实都不是那么简单。

既要查出应缴获赋税的实际田亩,又要安置好卫所官兵,摊丁入亩也要试行。

为此,朱翊钧为海瑞配备了四名东厂番子,还有随行太医。

既然要干,朱翊钧希望能一劳永逸。

所以,他还要让海大爷放手去干,什么弹劾毁谤,自有他来挡。

一潭死水,该是风起浪动,泛泛沉渣的时候了。

“海刚峰虽老,但大爷还是你大爷。”

朱翊钧冷笑着望着窗外,似乎看到了海瑞几日后强势出京的情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