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更天,咸阳宫灯火通明,与夜色形成鲜明对比。宫内,嬴政正与丞相王绾商议裁汰老军的安置费用。
“老军归乡,安置费用不可小觑。”王绾捋着胡须,神情凝重,“若按原计划分批发放归乡金,恐生变故。”
嬴政剑眉微蹙,手指轻叩桌面:“丞相所虑极是。朕意,将归乡金一次性发放,以绝后患。所需金额,丞相可有估算?”
王绾拱手道:“臣已命户部清点造册,初步估算,总金在三百万两白银上下。”
“三百万两…”嬴政沉吟片刻,“数额巨大,户部可有充足储备?”
“回大王,国库虽充盈,但一次性支出如此巨款,也需提前筹措。”王绾答道。
嬴政点头:“此事就交由丞相全权负责,务必妥善安排,不得有误。”
王绾领命:“臣遵旨。”
此时,咸阳宫外,李斯与尉缭子已来到宫门前。尉缭子抬头望向巍峨的宫殿,心中不免有些忐忑。
“李兄,四更觐见,真的不会唐突秦王吗?”尉缭子压低声音问道。
李斯微微一笑,拍了拍尉缭子的肩膀:“尉兄不必多虑,大王勤于政事,此刻或许还未安歇。况且,你我所谈之事关乎秦国大计,大王定会重视。”
说罢,李斯便上前叩响宫门。宫门缓缓打开,守卫见是李斯,不敢怠慢,连忙躬身行礼。
“李长史深夜入宫,可是有何要事?”
李斯拱手道:“奉大王之命,引荐大梁名士尉缭子入宫觐见。”
守卫闻言,不敢耽搁,立刻入内通报。
宫内,嬴政与王绾的谈话接近尾声。
就在此时,赵高匆匆入内,躬身禀报道:“大王,李长史携大梁名士尉缭子求见。”
嬴政目光一闪……
“尉缭子?”嬴政放下手中竹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宣他进来。”
“大王,如此深夜,不如宣至偏殿…”王绾提议道。
嬴政摆了摆手:“不必。朕倒要看看,这位大梁名士有何高见,竟让李斯如此郑重引荐。”说罢,他起身向殿外走去。
王绾见状,只得跟随其后。
殿外,李斯正与尉缭子低声交谈。忽见嬴政龙行虎步而来,李斯连忙躬身行礼:“臣李斯,参见大王。”
尉缭子猝不及防,见到秦王竟亲自出迎,不由愣在原地。
李斯轻轻碰了碰他,低声道:“尉兄,还不快拜见大王?”
尉缭子这才回过神来,连忙行礼:“草民尉缭子,拜见秦王。”
嬴政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尉缭子,只见他虽衣着朴素,却气度不凡,双目炯炯有神。
嬴政心中暗自赞许,脸上却不动声色,温和地说道:“先生远道而来,辛苦了。快快请起。”
嬴政将尉缭子引入殿内,待众人落座后,赵高奉上香茗。
嬴政特意将尉缭子安排在自己的左手边,这一举动让尉缭子心中暗暗惊讶,感受到秦王对自己的敬重。
“先生,尝尝这新进贡的云雾茶。”嬴政举起茶杯,示意众人品茗。
茶过三巡,嬴政放下茶杯,目光转向尉缭子:“先生远道而来,想必对天下大势,定有独到的见解。不知先生以为,当今天下,局势如何?”
尉缭子放下茶杯,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大王,当今天下……”
“大王,当今天下,已历经三大转折。其一,晋国三分,强秦东出受阻;其二,吴越争霸,楚国坐收渔翁之利;其三,齐国田氏代姜,列国纷争愈演愈烈。”尉缭子顿了顿,目光炯炯,“而今,正值第四次转折之际!”
嬴政微微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根本在于,人心思定,天下‘一’心渐成!”尉缭子语气坚定,“列国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和平统一。而这华夏轴心,非秦莫属!”
嬴政故作谦逊:“先生谬赞,秦国虽强,却也……”
“大王不必自谦。”尉缭子打断了他,目光灼灼,“秦国法度严明,军力强盛,又据关中沃野,天府之国,统一天下,乃大势所趋!”
嬴政被尉缭子这番话触动,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他起身,走到殿中央,负手而立:“先生之言,振聋发聩!朕受教了。”
尉缭子见秦王如此虚心纳谏,心中更是歆慕敬佩。他庄重地弯腰行礼:“大王圣明!”
嬴政连忙扶起尉缭子,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随后,君臣又商议起邦交人才之事。
客卿姚贾被人举发,说他贪赃枉法,中饱私囊。
姚贾却面不改色,从容自辩,最终嬴政认可其为邦交大才,此事就此作罢。
夜深了,尉缭子辞别秦王,在李斯的陪同下走出宫门。
宫门外,夜风习习,尉缭子望着深邃的夜空,感慨万千:“天下不一于秦,无天理也!”他转头看向李斯,“你说的没错,这位秦王……”他停顿了一下,意味深长地拍了拍李斯的肩膀。
“深不可测啊……”尉缭子低声感叹,随即迈步融入夜色。
李斯望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
尉缭子的“四大转折”论,在秦国庙堂之上激起不小的波澜。
王绾与一众老臣原本坚持步步为营的策略,此刻却感到一丝紧迫,纷纷意识到天下大势正在加速变化。
回到章台宫,嬴政依旧精神抖擞。
尉缭子那句“将一天下,文武并重”在他脑海中盘旋。
他深知,武力征伐只是统一的第一步,如何治理这片广袤的土地,才是真正的难题。
“文治……”嬴政喃喃自语。
“大王,”李斯拱手道,“尉缭子之言,振聋发聩。如今正是求贤若渴之时,邦交人才尤为重要。”嬴政点头称是。
就在这时,赵高匆匆入殿:“大王,客卿姚贾求见。”
嬴政略一沉吟:“宣。”
姚贾疾步入殿,行礼如仪。
嬴政开门见山:“姚贾,朕听闻你挥霍国财,结交六国权臣,可有此事?”姚贾不慌不忙,抬起头,目光直视嬴政。
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波澜不惊的面容。
他微微一笑,张口欲言……姚贾不慌不忙,坦然一笑:“大王明鉴,臣确实动用了国帑结交六国权臣。然臣所为,皆为秦国邦交大计!六国倾轧,合纵连横,若无邦交之策,岂能各个击破?臣结交权贵,探听情报,离间君臣,为我大秦铁骑开路,难道不是功劳一件?”他顿了顿,声音愈发坚定,“至于有人说臣出身卑贱,却有吞天之志,更是无稽之谈!古之贤臣管仲,出身贫寒,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百里奚,曾为奴隶,后成秦穆公股肱之臣。难道出身卑微,便不能胸怀天下吗?”
嬴政眼神锐利,紧紧盯着姚贾。
这番话,掷地有声,句句在理。
他缓缓点头:“姚卿所言,朕深以为然。邦交之才,非你莫属。”
姚贾闻言,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却又隐隐升起一丝迷惘。
大王为何如此轻易便相信了他的辩解?
难道……嬴政仿佛洞悉了他的心思,嘴角微微上扬:“姚卿不必多虑,举发你之人,其用心,朕已知晓。”
姚贾心头一震,抬头望向嬴政,却见对方目光深邃,令人捉摸不透。
他定了定神,拱手道:“大王圣明。”略一停顿,姚贾似想起什么,又开口道,“臣斗胆,向大王推荐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