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述祯的话不多。
喜欢用顶好这个词。
文章顶好,立意顶好,角色顶好,字写的顶好,长的也顶好。
与此同时。
杨笑笑已经陷入到程昊的文字中。
她慢慢读着,脑海中渐渐浮现出一些画面来。
那是民国的某年某月某一天。
身材高大的孔乙己来到到“咸亨酒店”柜台,低声对服务员说:
“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他的脸色不太好看,花白胡子也乱蓬蓬的。
唯一与别人不同的是。
他穿着读书人的长衫。
众所周知,酒店就是小社会。
三教九流的人都喜欢来喝两口,没事就拉拉家常吹吹牛,反正不用交税。
但是,所有人都以欺负孔乙己为乐。
穿短袖的劳动人民喜欢嘲笑孔乙己:
因为孔乙己读过书,但现在却混的如此潦倒,让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极大满足。
“呵呵,读书有什么用,还不如我呢!”
穿长衫的精英看不起孔乙己:
也许他们曾经在一个学校读书,但精英们的成绩显然不错,如今都功成名就。
孔乙己的落魄,满足了精英们阶层跃升的虚荣。
就连小孩也看不起孔乙己:
在他们眼中,孔乙己读书多年却一事无成,是反面教材,谁要与他为伍呢?
“哼,长大后我比你强100倍,你算老几?”
画面到这里。
戛然而止。
因为杨笑笑不知道,自己竟然不知不觉中,看完了这篇小说!
怔怔的放下稿子。
杨笑笑的脑海中,却又浮现一个画面——
那些孩子长大后才发现:
路灯下,那个寒酸的影子,到底是自己,还是当年的孔乙己?
“最后一句话,让人潸然泪下。”
程述祯慢吞吞的声音,把杨笑笑从恍惚中拉出来: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杨笑笑愕然。
没来由的,心脏被什么撞击了一下。
“我觉得这篇小说,比今年目前已经发表的所有短篇小说的稿子都好!”
杨笑笑回过神,对程昊的稿子,不吝赞美。
语气也十分的笃定。
“你这个小滑头!”
程述祯不由乐了,指了指她,拆穿她的话术:
“《群众文学》一个月一期,今年才发了两期。”
“两期杂志里边,只有四个短篇。”
“所以在你眼里,小程的这篇《孔乙己》,只是比这四个短篇好吗?”
程述祯没有再叫小程作家。
而是直称小程。
“小程!”
程述祯喊宛过,停顿一下,笑呵呵地问:
“我这么叫你可以吧?”
程昊摇摇头,道:
“当然可以。”
程述祯低眼想了想,抬眼看看程昊说道:
“这篇《孔乙己》写的真的顶好。”
“文笔简练,思想深邃,画面突出,从外在到内核,完成了高度的统一。”
听到程述祯的评价。
程昊脸上平静。
因为他知道,这篇《孔乙己》,无论如何夸赞,都不为过。
一旁接程昊进来的杨笑笑,反而高兴不已。
程述祯看着程昊平静的表情,他在自己的称赞下面如平湖。
心中不禁将对眼前这位年轻作者的评价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随后继续说道:
“不过任何作品,有优点,也就有缺点。”
“你的这篇《孔乙己》,文风上,多少有点古味,说的不好听了,就是给人一种老旧的感觉。”
“这种感觉,像我这样的老家伙,可能会喜欢。”
“年轻人,估计不太容易接受。”
程述祯话音刚落。
杨笑笑便迫不及待的反驳他:
“不是的,主编!”
“我这个年轻人,就很喜欢程作家的文风!”
程述祯笑了笑,没理会他。
只是看着程昊。
程昊心里感慨,不愧是当了大半辈子的编辑。
一双眼端是毒辣。
即便是程昊对迅哥儿的这篇《孔乙己》,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改。
但那股子古朴的风格,读时仍然扑面而来。
挥都挥不去。
就像是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一样。
程昊点点头,道:
“我在创造这篇小说时,看了一些民国时期的文献材料。”
“可能因此,造就了这种文风。”
程述祯恍然大悟,说道:
“原来如此!”
又说道:
“这个文风,放在现在,其实还是顶独特的。”
“尤其是放到孔乙己这个人物身上,思来想去,竟然没有更合适的文风了。”
杨笑笑也点头,等同这个说法。
随后的时间,三人就《孔乙己》这篇小说,进行了一番讨论。
主要是程述祯和程昊说,杨笑笑在一旁敲边鼓。
如此进行了近一个小时,才终于停下。
程述祯也对《孔乙己》做出了最终的评价:
“总的来说,《孔乙己》是一篇顶出彩的小说。”
“若是发表的话,顶大的概率,会引起一番业内讨论和社会反响!”
……
首日不易,跪求数据支持!
鲜花!评价票!都是些免费的小玩意,尽情地朝小作者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