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异世孤星 第55章 激烈讨论

作者:蛋壳破了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04 07:01:30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杜如晦继续剖析:“无论何去何从,似乎都逃不过一个‘反’字,就如汉初刘邦吕雉夫妇以雷霆手段削藩弱侯,才有了后来的文景之治,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即便西征匈奴耗资巨大,却并未从根本上动摇西汉根基。然而,我大唐立国之初,并未经历这样的整合过程。李渊起兵之时,正是靠着世家门阀的支持推翻隋炀帝,如今隋炀帝虽已身死国灭,那些盘根错节的门阀势力犹存,且更为复杂难以驾驭。”

杜如晦的一席话引起了共鸣……

李长歌亦随之点头赞同,“这便是历史周期律的体现,一种社会政治的轮回现象。”

李长歌解释道,当战乱过后,不少旧有的豪门望族会被战争淘汰,新的政权建立时往往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政局清明。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家族势力又会悄然滋生,再度带来统治难题,周而复始,几乎被视为无法彻底破解的命运魔咒。

魏征与其他大臣们交换着眼神,内心暗自赞叹李长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不禁感叹殿下才华出众。然而,这番见解更让李二面色越发阴郁,本就抑郁的心境此刻更加沉重,仿佛被宣判了一种无力回天的绝望。

“可是……”李二沉痛发问,“我们历经数百年战火洗礼的神州大地,难道就不能享受几十年的太平盛世,让黎民百姓得以喘息吗?”

李长歌略一沉吟,给出了回应:“按照一般规律,这种矛盾似乎是无解的,纷乱终究会在某一刻爆发。然而……并非绝对无解,总存在一线生机。”

此言一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以及沉默良久的李二,所有人的目光瞬间亮了起来,期待着李长歌接下来的真知灼见。

“公子有何破局之策?”房玄龄急切追问。

其他人也随之附和:“愿洗耳恭听,静待公子教诲!”

魏征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此刻正陷入深深的困惑和无奈,面对五姓七望这股势力的暗流涌动与无形围剿,他们几乎束手无策,心中的绝望如同浓雾般难以驱散。

然而,当李长歌口中吐出那犹如破晓之光的话语时,众人心中仿佛听到了天籁仙乐,精神为之一振,希望的火花在眼眸中闪烁。

李长歌察觉到几人过于激烈的反应,心中不禁揣测:这些家伙虽身为国之栋梁,却也难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境地,只是如此激动未免有些出乎意料。

不过转念一想,古来士人对国家大事总是怀有深深的执着,正如诗仙李白那般热烈激昂,况且古代娱乐稀少,人们对于政治话题自然更加痴迷专注。

于是,李长歌并未见外,悠然自得地端起一杯果茶轻抿一口,徐徐开讲:“历来难题之所以无解,关键在于藩王世家根基深厚,势力交错复杂,皇帝麾下的力量往往难以匹敌。就像汉桓帝、灵帝时期,皇权旁落,宦官十常侍趁机揽权,甚至于后来的魏忠……”

“魏忠什么?”有人插话问道。

李长歌略显尴尬地摆摆手,“不重要,总之关键在于,要想打破这个死局,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为何汉初刘邦能够避免这样的矛盾。原因很简单,高皇帝开国之初,武力强盛,手腕独到,并有张良、吕雉等智勇双全的辅佐,故而即便面对项羽这类强大的诸侯,也能逐一击溃。”

他进一步剖析:“任何时候,要解决这种问题,都需要具备足够的实力以雷霆手段进行整顿,同时运用智慧策略软化或分化那些嚣张跋扈的门阀力量,逐步削弱其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稳定国家根基。”

李长歌这一席鞭辟入里的分析,使得众人纷纷点头赞同。

其中一位急切询问:“公子的意思是?现在应该怎么做?”

李长歌轻松一笑,答得颇为随性:“房玄龄、杜如晦,还有魏征可都是顶尖智囊,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绝不逊色于张良他们。他们放手去做就是了嘛!”

魏征、房玄龄及杜如晦闻言,面面相觑,心中齐声抱怨:“你以为我们个个都像你这般能掐会算吗!”心下嘀咕,若是他们真能轻易化解这场危机,今天哪还需要来找李长歌商讨对策?

李二的脸色也显得十分尴尬,声音甚至带上了哭腔:“但是如今的情况是,陛下与各大门阀之间的矛盾已经公开化,激烈冲突不断升级,那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缓和手段岂不是无法施展?”

李长歌却嘿嘿一笑,语出惊人:“矛盾真的只是因为崔正德一人激化起来的么?即使陛下不处置崔正德,难道这些门阀就不会找茬闹事?诸位,不妨仔细想想,他们真正的目标并不是崔正德这个人,而是陛下推行科举制度的诏书啊!这才是触动他们利益的根本所在。”

李长歌这番话犹如惊雷炸响,让在场的李二及一众谋臣都为之一振,仿佛瞬间从迷雾中找到了真相。

他们之前一直纠结于崔正德事件所引发的矛盾,认为世家们借此向陛下施压,却忽视了陛下的威严与决心。毕竟,他不仅是九五之尊,更是久经沙场、带兵出身的皇帝,一个小小的崔正德岂能成为动摇国本的关键?

科举制度的推行,才是触动各大世家利益的根本所在,李长歌这一提醒,如同拨云见日,让众人茅塞顿开。即便科举不可避免地会激起冲突,但李二推行的决心坚如磐石,因为这是关乎国家未来,选拔人才公正化的大计。

“然而,陛下为何担忧矛盾激化?”这个问题被抛出后,在场的人陷入了沉思。

李长歌见状,不急不躁,微微一笑,继续阐述他的见解:“陛下的忧虑,并非害怕矛盾本身,而是担心这些世家势力凭借其强大的地方控制力,最终会选择起兵叛乱,再掀一场腥风血雨。虽然以陛下的军事才能,平定叛乱并非难事,但百姓将再次陷入战火之中,生灵涂炭。”

说到此处,李长歌语调一转,提出了令所有人惊讶的观点:“但如果他们无法轻易起兵呢?一切战争的核心,终究离不开民心所向。倘若民心尽失,世家即便权势滔天,也无法集结足够的力量对抗朝廷。”

李二等人听闻此言,不禁愕然,纷纷皱眉思索:“无法起兵?公子可能没意识到,这些世家在当地根基深厚,比如太原王家,仅一家的力量就足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