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歌先是愣住,随后眼神一亮,带着棉儿快步返回前厅,果不其然,迎面走来的正是熟人——老李和他的同僚们。
老李见状热情洋溢地打趣道:“公子依然神采奕奕,这一月不见,越发英姿焕发啦!”
李长歌也不客气,自嘲且自信地回应:“老李你太捧我了,就算三天不见我也得变帅一点,何况是一个月呢!”他这番自我调侃引得李二开怀大笑,仿佛瞬间扫除了近来在宫中甘露殿遭受的种种憋屈与抑郁。
紧接着,杜如晦、魏征等一众朝臣也纷纷步入前厅,见到李长歌个个满脸笑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仿佛久违的亲人重逢一般,纷纷问候起来:
“公子,许久未见,别来无恙啊!”
“公子风采依旧,令人敬佩!”
“公子身体健康,一切安好,我们甚是挂念。”
李长歌听着这些古人的问候,内心略感不适,暗想他们的表达方式真是充满戏剧性,与乡间朴实的生活氛围似乎不太搭调。不过转念又想,他们毕竟是来自古代的人士,言行举止自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
于是,李长歌坦然接受并邀请众人落座……
“公子,您这真是深藏不露啊!”
“昨日我家内人与街坊闲话时提起,长安城朱雀街上新开了一间店铺,出售的竟是……哎呀,是那香水呢!”杜如晦看似嗔怪地对李长歌说道,“公子你也真是,开了如此新奇的铺子也不告知我们一声,咱们好歹也能前去捧场助威,省得那些个本地的地头蛇欺生啊!”
众人闻此言纷纷点头赞同,一时间议论纷纷:“可不是嘛,公子你开张这么大的事情都不跟我们这些老朋友知会一声,未免有些太见外了!”
对于杜如晦言语中暗藏的关心与试探,众人都默契地绕过不提,仿佛心照不宣。
李长歌则以一贯随和的口吻打趣回应:“诸位老哥哥们可别笑话我了,那不过是个小本经营的店铺,无非是想赚些零花钱补贴家用,哪里敢大肆张扬。”
然而,房玄龄接茬的话却让气氛更加热烈起来:“公子此言差矣!昨日在家中听家眷提及公子的香水铺子,那生意火得不得了,一瓶售价几两银子的香水,每日开门不到半个时辰就被抢购一空。我做买卖这么多年,还从未见过这般红火的情景。”他笑眯眯地夸赞着,字句之间透露出真诚,毕竟,在繁华的长安城里能创造出这样的销售奇迹,确实让他这位久经商场的老手都为之惊讶。
房玄龄的心中其实另有所思:眼前的这位殿下做生意的手腕如此高明,简直就是真龙天子再世。
不过,他此刻更关心的是另一件事——
正当房玄龄有意无意地将话题引向李长歌商业才华之际,李长歌正准备顺着这个势头自我吹嘘一番。
按照他在前世的习惯,一旦朋友们开始相互吹捧,往往意味着不久之后就会有人借钱周转。那时提前把牛皮吹破天,待到真的要借钱时便好找个台阶下。
但转念一想,眼前这几位身着华服、气度非凡的大人物,恐怕个个都是腰缠万贯、良田千顷的富贵人家,哪有可能找他借钱?
李长歌识趣地打了个哈哈,巧妙地避过了自吹自擂的话题,厅内顿时充满了轻松愉快的笑声,大家都戏谑地说起李长歌年纪轻轻就知道闷声发大财,日后在商界必然是不可限量的人物。
就在这欢快的氛围达到高潮时……
李二忽然轻叹了一声,仿佛刚刚想起什么要紧事一般,关切地询问道:“我听说近日有豪强子弟在朱雀街闹事,不知是否牵涉到了公子新开的铺子?公子,此事可是属实?”这一问,瞬间让前厅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大家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李长歌身上……
李长歌不禁愣了一下,点点头,说道:“的确,有人在我店铺闹事,好像叫什么崔...崔什么来着。他想要强行低价购买我铺子里的香水。”
“不过,我还来不及处理这家伙,他就直接被送到大理寺去了。”李长歌耸了耸肩,似乎并不太在意这件事对店铺的影响。
房玄龄突然惊呼起来:“我想起来了!我有个亲戚在大理寺工作。最近听说崔家有个子弟被抓了进去。难道就是那个在公子店铺闹事的家伙?”
李长歌想了想,说道:“闹事的那个人,我听街坊们说是叫崔正德,不知道是不是就是你们说的那个。”
房玄龄一拍大腿,兴奋地说道:“就是他!这个崔正德仗着自己五姓七望的背景,在长安朱雀街一带横行霸道。这次终于算是栽了!”
“是啊,这是天意啊!”其他人也纷纷附和道。
李二语气狠戾地说了一句:“报应。”他心中清楚,这个崔正德正是他下令处死的。
房玄龄继续说道:“不过,我听说这个崔正德已经死在狱中了。恶徒伏诛,公子可以放心了!”
李长歌笑了笑,说道:“大唐律法严明,当今陛下是个好人,这件事情并不出乎我的意料。”
事实上,当出科举诏书的时候,李长歌就已经猜到李二要向五姓七望之流的世家豪门开刀了。
然而,李二却叹了口气,说道:“你们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我家也有个亲戚在宫里当差……”
“据说最近因为处死了这个崔正德,陛下被五姓七望的人刁难得苦不堪言。整个朝堂乌烟瘴气,几乎到了‘政令不出甘露殿’的地步。”
李二说完……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位重臣,连同平素寡言却深思熟虑的李靖将军,此刻无一例外地垂下了头颅,面色凝重。这气氛沉郁得仿佛能滴出墨来,即使是不常发言的李靖,那紧锁的眉头也泄露了他内心的忧虑与挣扎。
“依我看,这局势确实棘手至极。”杜如晦扮演起智者角色,真国师假扮成假国师,摇头晃脑间流露出一种故作高深的腔调,“尽管陛下的确有心成为一代明君,但好皇帝人人觊觎,真正要坐稳江山,却非易事。”
杜如晦的话语听似过于悲观,实则字字珠玑,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大唐初创时期面临的两难困境。
李世民若选择与五姓七望等豪强大族紧密合作,百姓便将受尽盘剥之苦,久而必生民怨沸腾,终致天下动荡;
反之,如果疏远这些势力,则可能激起门阀诸侯们的不满,他们握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前隋王朝因无法妥善处理这一问题而分崩离析的历史教训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