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议?好啊,你们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出来!”李二的笑容里带着几分冷意。自从从李长歌那里回来,他突然发现以往治不了的世家子弟变得如此无能为力。毕竟眼前这批人并非各大家族的核心成员,因此以前针对世家的种种措施往往收效甚微。但现在,李二意识到自己可以利用这一点,以前不敢轻易采取的行动现在有了底气。
原来,李二不是不能做这样的决定,而是顾虑其代价巨大且不确定科举对世家的影响程度。然而,见识过李长歌的智慧后,李二不再犹豫和怀疑。李长歌就是他的智囊,是他在决策时的重要倚仗。
当李二再次询问众人意见时,众人依旧支支吾吾。
李二冷笑一声,质问道:“你们嚷嚷着要商议,真当我问起来却又沉默不语。你们是真的有意见,还是只是看我不爽想把我赶下台?”此言一出,甘露殿内顿时响起一阵慌乱,无数人纷纷跪倒,惶恐不已。
“臣不敢!”
“臣死罪!”
“臣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李二收敛冷笑,脸色阴沉:“看来还是没意见。既然如此,就尽快去办理此事!若有半点拖延推诿或阳奉阴违之举,严惩不贷!”
这一日之后,消息如同野火燎原般迅速蔓延开来……
先是长安城内,无数豪门世家如遭雷击,惊恐万分。
陛下推行科举的决定,无疑是对他们长期以来把控朝政、垄断仕途的直接挑战,更是要动摇他们的根基。
一时间,整个长安城沸反盈天,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没过几天,这个震动天下的决策便传遍了神州大地,各地闻之无不震撼。寒门学子们得知此事,犹如久旱逢甘霖,悲喜交加。他们纷纷冲出家门,聚集在城镇的街头巷尾,朝着长安的方向深深叩首,痛哭流涕,以表感激之情。
“陛下开恩了……”
“苍天有眼啊……”
“我等寒门子弟终于有机会改变命运,必将全力以赴,肝脑涂地报答陛下的深恩大德!”
随着这股热潮的扩散,天下百姓都意识到这次的皇帝与自西晋以来的所有帝王截然不同。他不仅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主,更是一位真正关心民间疾苦,愿意打破阶级固化、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现才华的领导者。这一刻,民心所向,万众归心。
顷刻间,全国各地的百姓奔走相告,无数读书人争先恐后涌向县衙报名参加科举考试,场面蔚为壮观。
举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
另一边……
在连接河东与长安的古道上,太原城外的一座小酒馆孤独地矗立着。
这座酒馆由一名瘸腿老汉谢仲元经营,他本是读书人出身,却因性情耿直不阿,在五胡十六国时期遗留下的世家门阀中难以立足,遂在晚年用微薄的积蓄在这荒凉之地搭建起一间草屋,开了这家小酒馆聊以度日。
平日里,由于去长安的人稀少,酒馆生意冷清,赚取的铜钱也寥寥无几。
这天午后,谢老汉正在酒馆内休息,和一位前往长安省亲的汉子闲聊,讲述着他祖上曾是东晋名门建安谢家的故事,尽管他的言论常被路人嘲笑,但谢老汉早已习惯,甚至有些乐此不疲。
汉子听后,一如既往地调侃道:“老谢头,你这牛皮都吹了一辈子了,就不能省省力气?”谢老汉却坚持道:“你这后生好不知事理,当年建安谢家的地位比今日太原王家也不逊色,怎可算作吹嘘呢?”汉子反唇相讥:“那你说说看,这么厉害的谢家现在在哪里?你自己连个老婆都没有,还在这里吹嘘。”
谢老汉并未生气,反而淡然一笑:“想当年西晋司马炎自比刘彻,号称晋武帝,坐拥万余嫔妃,而今你能认出几个复姓司马的皇族后裔?”
汉子一时语塞。
谢老汉接着说:“所以别以为太原王氏如今权势熏天就能长久不衰,数百年后,还不是同样烟消云散。”
汉子再次嘲笑道:“你也知道要等几百年啊,人家太原王氏现在可是如日中天,朝廷上下哪处没有他们的人脉?你不过是嫉妒罢了。”
面对汉子的挖苦,谢老汉无言以对,只能默默承认现实——即便王氏家族目前盘剥百姓、嚣张跋扈,但他们的倒台恐怕还需时日。
然而就在此刻,酒馆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小六子,快点跟上!”
“阿黄,刚才你还喊累,一看到酒馆你就跑得最快了!”
“我这不是急着赶考嘛!”
“得了,就你那点才学,去了长安也是白搭……”
随着话语声,五六个年轻书生笑着闹着冲进了小酒馆。
这让正在对话的汉子和谢老汉都愣住了。
这条通往长安的路上,平时鲜有人迹,怎么今天忽然涌来这么多赴京赶考的年轻人?
而此刻,谢仲元更是呆滞地看着这群年轻人,脑海中一片空白。
其中一人催促道:“老人家,给我们上最便宜的酒,再来每人三两面条!您是不是耳背了?我们要面食啊。”
几个年轻人围坐在桌前,与一位老汉相对而坐。
气氛显得有些紧张,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盯着对方。
老汉的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一双深邃的眼睛像寒冰一样冷清。
他并不回应年轻人的话,仿佛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老伯,您怎么了?”一个年轻人忍不住打破了沉默,声音略显紧张,“我们没有恶意,只是想吃碗面。”
老汉微微动了动,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他沉声问道:“你们方才所提及的‘科举’,可是真的?”
“是的,老伯。”另一位年轻人答道,“我们正是要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老汉的呼吸突然变得急促,他紧紧盯着这些年轻人,声音略显颤抖:“你们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去参加科举?”
“没错,老伯。”一位年轻人点点头,“陛下下令重新开设科举,选拔人才。”
老伯突然放声大哭,引得众人惊慌失措。他哭得像个孩子,泪水滑过他沧桑的脸颊。
“我……我有生之年还能见到这一天……”老伯哽咽着说。
年轻人们面面相觑,不明白老伯为何如此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