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金刀胭脂泪 第414章 鉴仁大帝与杜逊言

作者:上淑嘉曼 分类:修真 更新时间:2025-03-30 10:35:02
最新网址:www.biiquge.com

紧接着,杜芳就对殷福平说,通知她龙平静消息的人其实是雁鸣王雁小开,不但如此,在京城,备受顺德帝倚重的雁小开还决定等到京城事情一了,马上就去静海王府拜见殷福平。雁小开不但跟殷福平的儿子叶枫曾经同在一剑天欲雪门下学艺,两个人更是年岁相当,而且听自己的儿子叶枫说,他们师兄弟二人不但感情深厚,而且因为都是将门虎子,更是志同道合。叶枫还说,雁小开虽然聪慧过人、勇武果决,但也是眼高于顶、嫉恶如仇,而他,平生最敬佩人的人却正是殷福平。这也就怪不得雁小开上得七里长坡,发现闫童、闫杰一干人的身份以后,不但没有剿杀、俘虏,反而让手下护送他们去凤城跟自己以后汇合了。显然,他做这一切都是因为殷福平,至于怎么发落闫童兄弟,他甚至觉得,对他一向赏识的顺德帝的意见,远不如殷福平的意见更为重要。

而他,又是怎么跟杜芳搭上的线呢?

殷福平的疑问并未维持太久因为显然杜芳既然找上了他,就没打算对他有什么隐瞒。她告诉给殷福平,这次,太后之所以派他前来,的确有监视殷福平的意图,毕竟,这一次,搞得皇太后唐明珠等人寝食难安的逆贼们虽然大多都已授首,可是最让唐明珠忌惮的龙在举却连面都没露一下,让她恨屋及鸟的龙平战尽管已经暴露身份,却并没有被抓获,这始终都是她的心病。而唐明珠之所以让杜芳监视殷福平,显然也是那内在的帝王心术在作怪。要知道,早在乾宁大帝在位之前,杜家就已经是相当显赫的存在了,这也就无怪乎当杜芳的堂兄杜致礼率众谋反,承运大帝投鼠忌器,都不敢让这件谋逆大案牵累到整个杜家。

杜家跟现在当红的京师慕容家族与浪家其实都属于豪门巨户,可是单论其在龙朝的影响,尽管慕容家族跟浪家在朝堂内占据许多要职,却还是比不得真正的传世之家----杜家。

而要说起传承几百年的杜家,就不得不从龙朝开国以来第一仁厚之君鉴仁大帝说起,鉴仁大帝本是龙朝第六位君主,而他的父亲就是跟乾宁大帝一样残暴荒淫、穷兵黩武的清瑶大帝,我们前文说过的苏忘尘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清瑶大帝穷兵黩武,而他的儿子鉴仁大帝则是一个极为仁爱、宽厚的君主,而他也是自打龙朝建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帝王。清瑶大帝驾崩以后,已近而立之年的鉴仁大帝顺利继位,他上任之初,就开始启用朝廷久已边缘化的一股清流,开始了他长达六十余年的中兴之路。

鉴仁大帝继位之初,朝中还依旧充斥着清瑶大帝在位时那些宠臣奸雄的附庸者诸多党羽,更为奇特的是,当时,清瑶大帝暴毙之前,还在自己的儿子身边安插了几位所谓的顾命大臣,而这几个人大都是在清瑶大帝身边,善于察言观色亦或是精于权谋之臣,这也是倾其鉴仁大帝一生都极为讨厌之辈。但是,当时的朝廷大权,其实就掌握在这些人手里,就这样,鉴仁大帝跟他们斗智斗勇的故事逐渐拉开了序幕。

鉴仁大帝继位之初,就开始精挑细选,为自己的政权选拔人才,他也算是慧眼独具,因为在他继位之后的第三年,那时的他身边虽然依旧有一些朝臣掣肘,但却已经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也就在那个时候,鉴仁大帝在自己身边发现一个人才,而这个人就是当时身为帝师的当代文豪杜逊言。这个杜逊言那时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他还曾经是清瑶大帝的帝师,在那个时候的龙朝,虽然并没身在权力中枢,可是他的名气却很大,甚至一度超过了当时名著天下的文豪苏忘尘。鉴仁大帝当时发现、后来发觉杜逊言,并不是把他调任到权力中枢,好让他跟自己身边那些权臣对抗,而是想让他放下身段,远离朝堂,去民间为朝廷培养人才,普教天下。可以说,这个鉴仁大帝不但是一个敢作敢为的有为之君,也是一位眼光远大、心思缜密的有道明君。在他当政以前,像杜逊言这样名著一方的大豪,即使是当时有名的书院都很难请到,就别说民间那些所谓的私塾了,不得不说,鉴仁大帝当年的思维,绝对超前,即使是现在,虽然南北两大书院有教无类、教书育人已成定例,可是远在那时,鉴仁大帝绝对是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而且,鉴仁大帝所有的阻力当中,如何劝说杜逊言就成为最关键的一环。可是,当鉴仁大帝把自己的想法跟杜逊言一交换,不但没像预料的一样,杜逊言会勃然大怒,反而,杜逊言很是认可鉴仁大帝的主张。在那个时候,所谓的书院基本上就是为官勋阶级准备的,普通人即使有钱那也使不上劲,因为你根本就不具备入学的资格。这绝对是当时政局一大弊端,而这一点,不但鉴仁大帝看到了,身为帝师的杜逊言似乎也早看到了,有了一样的初衷,于是二人一拍即合,没多久,鉴仁大帝就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他不但在南方建造了一个不小的书院,更是委派杜逊言做了那里第一任院长,当时交给杜逊言的任务就是尽快培养出一批来自民间的清流。

一代文豪杜逊言后来果真不负众望,在他下去任教的第五年,朝廷科考入仕就开始有了杜逊言这个学院的学生,虽然人数还不足十,但在当时绝对可以轰动天下。鉴仁大帝年间,第一批来自民间的清流开始流淌进朝廷这个大染缸之内。从那个时候起,鉴仁大帝的中兴时代就真正开始了。鉴仁大帝大胆启用那些来自民间的力量,开始把他们外放地方,把政治的天平,从一边过度倾斜的状态逐渐拨正,无疑,这绝对是鉴仁大帝平生一大改革,也是一大善举。可是鉴仁大帝毫不居功,却把这件事的所有高光都交付给了身体力行在下面做这件事的杜逊言。可以说,杜逊言绝对是遇到了一位举世少见的明君,而因为杜逊言是第一个把民间子弟培养、提携的大儒,他的名字逐渐被大家万口传颂,几至如神。

从那一代始,杜逊言简直就成了文坛一带圣人,如果说在历代文坛,还有一人敢于他比肩,那除非就是开国之初的第一谋臣、功臣远冉公了。而这个杜逊言就是而今杜芳身在这个杜家的始祖。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