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长公主身体不好,家中一直有御医常年施诊,不多时御医比大长公主先到了,
李范带着哭腔,吩咐御医在外面等候
“家中有不好的消息不得不禀报大长公主,
恐有不测之事,届时还需劳驾先生施救,保存母亲元气”
御医连说“不敢不敢,卑职心中有数”
过了一会,大长公主找了借口带着封三娘脚步匆匆的回到院中,
看到李范那副衰样,两人就觉得大事不好。
“孽障,到底出了什么事,快快说来”
大长公主拉住封三娘和一旁的老妈妈,稳住身形后坐了下来,
大长公主进来,李范立刻站起来退出几步,扑通一声跪下,
哽咽的说“母亲,刚刚传出的消息,大哥和建业,为保王师胜迹,负伤之后不肯治疗,坚持指挥大军,先后离我们而去了”
李范得到的是第一本消息,只知道李勤李建业的消息。仅仅这两位的牺牲,就已经足够天崩地裂。
大长公主只觉得脑袋一阵眩晕,身边的老妈妈一直紧张留意,当即扶住“御医,御医”。
封三娘却没有这么好命,站在婆母身后的她直接瘫软在地。
御医听到召唤,不敢怠慢,带着药箱冲进来,
懵了一下不知道先救哪个,很快反应过来应当先瞧大长公主。
殊不知大长公主比所有人想象的都坚强“予无事,先救三娘”
封三娘也没什么事,瘫软只是一时的,被人扶到榻上后就慢慢缓了过来,
御医也就回过头给大长公主诊脉,告诫大长公主一定不能惊惶,不能受刺激,
大长公主不想跟他浪费时间,叫他在外面候着。
看着跪在地上的李范,大长公主喝问“到底怎么回事,是谁与你的信?”
李范说“孩儿今日在侍卫司衙门当差,鲁国公修国公还有几位老亲一下朝就来找孩儿,
字字句句是真,今日灵州告捷信使带来三份文书,
第一份就是转运使韩章写的奏捷塘报,我军险胜夏贼,
大哥和建业所在的中军几次被夏军突击,他们两先后负伤犹自留在戎车不肯后退,都是伤重而亡。
两位公爷和老亲们都是这么说的,孩儿草草谢过他们的情谊,赶紧坐车回来报信。
哦,对了,朝会上,顾家老二看了塘报晕倒在地,
襄阳侯带着顾老二被官家安置在紫宸殿后殿修养,没有随各位大臣一起退朝。
或许襄阳侯会知道的更多一些”
封三娘在榻上无助的哭泣而大长公主愈发冷静
“顾老二有五个儿子送了四个给你大哥,他心中惶恐是理所当然,
你好生收拾一下,持我的帖子入宫面圣。
现在家中就你一个顶门立户的,这段时日,母亲要倚重你”
李范肃拜于地“孩儿最是无用,是几位哥哥怜惜我才不允我上战场。
苟且偷生已经是无耻,如何当得母亲倚重,母亲只管吩咐。“
大长公主的情绪终于抑制不住
“混账东西,谁说你苟且偷生?
我等勋贵人家,出生之时性命就交给了朝廷,
换来这无边尊荣富贵,你的父祖兄弟如此,侄子如此,你也是如此。
隔壁江都侯府,景德年那么大的挫折,那时候我何尝不是心惊胆颤。
要不是老侯爷安排他家二郎三郎看守家业,现在的江都侯府谁去恢复?
他们家如何能有这般多出色的子弟?
留着他们就是为了保住传承,你兄长们留下你,也是为了保下我们广陵侯府的传承,
别忘了,建业他们的孩子还年幼得很。
你这个叔爷爷的担子很重,做不好是要让祖宗蒙羞受辱的!
去,到宫里请见。告诉陛下,广陵侯府有我在,什么消息都经得住。”
李范又磕一个头,哭着腔走出去。大长公主才起身坐到榻上,抱住封三娘
“孩子,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哭一辈子就是我们将门媳妇的命”说着说着,婆媳两人都嚎啕大哭。
哭过一阵,封三娘缓过来“母亲,不可让宾客久候,
况乎知晓了夫君和建业的事,前庭的宾客来相贺就不合时宜,
我们还需赶紧挂上白幡,准备丧仪。
算起来,夫君和建业的二七都过了,
也不知道在灵州,他们是怎么料理的身后事”说着说着又悲从中来,
大长公主点点头“三娘说得是,我们不能乱,不能让他们爷俩走得不安心,得赶紧置办起来”
两位贵妇人在下人的服侍下换过衣衫,清理面部,重新补妆。
一茬茬的下人按照指令出去采买丧仪物什。
等两位从里院出来,已经有仆人在外面更改装饰了,
一众亲眷目瞪口呆人心惶惶,越是这个时候越不敢走,
大家本来就是来听消息的,好消息也好,坏消息也罢,总好过在家空等煎熬。
李十一娘尤其难受,婆婆带着祖母撤了,大概是有了消息过来。
可要是好消息,早就回来欢庆了,只有不好的消息才需要这般慎重,
十一娘一面心中忐忑,一面还要欢笑着招待所有的来宾,
熬了不知道多长时间,就见得外面许多仆从忙碌起来,
叫来一问,说是主母封三娘下令准备丧仪,
十一娘眼前一黑被侍女们扶住,眼尖的亲眷们立刻混乱而不知所措起来。
十一娘咬一口舌头,强自警醒,强自镇定的安慰大家
“两国交战,伤亡难免,想来是府中有子弟出了事,
诸位都是侯府的亲眷,更有十一娘的长辈在,数十年来历经多少次战事,一定都能理解的。
请各位稍安勿躁,侯府一定全力打探各家男人的消息,
那么多子弟奔着侯爷而来,广陵侯府一定要将他们都带回家”
年轻的媳妇们还要哭泣,年长的长辈们,无论是哪家府邸的,都是经历过早年无数大战的人物,接受力更强,连忙管束住自家晚辈,向十一娘告罪
“大事将至必是忙碌,十一宽心为上,我等先回去更换衣衫装束,待消息确定,再来府上吊唁。”
这时候恰好封三娘和大长公主回到厅中,众人顺势向两位告辞。
众人走后,十一娘紧紧拉住封三娘的手“母亲,可是,可是”她激动又害怕说出那个名字。
封三娘扶着她一起落座,点点头“范叔叔刚刚回府传了信,为了完胜夏贼,侯爷和建业都折在阵上。十一娘,我们都要坚强。侯府不能在我们手中垮掉”。
十一娘哭道“我明白的,我明白的,我一个粗鲁的庶女,能够嫁与建业为妻,娘家祖父祖母当时就与我讲过缘由,是我选的路,是我选的命,十一福薄,不能带着建业平安归来,可十一绝不会让建业走的不安心。”
大长公主和封三娘听了之后心中更加凄苦“傻孩子,军国大政,与我们女子何干,你要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孙儿们,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其它亲眷可以等消息,李乘家的,李贞李锋家的媳妇纷纷赶回广陵侯府帮衬丧事。
江都侯也把大娘子派过来,他们也在担心着派到灵州的儿子兄弟和侄儿们。江都侯大娘子待在家中坐立不安,干脆就过来一起伤心了。
众多媳妇们带来的充足人手,加上这一年多汴京城丧事实在是多,各种等级的丧仪物件库存充足,等到李范从宫里回来,已经布置的有模有样了。
因为消息有限,只来得及刻上李勤和李建业的灵牌,金漆都没来得及描绘。
李范进门后就在下人的帮助下褪去衣衫,换上大功之服,这才走到灵位前掏出宫中给的帖子“母亲,婶娘,嫂嫂,侄媳妇,官家给了一份帖子,摘录了我们两府殉难子孙明细。
贞哥哥锋哥哥身负重伤,正在修养。
建业,建功,建晟,建奎,建锐,建朗,建明......殉难,
江都侯府李铜李琦殉国,李鸾重伤,李钊负伤不重,正在修养。
江都侯府建字辈侄儿们,只有建苔,建秋,建洺,建椎重伤活命,
其余十一位侄儿全部殉难。母亲,我们李家伤得好重啊”
两府李家的娘子媳妇们顿时混乱起来,大长公主精力不济,江都侯府的太夫人喝道
“大丈夫即食君禄,马革裹尸在所难免,
今嫡传子侄殉难数十员,我李氏阖府与有荣焉,岂可自乱阵脚为天下笑。
打开江都侯府全部正门,所有的院子都收拾出来,
就在侯府里,在祠堂外,把丧事办的热热闹闹的,
让全汴京的人都知道,我们广陵李氏是打不垮的。嫂嫂,今日我僭越了,请嫂嫂恕罪”
大长公主摇摇头,起身要站起来,身边人赶紧搭把手,她提起中气
“不错,打开全部大门,把孩子们的英灵都迎回来,
儿郎们舍身报国,这是我们全族的光荣,
我们不能让他们走得不安心,院子都收拾出来,给各家都分到一个院子办事,
等丧仪过去,再一起请入祠堂,永世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