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为蜀汉一谋臣 第69章 抚民心秉夜帐中谈

作者:枫潮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0 00:31:55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如此剧烈的变动一定会引起骚乱,更不必说城中早已流言四起。

好在两个月的时间,足够陈樵在暗中做许多事。

“郡丞,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将那几个有些影响力的军候校尉一并扣了。截止到目前,没有骚乱。”

“传流言的人,有眉目吗?”

“没有。”

刚刚马良带着军队冲进来的时候,那些早就和他暗中通过气的部曲,自然是知道该怎么做。

但那些他没拉拢好的,便被突如其来的开城冲杀地七零八落。

那些在队伍中有些声望的军校,便被陈樵的人借着乱一并拿了。

到了这一步,几个月的潜伏终于算是尘埃落定。

“知道了,你去吧。”

陈樵揉了揉脸。

做内奸心理压力好大,也不知道历史书上那些知名的老前辈们是怎么过来的。

“伊尹助商汤推翻暴政前,也曾潜入夏桀身边潜伏许久。想来他的压力不比你小。”

马良提着一盏灯,推门走进临时搭建的军帐。

“我就知道在这能找到你。”

“侍中大人。”

“不必多礼。这几个月你辛苦了,回去后我一定向丞相陈明你的事迹,为你请功。”

“多谢侍中大人提携!”

马良摆了摆手,示意客套话到此为止。

“最近城中,可是有什么流言?”

“这……什么事都瞒不过您。自打您囤兵城外以来,城中就人心惶惶,常有人携着家眷向东逃去。”

“传的什么啊。”

“说您……要来屠城。”

“挺好的。”

马良将手里的提灯放下,然后坐在灯后面。

军帐中的灯光本就不算亮堂,让他的身影挡去一部分,便构造出了一个巨大的阴影,投在他的身后。

“那传播流言的源头。你也不用查了。”

“这是为何?将此人查出,便可向后深入……”

“查出那背后主使?不用了,他现在就在你面前。”

“您?”

“是我。我专门遣人在城边缘发些牢骚,让守城的将士听去。如此一来,借他们的口将事情严重化。”

“嗯?”

如此场景再配上马良莫名其妙的话,吓得陈樵一激灵。

“百姓的心理预期越低,我们的工作就越好开展。”

马良抬手,示意陈樵坐到自己的对面来:

“自先帝攻取益州不过十载,再加之此地偏僻而人稀,当地官绅百姓对先帝及我汉朝只知名而不知威。

朱褒能在此地如此反复,也是因此。当地居民不知上有天子,自然难受其恩泽余威;但这朱褒在此地耕耘许久,一举一动皆牵动民心。他有余情而百姓欢愉;他有余欲则百姓罹难,此心魔也。

我使将士破城之后,对百姓无所惊扰,将严明军纪亲眼与他们看去。心理落差便由此而生;

今夜我在城楼下斩那朱褒,不单是为了告诉那些领兵的将帅,天威如此,莫要负隅顽抗,行背主离心之事;也是为了告诉百姓,我们与那鱼肉乡里的朱褒不同。

城中流言,不必理睬。明日清晨重编军队,安抚百姓,流言自消。”

“侍中大人想的如此周到,实在佩服。”

陈樵赞叹不已,连这么细节的事情,马良都想到了。

“我不过出些小计。若真想此地安定,想来还要倚仗郡丞您。”

“在下才薄,多亏了侍中大人和王将军,才谋得这一官半职,如何能肩负起一地百姓的安危生计?侍中大人这是捧杀我了。”

“不。我说的是实话。”

马良将身子坐正。

“在此地修整几日后,我便要领兵前往益州郡讨那雍闿。此人生性多疑,朱褒借他的兵几日无信,自然会派探子向他回报现在情况。倒是其提防渐起,恐贻误战机。

军不可一日无帅,一地亦是如此。如今朱褒已死,若你不能担起责任只是一味地以出身才气作为借口逃避,那岂不是讽刺我与诸葛丞相用人不淑?”

“不敢!既然侍中大人如此托付,樵定当尽心尽力!”

“那就好。刚刚我进城之后略微扫了一圈,见此地民生还不至于特别凋敝。若是稍作管理,一定能成为一方宝地。”

马良这话并不是开玩笑。

牂牁这地方光照十足,且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合种植一些积糖的水果。

只是在那之前,还是要紧着粮食种植。在商业道路重新修缮完毕之前,农户不可能指着果树填饱肚子。

“此外,还有一事,请郡丞务必上心。”

“侍中大人请说。只要是您的命令,樵必定……”

“不用那么夸张。此次朱褒从雍闿那借兵,借了多少兵?”

“回侍中,精兵两千,良马二百。不过他们在行路之中劫掠了不少民生,所以一并带来了许多财物。”

陈樵将他与那牙将打听来的事情一并和马良说了。

“嗯……也是一件可以利用的事情。”

马良思忖片刻:

“明天清早,我要亲自向那些想要解甲归田的将士发放安家费。我希望你能将他们留在牂牁,就在本地生根。”

“这恐怕有些难度。这些士兵家眷老小天南海北,若是离了军营,第一时间便是要回家探亲;如何留得住?”

陈樵本身也是兵士,自然最懂作为一个士兵的心思。

他从戎也已几载,家中老幼一面不曾得见。就连他都不止一次地想过若是有朝一日能立下战功平稳退伍,便要第一时间荣归故里。

“天下纷乱,何处是为家?南中将历战火,恐怕也是有家难回。”

马良叹了口气。

不过陈樵说的话,他自然也是听进去了:

“既然如此,便多分化一次:除了那些归乡意愿十分强烈的,其余便不说卸甲之事,只令他们在牂牁本地屯田,与百姓一同农作便是。”

“是。”

“还有一件事。”

需要操心的事情太多,马良一件一件地嘱咐不过来,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啰嗦。

好在陈樵对此并没有流露出不耐烦。

他本身就要考虑这些事情,有马良主动帮他出主意,他自己反而还要省心了不少,只需要按照他的想法施行就行了。

“就是那些新遣来的士兵。城中守军我相信你已经上下打点完毕,而从雍闿那借调来的兵马可就麻烦了。马尚且没那么认主,一番调教之后即刻充军;可人心是浮动的,如何让他们与我们同心戮力?”

对此,马良自己也没什么十全十美的答案:

“我还会在牂牁修整几日。这一方面,还请郡丞多上上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