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很快,《痒》这首歌就以一种匪夷所思的态势,直接冲到了榜首。

如果说《遇见》是那种安安静静的对爱情坚守。

那么,这首《痒》就是在撩拨对方,让人身心都动的那种。

随着《痒》的火爆,有些东北人甚至直接来了个方言版的翻唱。

“哎呀,刺挠啊,说不上哪闹心巴拉

哎呀,难受啊,这嘎达够不着啊”

……

网友们直呼:“听黄玲的《痒》让我欲罢不能,听你唱,我想用浴霸呼你脸上!”

东北版的一出来,全国各地的方言版纷纷请求出战。

于是,就形成南北两派。

尤其苏州方言的版本特别受大家喜欢。

对于南北的方言比拼,这次就连北方老爷们都站在了南方这边。

北方女人当然不服了,说他们没有眼光,不懂得欣赏。

不等广大网友发声,北方的老爷们先站出来指责道:“你可拉倒吧,这首歌南方人唱才有那种感觉,就北方人唱,简直让人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

北方女人当场就怼了回去:“你懂嘚儿啊!”

眼看越吵越烈,而吵架的居然全是北方人。

南方人则是一副看热闹的姿态。

眼看吵得不可开交了,这时有个北方的老爷们问了几个灵魂问题。

“我问你们,一句瞎说,你们怎么说?”

北方女人:“放屁!”

北方男人:“南方姑娘会说:你乱讲的嘛!”

一杀!

“同样是生气,你们怎么说?”

北方女人:“滚犊子!”

北方男人:“南方姑娘会说:好烦啦!”

双杀!

“出门忘带钥匙?”

北方女人:“二不二,脑袋让驴踢了!”

北方男人:“没关系,开锁师傅马上到了!”

三杀!

……

因为一首《痒》,直接把南北差异都搞出来了。

大家在一片欢乐中互相打趣。

然而,这时候华彩的官微又更新了一条消息。

“我司新人张利、刘大宝带来新歌《父亲》,欢迎大家收听!”

原本就很happy的网友们,看到这条消息更嗨了。

“我敢打赌,绝对是小叁的词曲!”

“你这不是废话吗,掰着脚指头都能知道!”

“这不是那两个农民工吗?我去,华彩还真是不挑人!”

“人家唱功挺好的,这也正说明华彩招人不拘小节!”

……

《父亲》这首歌在地球上,是由王太利作词、作曲,筷子兄弟演唱的一首歌。

大家点开歌曲,看到许参的名字,都是会心一笑,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

对于张利和刘大宝这两人,大家还是很熟的。

毕竟,以农民工的身份参加比赛,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

怀着好奇,大家点开歌曲。

“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谢谢你

直到长大以后才懂得你不容易”

……

听到第一句,大家都是一怔。

谢谢你!

貌似我们从来没有对父母说过这样的话。

在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视为理所当然。

却未曾深思,这一切的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付出和牺牲。

我们在不断的索取,从物质到精神,从关爱到支持。

而我们却忘了最基本的感恩。

或许,这不是因为我们吝啬,而是这份感情太过深厚,太过纯粹,以至于我们不知该如何表达,如何启齿。

面对父母无尽的爱,我们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感激。

却往往找不到合适的方式,将这份感情化为言语。

然而,正因这些话难以启齿,我们更应该学会勇敢地说出“谢谢你”!

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感谢,更是父母无悔付出的认可与尊重。

歌曲的开头,就为整首歌定下了基调。

和歌名一样,是唱亲情的。

歌曲继续。

“每次离开总是装作轻松的样子

微笑着说回去吧转身泪湿眼底

多想和从前一样牵你温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

……

其实,刘大宝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几次都是难掩哽咽。

从中学时刘大宝就展现出了在音乐方面的天赋。

但家里没钱来让他圆梦,因为做个艺术生,是要花很多钱的。

他也并没有迎来什么奇迹,像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选择默默无闻地过着自己的一生。

父亲为此很是自责,觉得是他让自己的孩子失去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刘大宝曾这样想过,如果当初自己走了艺术生这条路,会怎么样呢?

父亲并不是不爱他们,刘大宝记得父亲在弥留之际,问过他:“大宝,小时候没让你走音乐这条路,不是我和你妈不想,是家里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出来,你不要怪你妈,都是我无能!”

这句话,在一个寡言少语的父亲嘴里说出来,是需要多大的勇气。

直到他也做了父亲,才发现生活的艰辛。

但命运这东西,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刘大宝参加《华夏好声音》,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圆了自己的梦。

在加入华彩后,他回过一次老家,在父亲的坟前絮絮叨叨了很久。

最后他说道:“爸,我知道那时候家里穷,我从没有怪过你,你把我们兄弟姐妹拉扯到大已经很不容易了,我现在也算是圆了小时候的音乐梦了,真希望你能看到啊!”

歌曲继续着。

“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

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

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

……

作为父亲,他总是一副无所不能的样子,那份坚强与自立,像是与生俱来的。

每当问及所需,他总是轻描淡写地回应:“我什么都不缺!”

这是植根于华夏文化中的父爱表现。

他们习惯隐藏自己的需求,唯恐给子女增添一丝负担。

华夏式的父亲,总是将坚强视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他们不愿成为子女前进道路上的累赘,更不愿让自己的需求成为儿女肩上的负担。

他们学会了隐忍,学会了独自承担。

即使内心有着万般柔情,也常常选择深埋心底。

或许,我们可以试着换一种方式表达爱意。

不比物质上的馈赠,仅是一份真挚的关心,就足以让他们感到温暖与满足。

很多人都在心里默默地问道:“爸,我是你的骄傲吗?你还在为我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长大啦!”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