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奋战录 【正版无广】第42章 伐商大业真面目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8 00:10:45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姬兰进到大帐,就见姜子牙明显向姬兰身后以及大帐入口看了片刻,才转头向姬兰询问今日战况。

不少诸侯也在大帐内,听姬兰讲完出战情况,以及探马见到孟津浮桥处有不小的烟火,都是大喜。嵩侯已经急不可耐地拱手,“太师,既然商军粮道断绝,吾等愿随太师再战蛮廉!”

姜子牙沉吟不语。他安排姬兰与姬信搭档,是希望两人能够尽快扭转不利局面,却没想到姬信竟然敢去切断商军的补给线。

见洛地诸侯们此时竟然又觉得自己能击败蛮廉了,姜子牙有些后悔让诸侯们旁听。但事已至此,姜子牙阴沉着脸说道:“据报,商国三花娘娘即将率军赶来。”

人的名,树的影,听到三花娘娘要来,那些洛地诸侯们的神色立刻转向了不安。有人便问道:“太师,那该如何?”

姜子牙答道:“立刻迁移。”

诸侯们脸色更加难看起来,有诸侯嘟囔道:“粮食还没收……”

洛地的粮食即将展开收获,姜子牙很清楚诸侯们不肯放弃今年的收成。而且迁移工作若是能够在收获之后展开,难度也可以大大降低。

姜子牙也无法确定周军能够在洛地坚持多久,只能对诸侯安抚一阵,并且建议那些决定迁移的诸侯们先将老弱往周国送,青壮们可以等老弱们出发后再出发。

送走了诸侯,姜子牙详细询问了姬兰出战细节。姬兰讲述完商军的强悍,又讲起周军此时虽然压力很大,却不再是只能被动挨打的局面。

说了这些,姬兰觉得信心大增,说道:“太师,只要吾军如此战下去。商军未必能再胜大周。”

南宫适,散宜生,姒黑等将领若有所思。姜子牙的弟子吾吉的肩上绑着绷带,他虽然憋住没吭声,但目光灼灼地看向姜子牙。

姜子牙没有回应姬兰的态度,只是让众将下去休息,不要懈怠,准备随时出战。

等大帐内空空荡荡,姜子牙站起身,背着手在大帐内踱步。当下的局面的确意料之外,姜子牙是少数知道商军北路军的周国顶层人员,自然知道此次非得撤兵不可。便是如此,姜子牙也忍不住生出撤退前痛击蛮廉的冲动。

感受着期待带来的诱惑,姜子牙握紧了拳头,才算抵御住。

好不容易让美好想象带来的冲动消失,姜子牙背着手走出大帐,开始在军营内的空地上踱步。

军官与士卒们见到全军统帅看上去如此悠闲,心中都感觉轻松了一些。

姜子牙知道别人对他的期待,不禁抬头向东南方向看去。夕阳下,东南方向的天空空荡冷清,看上去让人生出一种寂寥的感觉。

这让姜子牙忍不住希望姬信能够立刻安全归来,他相信,只有得到姬信在战争方面的分析,才能打破眼前虚妄的想象,让姜子牙更加真实地面对残酷血腥的战争事实。

姜子牙也年轻过,也曾经满心理想。根据那些理想被现实撞得粉碎的经验来看,姬信或者说“鬼君”才能给姜子牙带来充满血腥味的真实。在姜子牙的人生中,伴随着血腥味的真实才是真相。

此时姬信正在一个山头上眺望西方。西边的天际晚霞绚烂如火,落日如血。虽然已经看不到掐断归路的商军大营,但探马们告诉姬信,在姬信进入山区的道路上,有商军迹象。

有负责点火的厨子随军,晚饭倒是挺好。姬信一边吃饭,一边与参谋士官们讨论着是明天还是过两天从进入山区的入口冲出去,尽快回到周军大营的计划。

当参谋士官听到竟然要原路返回,有些都停下吃饭的动作,讶异地看着姬信。

杨戬则第一个表示赞同,“公子,不如明日一早就冲出去。”

宋韩虎吃着糊糊,也跟着说道:“我也觉得明天一早出击,能打商军一个措手不及。”

李金比较慎重,他问道:“若是冲不出去,我们按照向导带领的道路走吗?”

诸侯提供的向导非常熟悉地形。他们给出了好几条路,其中最近的一条需要5天时间才能安全赶回周军大营。

姬信原本的考虑就是走这条路。他觉得手下的骑兵们太过于宝贵,真的没必要以身犯险。但是王浩然却建议姬信尝试一下原路返回,因为王浩然觉得商军必然会重视周军骑兵,反倒不会觉得周军会采用这么高风险的手段。

毕竟,商军很清楚姬信的部队只有一千多骑兵,只要商军谨慎用兵,姬信这支队伍没办法对商军造成真正的威胁。

但是,姬信若不能尽早赶回周军大营,保不准就会在这5天里头发生些不可逆转的变化。

所以姬信问道:“此时已经只能凭借直觉。不知诸君觉得这么做有哪些优点和利益,有哪些缺点与风险。”

面对这样具体的问题,参谋士卒们参与的热情大增。大家纷纷给出自己的看法,总结后,大家发现优点就两个,一个是能尽快归营,另一个则是有可能突然打击商军。

至于缺点,那就多了。可以说,原路返回的行动几乎都是缺点。

就在众参谋士官们以为姬信要选择绕远路的稳妥方案之时,杨戬大声说道:“没有优点,恰恰就是优点所在。”

听到这话,姬信愣住了,却在意识中听到王浩然低低的笑声。让王浩然在别人说话的时候主动发笑,这可并不常见。姬信立刻认真地听了起来。

杨戬在众人的愕然中侃侃而谈:“兵法说,在敌人无法紧急救援的地方出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条件下进攻。行军千里而不致劳累,是因为行进在敌人没有设防的地区。

商军知道我军大营没有主动进攻的打算,商军只要多派部队,加强孟津守卫,我们原路返回,也无法对商军构成威胁。所以明日立刻返回,顶多在路上遇到昨日追击我们的商军。

但是商军此时精疲力竭,只要我们突进速度够快,也只是夺路而走。明日一早返回,反倒最有可能成功。”

姬信听完,觉得好像非常有道理。却不知道该怎么理解,连忙询问王浩然。

王浩然只是答了一句,“无用之用。”

这个时代生产力低下,大家追求的都是有用,有能。很难有机会去理解那种高资源高博弈强度下的“无用之用”。

商军认识到了姬信这支骑兵在战场上的用处,他们的思考就必然局限在姬信骑兵队如何起到大用。

原路返回,恰恰利用商军思考中的死角,反倒有可能避开商军其他针对性的准备,顺利返回周军大营。

最终,确定下来两个都是以避战为目标的计划。如果明日一早突击返还遭到阻碍,那就立刻再次进山,走那条需要5天的原路。

天一亮,姬信的骑兵队就迅猛地冲出山道。对面的确有一支商军步兵,人数在500左右。但是这支商军正在生火做饭,虽然防备森严,却没有任何战斗准备。

见到姬信的骑兵冲杀出来,商军立刻放弃了做饭,赶紧缩进营地里,用长矛布阵。

姬信根本不搭理他们,骑兵们风驰电掣地从这支商军不远处绕过,直扑商军西边山区。也不管身后那些一脸紧张的商军士卒,以及满脸警惕,开始准备发信号的军官。

虽然商军大营接到消息后,立刻派出骑兵追赶。但是姬信部下都是轻骑兵,而且他们将马术糟糕的人组成一队,让他们绕安全的原路回营。出击的700多人至少都具备了快马行军的能力。等商军骑兵追出来,已经落在姬信的部队身后。商军追了一阵,眼看追不上,只能返回。

蛮廉此时已经登上望楼,看到了追逐战的最后阶段。眼瞅着周军骑兵的身影消失在地平线下,以及商军无功而返的无奈模样。蛮廉心中百感交集。

昨天浮桥虽然没有被烧毁,却也受到不小的损伤。商军不得不派遣2000精锐步卒把守,又增加500骑兵持续巡视。

然而眼前的这支周军行动自如,在商军大营附近往来行动,如入无人之境。蛮廉第一次感受到了强烈的挫败感,而且对周军的实力也感到了极大迷惑。

如果周军能在三天前的会战中有如此表现,蛮廉是真的不敢确信自己能赢。

“哼!”蛮廉身边的恶来冷哼一声。

蛮廉转头看向儿子,就见恶来一脸的不快,向他请命道:“亚长,与吾一支兵马,吾前去周军营前挑战。”

以恶来的勇武,的确能打击周军士气。但蛮廉最终还是答道:“昨日得知,援军5日可到。待全军会合,再去击破周军大营!”

此时,姬信已经率领骑兵赶回到周军大营门口。营门士卒立刻跑去通禀姜子牙。

姬信看着身后无一损失的骑兵,很是感慨地问王浩然,“鬼君,这就是无用之用?”

王浩然不想增加麻烦。理解无和有,是一个很深刻的哲学问题。只要心中还有胜负,就很难真正理解这个问题。于是王浩然说道:“姜子牙大概要来了。你一会儿要好好听他的询问。”

果然,姜子牙很快就在一众将领簇拥下出现在大营辕门。大周太师脸上露出了微笑,向姬信招手道:“公子部下速去归营。公子虽吾来。”

姬信觉得王浩然真的是料事如神,赶紧下马跟上了姜子牙。众人到了大帐,姜子牙直接开口问道:“信公子,若是不得不撤,还能坚持多少时日?”

王浩然当即让姬信答道:“从大战的第二日算起,10日。”

众将都是愕然。他们见姬信安全归来,都觉得商军未必真的那么厉害。却没想到姬信竟然如此坚定地主张退兵。按照姬信所说的时间,周军只能再停留7日。

散宜生负责与洛地诸侯联络,此时忍不住开口问道:“可能多留10日。只要10日。”

王浩然的答案很冷酷:“商军援军数日就到。若是援军有一万,不知吾军要如何应对?”

这话如同一桶冷水,泼在周军将领心头。经过3日前大败后,周军加上还肯追随大周的诸侯人马,也已经与商军相当。再多出1万商军援兵,周军的劣势就非常大。

但没有周军将领开口。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开口的话,就意味着要公开表示,只有依靠姬信的智谋才能取胜。

姜子牙主动开口这么说,姬信也不主动开口。周军将领们在没有姜子牙授意的情况下主动提出这种观点,那是非常非常不合适的举动。

一时间,大帐内就这么奇妙地安静下来。周军将领们的目光都投向了姜子牙。

姜子牙知道众将心思,他很想立刻询问姬信有没有奇谋妙计,却还是忍住了。眼见此次升帐应该讨论不下去什么,而且姬信赶回来之外,姜子牙也对众将做了安排。姜子牙命道:“散帐。各自去做。”

等众将们满腹心事地无奈离开,姜子牙将姬信叫回到后面。“鬼君”这两日展现出的才华终于打消了姜子牙的一部分疑虑,让姜子牙决定进行一次真正地对谈。

两人再次打开马扎坐下。姜子牙问道:“鬼君对伐商之事,可有教我?”

王浩然答道:“若想伐商成功,组建带甲3万,精骑1万。可一战而胜。”

带甲指的是步兵,听到总数高达4万甲士的数字。姜子牙仿佛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血腥味,这感觉让他非常安心。便问道:“鬼君,又该如何组建如此兵马?”

王浩然问了一个问题,“我听说,周王姬发欲伐商。太宰说,要有德。可有此事。”

这个问题让姜子牙陷入回忆之中,他感慨地答道:“确有此事。”

接着讲述起那天发生的事情。

姬发正式即位那年的二月,姬发在丰的秘密地与周公与姜子牙密谈。

姬发日夜思虑灭商之事,悄悄地考虑怎样才能得到诸侯的配合与响应。姬发担心推翻商朝的时机到来后会轻易丧失,就像是到了秋天,庄稼已经成熟,如果不去收获,颗粒会自动落地。

太宰姬旦则回答说:“决定的因素在于德。对周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敬尊天命,远近诸侯都不要冒犯,已经和好的诸侯不要再失去。要继续修明道德,不要安逸无为,否则会难以收拾”

姬发计划灭商,但也担心有些事情做不好。在即位第二年一月的一天,姬发又把姬旦与姜子牙召到跟前,对姬旦说,自己早晚都在戒备殷人,可不知道最好的办法。想知道怎么才能勤谨地为天下努力。

太宰姬旦又劝诫姬发顺德谋事。

再之后,就是去年的牧野之战功败垂成。

说完往事,姜子牙眼中都是热切的期盼,他问道:“鬼君,有何教我?”

王浩然毫不迟疑地答道:“就如太宰所说。为天下服务。”

“如何服务?”姜子牙更加急切地问道。

“对内,冶铁,务农。对外,保护和联络遭到大商欺压的各诸侯,各部族。军事上,稳住险要之地,抵抗商军进攻。经济上,切断大商的商道,不让大商轻易获得来自北方的铜,以及来自南方的锡。之后,一旦完成3万带甲,与1万精锐骑兵的建设。就可以出兵伐商。”

姜子牙没想到王浩然竟然给出如此主动的计划,想到其中的辛苦,姜子牙就觉得压力扑面而来。他继续问道:“鬼君,这需几载?”

“长则8年,短则6年。但不管如何,只要纣王还是坚持吾一人,大商必败!”

王浩然回答得斩钉截铁,让负责传话的姬信都愣住了。过了好一阵才说出来。

姜子牙大喜。虽然他还是觉得这计划太过于激进,但是听到王浩然的回答后,姜子牙感觉再次伐商终于有了脉络。光是看到未来可能性,就让姜子牙从战败后的压抑心情中解放出来。

感受着王浩然计划中的血腥味儿,姜子牙的心情逐渐恢复平静。他恭敬地问道:“鬼君。可否详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