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李东生刚进厂门,就看到车间刘主任神色匆匆地跑了过来。
“李副厂长,大事不好了!”
“怎么了?慢慢说。”
李东生一边摘下头上的草帽,一边压了压心中的不安。
“厂里缺料了!”
刘主任直言道,“原本我们订好的一批料子昨天该到,可运送员来信说,飞浪厂那边不知怎么把整批料都提前订走了。接下来再有货起码得半个月之后!”
“什么?”
李东生眉头狠狠一跳。
六十年代的供应链体系并不像后来那般完善,许多资源尤其是纺织类物资,通行是优先分配给有“关系”的工厂。
如果飞浪厂动了手脚,那他们的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
想趁着李东生的厂子强势崛起之时,在摇篮中将其掐死!
“李副厂长,现在车间的工人都在等,任务刚讲好目标,一听缺料,个个都急得跟什么似的!”
刘主任擦了擦额头的汗,半是埋怨半是求助,“要不然咱换其他原料试一试?虽然价格高点,但总比耽误进度好吧?”
李东生闻言,叹气。
他当然知道这一方案行不通。生产中山装对布料的质地有极高的要求,不仅要讲究纺织的均匀性,更要耐磨、防皱,如果换成其他常见料子,质量上压根过不了验收那关。
思量片刻,李东生忽然抬起头,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刘主任,你先把工人们稳住,告诉他们不出三天,料子一定到位。”
“可是,李副厂长,这——”
刘主任有些迟疑。
“听我的,信我一次。”李东生说。
送走刘主任,李东生快步走回办公室,抄起电话就拨了出去。
“喂,是大荣的进货商吗?”电话接通,李东生开门见山道,“我,李东生。”
对方口音带着江南一带的软糯腔调:“哟,李东生老弟,什么风把你吹来了?有啥事尽管吩咐!”
“您看能不能帮我个忙。”
李东生直入主题,“我知道你这头掌控着市里三分之一的纺织原料调配,最近他们不是刚投产一批优质布料吗?想办法给我弄一大批过来!”
“大批?”
对方语气微微一顿,“东生老弟,你也知道咱们这行利润有限,那批料现在可是抢手得很啊,王建国那边才大手笔把上批都拿走——”
李东生眼眸微微眯起,低声笑道:“三倍价格,我出三倍。先帮我备齐一周量,后续供应仍按原价走。”
“怎么样,这买卖你听起来可满意?”
“您真出三倍?”
那边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激动。
“三倍!”李东生果断应声。
电话另一头沉默了片刻,紧接着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行!老弟你够意思!我马上安排车间加班赶工,三天之内,保证把料送到你厂门口!”
放下电话,李东生抬手轻轻一拳砸在桌面,心里有了些底气。
不过他也清楚,原料的到位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面对投标的质量审核,这可不是金钱能完全摆平的事。
“看来得亲自把控了。”
李东生喃喃自语。
一个小时后,他亲自巡视厂房,每一个工序、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
正当他仔细检查缝纫机下的布料走线是否均匀时,陈厂长小跑了过来。
“东生,刚听说你急着订料了,靠谱不?”
“靠谱。”李东生语气简练,“料子三天后到位,咱只做两件事,第一是保证质量,第二就是守住工人队伍的稳定。”
“明白!”陈厂长点头,“不过你也知道,我们这次要参与市级快装供应投标,质量上要是不全胜,他们一定占咱们便宜。”
“质量么……”李东生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
他拍了拍陈厂长的肩膀,“咱这些工人手艺各个不差,但细节能再上一个档次。”
“分威力定胜负,而细节决定好坏。”
顿了顿,他接着说道:“所有开线收边、衣领缝合都必须肉眼看不出瑕疵,这就得比手艺硬。”
“陈厂长,这点你得摆到台面上来。”
陈厂长眉头紧锁。
“东生啊,这质量是关键,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好设备,巧妇也变拙妇了。”
李东生知道陈厂长指的是之前飞浪服装厂挖走了红星厂大部分熟练的老工人,剩下的都是些新手,做工速度慢不说,细节上也容易出纰漏。
这就好比是让一个刚学会写字的小学生去抄写《兰亭集序》,能抄完就不错了,还想跟王羲之比?
红星厂的气氛沉闷压抑。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划破了寂静,李东生心头一跳,连忙抓起话筒。
“喂,红星服装厂……”
话筒里传来一个浑厚的声音:“东生老弟,我是老王啊,设备厂的老王!”
是设备厂的王厂长!
李东生有点疑惑,问;
“王厂长,您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王厂长爽朗一笑:“这不是刚进了一批好家伙嘛,想着你那边肯定需要,就赶紧通知你一声。”
“德国进口的缝纫机,产能比之前的提高十倍都不止,针脚细密均匀,走线那叫一个漂亮!用这机器做的衣服,那质量,啧啧,简直是艺术品!”
李东生一听,心里乐开了花。
国内的设备大多还是老式机械,效率低,精度差。
德国的工业技术在当时可是世界顶尖水平,这批机器简直就是神器啊!
“王哥,您这消息来得太及时了!我正愁这事呢!这机器……”
李东生顿了顿,“有多少台?”
“不多,就进了三台,都是宝贝疙瘩,轻易不外借。不过嘛,看在咱俩的交情上……”
王厂长故意拖长了音调。
李东生一听就知道有戏,连忙说道:“王厂长,您就别卖关子了,这机器我全要了!价格好商量!”
“哈哈,就知道你小子有眼光!行,那就这么说定了,你赶紧过来一趟,把合同签了,省得夜长梦多。”
挂了电话,李东生兴奋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陈厂长。
陈厂长一听,脸上的愁云顿时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