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黄永申起身后,弓着身子对朱常洵介绍道:“殿下,这位是吕宋当地华人耆老许和华,祖上乃是成祖爷册封的吕宋总督,这位是……”

黄永申一一将吕宋当地的华人领袖,介绍给了朱常洵。

朱常洵神情和善的,对众人点头示意。

他毕竟是外来户,想要在吕宋站稳脚跟,就不能太过盛气凌人。

等众人单独向朱常洵见礼后,黄永申这才建议道:“殿下,吕宋这地方有些太过炎热了,臣请殿下移驾入城。”

朱常洵自是没有异议,迈步登上了黄永申为其准备的步撵。

港口虽是距离王城不是很远,但这是礼仪的一部分,黄永申自是不会疏忽。

王城,总督府内。

朱常洵端坐在首位,环顾一眼站在大厅内的一众人等,率先开口道:“黄公公,本王此来带来了一些工匠、兵卒,这些人还需公公帮助安置才是。”

黄永申躬身回道:“殿下,臣已经命人在城西平整土地,远洋舰队的兵马,现在就驻在那里,王府护军可以先去那里扎营。”

“至于工匠和他们的家人,可以暂时安置在王城,这里本就是西班牙人修建起来,用于居住的城池。”

朱常洵颔首示意,转头对右长史郭盛,和福王府护军前卫,指挥佥事黄汝明吩咐道:“你二人随黄公公的人去,尽快将工匠和将士们安置下来。”

“臣等遵旨。”

郭盛和黄汝明两人躬身领旨。

黄永申对窦明德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引着两人离开来了总督府。

朱常洵了却了一件心事,这才又对黄永申问道:“黄公公,这吕宋岛不是被弗朗几人占领了吗?据朝廷得到的消息,那些弗朗几人欺压吕宋当地华人,想要抢夺他们的财富,陛下接到消息后,四百里加急命本王领兵南下,庇护吕宋遗民。”

“怎得你会出现在这里?”

朱常洵的话一说完,不等黄永申说话,许和华等人就对着大明的方向,跪地高呼道:“草民等谢陛下圣恩!”

黄永申看了他们几人一眼,笑道:“许老,还有诸位,都起来吧,咱家早就说过,你等虽是身在海外,但皇爷的心里还是惦记着你们的。”

“日后好生为大明,为皇爷尽忠就是了。”

“公公说的是,草民等定会为皇帝陛下,为大明尽忠。”

许和华等人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

场面话而已,大家都是成年人,谁也不会当真。

经过这么一段插曲后,黄永申又将事情的经过,详细的对朱常洵说了一边。

加上一旁许和华等人的补充,朱常洵总算是弄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如此,这次倒是本王占了朝廷的便宜了。”

朱常洵见不用自己出兵,就能占领吕宋,心里也是高兴不已。

“殿下说笑了,就算殿下之国,那也是大明的藩国不是,臣等所做的,都是应当应分。”

黄永申躬身笑道。

朱常洵极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出言赞同道:“公公说得不错,本王就算是远在吕宋,那也是大明的臣子。”

两人话里的机锋,让大厅内的气氛都变得严肃起来。

许和华等人更是额头冒汗。

朱常洵的目光恰好也落在他的身上,笑道:“许老,本……”

“草民不敢当殿下如此称呼,殿下称草民贱名许和华就是。”

许和华科不敢在朱常洵面前拿大。

人家来的时候,可是带了数千人的兵马,那些兵马一看军容就不是好惹的。

朱常洵眉头一挑,从善如流道:“好,许卿,孤刚才听说你是许柴佬的后裔,且在吕宋当地素有贤名,孤初来乍到,许多事还需要卿等帮助。”

“草民不敢,愿为殿下略尽绵薄之力。”

许和华赶紧回了一句。

“孤王国初立,正是百废待兴,卿可愿出仕为官?”

许和华闻言,下意识的看了黄永申。

说实话,福王的提议让许和华很是心动。

如果自己可以成为福王的臣子,那对自己家族,对吕宋当地华人都是一件好事。

只是,不知这位黄公公是什么态度。

黄永申见朱常洵要招揽许和华他们,当即笑道:“殿下,接下来就是王国内部事务,臣就先退下了。”

朱常洵不在意的摆了摆手道:“公公在旁听听也好,不用急着离开,孤还有些事要和公公谈谈。”

“臣遵旨。”

黄永申见朱常洵不让自己离开,倒也没有坚持,只是后退了几步。

许和华见状,心里略一计较,一咬牙道:“殿下,草民愿为殿下尽忠。”

朱常洵大喜,当即抚掌道:“好!”

“王国初立,孤打算效仿大明,设内阁、六部九卿,协助本王处置王国内一应军政。”

“卿既然世代居于吕宋,想必对吕宋各土著部落的情况很是熟悉,不如就担任个礼部侍郎如何?”

朱常洵一出手,就是一部侍郎之职,莫说是许和华他们,就是黄永申以及其他一应王府属官,尽皆哗然。

福王府纪善李凤为张了张嘴,似是有些欲言又止。

朱常洵眼角的余光,也看到了他的反应,转头看向李凤为道:“李卿,你本就是福王府纪善,掌礼法,这礼部尚书就由卿来担任。”

李凤为闻言,神情瞬间变得激动起来。

自己本就是小小八品官儿,没想到竟然也有成为一部尚书的一天。

就算是吕宋王国的礼部尚书,不是大明朝廷的礼部尚书,但那也是尚书。

“臣谢殿下隆恩!”

李凤为脸色涨红,对朱常洵恭敬施礼。

“免了,卿和许卿二人当精诚协作。”

“现在孤既然已经之国,那就要设立宗庙,这件事礼部要做好。”

李凤为和许和华两人齐齐躬身领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朱常洵这么安排也是应有之意。

虽然,大明福王系,他就是始祖,但宗庙得先建立起来。

朱常洵此时的心情也不错,一口气又接连任命了其他五部的尚书。

无一例外,所有人都是原本福王府的属官。

这一下子,大厅内顿时变得喜气洋洋。

黄永申等朱常洵将这些事都安排好后,这才站出来,面色严肃的对其拱手道:“殿下,臣有本奏。”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