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又接着聊了几句后,江河终于告辞了许文哲离去。
离开云溪堂书坊后,江河仍不回家,而是带着书砚往卖米面肉菜的市场上行去。
既然出来了,他便打算再到市场上顺便打听打听猪肉的价格,以及再买些市场上现有的其他植物油,然后拿回去分别尝试以各种植物油制造肥皂。看哪种效果更好,以及成本最为合适。
此时他已经想了起来,植物油其实也可以制作肥皂,甚至于凡是油脂都行。在他前世,还有用化工合成的白油来制造肥皂的。
所谓白油,就是从炼制石油的副产品里精炼出来的一种矿物油,无色、无味、无毒,大量应用在化工与化妆、洗剂用品中。
另外前世的许多洗浴用品,如香皂、洗发水、沐浴液等,配料表成分中都包含有“月桂醇”这个东西。而天然月桂醇大多是从月桂树皮、椰子油与棕榈油中提取的。
许多手工皂的配料表中,更是直接就包含椰子油、棕榈油,有的还会用到更高端的植物油,如橄榄油、山茶油等。
而不同的油脂,也能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椰子油有清洁与保湿效果,棕榈油则能增强香皂的硬度和泡沫稳定性,橄榄油则能提供细小且持久的泡沫,还含有天然维生素E等,可以滋润皮肤。
香皂与肥皂的最大区别,就是制作香皂的原料会采用更好的油,并且添加许多润肤、保湿的成份,以及还会添加不同色素与香精。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平衡酸碱值。纯用碱制作出来的肥皂含碱性太大,其实不适合用来直接洗手洗脸,长期使用会使皮肤变得干燥。
所以在江河前世的时空,肥皂多是用来洗衣服的,香皂才是拿来洗手、洗脸、洗澡用的。
为了平衡酸碱值,香皂中还会添加些柠檬酸。
待会儿去了集市后,江河也要找找集市上有没有卖柠檬的。
许多人认为柠檬也是从西方传来的,这其实是错的,柠檬的原产地就是中华大地,在云南等西南地区,还有缅甸与印度的部分地区也生长有野生柠檬,总之就是这一片区域。
柠檬作为一种热带水果,喜欢温暖的气候。据说后来也有从印度通过丝绸之路传进来的,唐朝时就有关于柠檬的记载了,当时被称为“酸橙”或“西域柑”。
南宋时期,进士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以“黎朦子,如大梅,复似小橘,味极酸”之句,描绘了柠檬的形态与风味。
不过柠檬最先被传进来时,是当作药物用的,认为这东西有清热解毒、消食驱蚊等功效。
到此时的明末,柠檬的用途已是被逐渐开发,扩展到了烹饪、调味领域,并且种植率与使用率也普及了开来。
不过再普及,江河估计此时有种植的地方,应该还是云南、两广一带。他也就是顺便找找,看有没有从外地贩卖来的。
其实没有柠檬也不要紧,完全可以用其他酸性水果代替,比如山楂、青梅、酸桔子等都行,反正都是酸的。
赶到市场之后,但见人头攒动,行人如织,倒是也颇为繁华,沿街两边皆是各种鳞次栉比的店铺,旁边还有各种摆摊叫卖的小贩。
卖米面与各种谷物的粮铺,卖肉的肉铺、卖油的油铺,还有贩卖各种蔬菜、水果、干果、山货等物的,货物种类也颇为繁多。
还有卖各种在山中猎来的野兽的,捕的山鸡、野兔,也有水中捕捞的新鲜鱼虾。
江河纵目打量了一圈后,便带着书砚直奔街上最大的一间油铺。铺子够大,想必其中售卖的油种品类也更多。
“店家,你这店中都有什么油?”
走进油铺内后,江河随意打量了一眼,便直接向旁边的那名店主问道,看上去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店里还有两个伙计帮忙。另还有个四十来岁的妇人,看样子与店主应是夫妻。
那店家闻声瞧来,在瞧到江河后,立即不由愣了下,面上现出讶然之色。
江河现在的穿着打扮,一看就是出身豪富之家的贵公子,像这样的人物居然会来逛油铺,实在是让店家不由得不惊讶。
倒不是说有钱人家就不吃油了,而是有钱人家的采买都是有各种下人跑腿代劳的,哪有主人家亲自来这种地方的。
作为卖油的铺子,墙面与地面上自然免不了沾有些油污,店中也充斥了各种不同油类的气味。闻不得的,也可以称为油腥气。
“哎呀,这位公子有礼了!”那店家愣了下,立即慌忙迎过来行礼,然后带着些不可思议地问道,“您是来买油?”
江河瞧到店家的惊讶,却也是见怪不怪。事实上从他进入这个市场开始,便多有引来不少奇怪与惊讶的目光。像他这样的有钱人家公子哥,衣衫亮丽,确实是极少出现在这种集市上的。
大户人家需要这些东西,都是有专门的下人采买的。比如江宅的厨房里,就有专门的人手负责每日外出采买各种蔬菜肉食等物。
“当然,来油铺不买油做什么?”江河闻言一笑,并不介意,接着问道,“快跟我说说,都有什么油?”
店家又点头行了个礼,介绍道:“小店的油还是很全的,有胡麻油、黄豆油、菘菜子油,苏麻油、芸薹子油、茶子油、火麻油、棉子油、胡桃油、杏仁油等,不知公子需要什么油?”
江河听罢之后,倒是反不由一愣,他是着实没想到,这时候的明朝末年,居然便已出现了这么多种油,甚至很多他都没听过。
如他前世超市里最常见的,就是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山茶油、亚麻油、芝麻油等。
其中芝麻油都不是当作煎炒油炸的食用油来用了,而是用来调味的,也叫香油。还有如椰子油、牛油果油,也不是用来吃的了,而是大多被女生当作化妆品来用,椰子油直接就可以用来护发。
如花生、玉米、油葵花这些都是原产自南美洲的物种,此时的明朝末年虽然已经基本传入,但都远没有普及开来,自然还没有发展到拿来榨油。
核桃油、杏仁油他前世也曾听说过,但也都属于冷门油类,并不普及,核桃油更多是被当作婴儿的专用食用油。
其余的如菘菜子油、苏麻油、芸薹子油这些,他基本便都没听说过。倒是棉花籽油他前世也听说过,早期还曾在超市里有见过。不过据说粗炼的棉籽油虽然也能食用,却是有杀精的缺点,吃多了容易造成不孕,所以后来便差不多退出市场了。
还有如棕榈油这种,已经属于是商业用油,传统的方便面面饼就是用这种油炸的。如开封菜、金拱门这种快餐店里的薯条、炸鸡用油也多是便宜的棕榈油,普通超市基本买不到,不见其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