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晌午,敦煌莫高窟第217窟内,林秋月额头贴着洞壁,呼吸间尽是千年彩塑的土腥气。她腕间的智能手环突然震动,全息投影在斑驳壁画上叠出完整线条——AI复原的《西域风物志》正与残缺的胡商图完美契合。
“找到了!“她转身时马尾扫落沙尘,露出壁画底部暗格。青铜匣里躺着三卷泛黄的《牵星过洋图》,羊皮上星斗间竟标注着现代经纬度。程松波用针灸针挑开粘连处,忽然轻咦一声:“这些朱砂标记…是疟疾分布图!“
洞外突然传来螺旋桨轰鸣。十架涂着红膏药的运输机掠过月牙泉,投下集装箱激起漫天黄沙。日军大佐踹开木箱,露出闪着冷光的文物扫描仪:“快!把经变画里的耕作场景全部录入,帝国需要支那的古代农技!“
“砰!“
扫描仪突然爆出火花。归国华侨陈念祖放下冒烟的猎枪,从骆驼鞍袋里拎出微型无人机:“秋月姐,你给我的智能蜂群,正好给这些铁乌鸦换个芯。“他身后,三百台农机改装的反干扰器同时启动,日军仪器屏幕顿时飘满敦煌飞天的全息投影。
第九章月照千川(下)
**寒露**深夜,昆明郊外的生物实验室泛着幽蓝光芒。程松波将银针插入转基因水稻胚芽,液晶屏上的DNA链突然扭成太极图案。“成了!“他抓起对讲机:“按《本草纲目》记载的辰时采收,用青龙井水浸泡三刻!“
玻璃窗外忽然枪声大作。日军特种兵撞破隔离墙,枪口对准恒温箱里的金色稻种。领队狞笑着举起喷火器:“帝国不需要会反抗的粮食...“
“哗啦——“
顶棚碎裂落下二十道白绫,纺织厂女工们踏着程家太极步从天而降。为首的赵大姐抖开“经纬纱“,烈火在方巾表面竟凝成滚动的火球。女工们齐声清喝,火球沿着太极轨迹反扑,把侵略者逼入事先挖好的沤肥池。
“这可是按林老图纸造的沼气池。“陈念祖按下遥控器,池底突然伸出铸铁抓手,将挣扎的日军改装成人体发电机。仪表盘数字飞涨:“正好给育苗灯供电,咱们的实验进度能提前半个月!“
第十章万家灯火(上)
**大雪**封山夜,怒江峡谷亮起蜿蜒灯河。林秋月趴在悬索桥头,军用望远镜里映出对岸日军的探照灯。她突然掏出祖父的青铜罗盘,将二十四山方位输入平板电脑:“松波!爆破点要改在景门和惊门之间,保留杜门的古栈道!“
归国华侨组成的工程队同时动作。闽南老船工用牵星术校准钢索角度,山西矿工后裔操作声波探矿仪定位岩层,上海机械师给盾构机刻上貔貅纹——当年江南制造局的传承。
“起爆!“
山体塌方的轰鸣中,六条隧道透出温暖光芒。陈念祖开着拖拉机冲出尘雾,车斗里满载南洋华侨捐赠的青霉素:“这条新滇缅通道,走牲口队要半月,现在蒸汽卡车八小时就能到!“
对岸日军指挥部突然大乱。他们引以为傲的铁路桥在震动中扭曲变形——桥墩里掺的赤星砂遇到中国隧道爆破的特定频率,竟开始自动锈蚀。程松波擦着金丝眼镜笑道:“当年凤鸣姑婆在铸铁坊发现的矿物特性,总算派上用场。“
第十一章万家灯火(下)
**腊八**清晨,重庆防空洞飘出粥香。程凤鸣舀起掺着麸皮的杂粮粥,忽然用汤匙敲响陶碗。七十二名流亡学生应声而起,在《伤寒论》歌诀中演练制药工序——这是她将程家剑谱改编的流水线生产法。
洞外警报骤响。日军轰炸机群掠过长江,却见江心沙洲亮起连绵火堆。归国飞行员林向南推动操纵杆,机翼上太极图案在朝阳中闪耀:“弟兄们,按《郑和航海图》记载的星位布阵!“
三十架改装农用机散成天罡阵,洒下的不是炸弹而是麦种。日军领队刚要嘲笑,却发现仪表盘全部失灵——麦种里混着林家特制的青铜磁粉,正在形成电磁干扰云。
嘉陵江畔突然竖起六百架纺车。纺织女工们脚踏改良蒸汽踏板,将日军投下的传单卷纺成纸纱。“这可比东洋细布结实多了。“赵大姐扯着刚染好的靛蓝布,“明天就给前线送五千套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