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对联,也称对子,或楹联,是汉语言特有的文学形式,乃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乔迁联、开业庆联等类别,主要由字数相同、韵律协调、语义完整、对仗工整的两句话组成,有的还加有横批。

据考,对联,源起于古诗中的对偶句,始创于五代时期。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是五代后蜀国君孟昶在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至明清时期,对联盛行,尤其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奇书《红楼梦》中,对联散布于若干章回,尤其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黛玉与湘云在大观园的中秋夜即景连句、红楼儿女在芦雪庵对着漫天大雪争抢吟对中,更是将对联创作的意蕴提升到叹为观止的高度。

据不完全统计,《红楼梦》中的对联达百幅之多,每幅对联都紧扣人设环境的氛围和特点,很巧妙地表达了作品的创作意图。

一、人生哲理类对联

该类对联在《红楼梦》中主要有四种表现形式。

一是分别在第1回、第5回中反复出现的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在116回贾宝玉重回太虚幻境时则化用为意思一致的真如福地额联: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

这副对联乃全书大关节所在,暗示《红楼梦》的读者要弄明白真与假、有和无的辩证关系,千万不要受假象迷惑而不懂得真正的意义。

因《红楼梦》是借假语村言、真事隐去而创作的古典文学,需如同看风月宝鉴一样,通过反照正照识别真假后,方知《红楼梦》要表达的真正意图。

二是第2回突兀出现的一幅破联: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该联在《红楼梦》中也很重要,起暗示和寓言的作用。因被革职后的贾雨村受聘到林府当西宾,偶至郊外信步时,便在荒野处只有一个聋哑老僧所在的智通寺里见着此联,隐喻贾雨村等人暮年镜像,因贪得无厌最终陷入身败名裂的命运:

有悔过自新机会但忘了贪婪之手仍不收回去,还想继续攫取,直到走投无路时,才想着要回头是岸,那时已悔之晚矣。

三是第5回中贾宝玉在宁国府上房看见《燃黎图》时,画的两边挂着一幅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意思是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便是文章。

然,不喜仕途经济的贾宝玉对学问文章不感兴趣,便不愿在此午休。下人们只得簇拥着他随着秦可卿去往她的卧室,于是才有了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这一全书最为紧要的章回之所在。

富贵闲人贾宝玉的性格由此彰显,他不屑于学而优则仕,对为人处世方面的经学也懒于钻营,只愿斯混于内帷,本真地安享尊荣。

四是太虚幻境中的对联

(一)宫门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还加了横批:孽海情天

孽乃佛教用语,指罪恶的根源,男女情爱纠葛便是其一。世俗凡人,多深陷其中,从而在无尽烦恼中难以偿还风月债,以致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二)仙宫壁联: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人世间许多才华横溢、性情剔透的灵性人物,在天意捉弄中只得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无可奈何地步入落寞与遗憾之中。

(三)薄命司匾联: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从春到秋的饮恨悲伤,其实都是自找的烦恼;人啊,打扮得如此美丽,究竟为了谁呢?

隐隐叹息着红颜薄命,有情人难成誊属。暗喻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落空,最终一场悲剧。

(四)重如幻境额联,在116回中,贾宝玉再次游历太虚幻境还发现福善祸淫联(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及引觉情痴联(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两联其实与贾宝玉在第5回梦游太虚幻境时见着的孽海情天联、薄命司匾联的情景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份宿命论的玄学感慨。

二、殿堂门室类对联

也就是挂在正堂、大殿以及大门、上房或卧室等等地方的对联,《红楼梦》有名的此类对联主要有以下几幅:

荣禧堂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此联出现在第3回,乃东安郡王穆莳手书,意思是座中所佩的珠玉发出的光彩可与日月同辉,堂中人所穿的官服,其色彩如云烟似彩霞。以此折射豪门贾府实乃钟鸣鼎食之家。

贾氏宗祠正门联:肝脑涂地,兆姓赖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蒸尝之盛

此联乃前翰林掌院王希献所书,意思是贾府感皇恩宁愿肝脑涂地,建功业荣耀百代子孙。以此显示百年望族贾府的皇恩浩荡。

贾氏宗祠抱厦星辉辅弼联: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此联乃御批,以示宁荣二公功名之久、勋业之大,体现贾府开创之初的耀眼与显赫。

贾氏宗祠正殿慎终追远联: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此联亦是御批,意在希望贾府保持百年荣耀,后代子孙要继承好先祖的福德。

秦可卿卧室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

此联出现在第5回,意思是初春的凉意乍暖还寒,难以入睡,美酒的香气沁人心脾,令人如痴如醉。书中说此联乃宋朝词人秦观(字太虚)所写,意在勾衬一幅春意纤弱的入睡场景。与卧室的布置、所挂的《海棠春睡图》浑然天成,呈现出香艳的画面。

藕香榭联:芙蓉影破归兰浆,菱藕香深泻竹桥

此联化用了王维的诗句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意思是小舟归来,划破水面,搅动了荷花的清影,与兰浆、竹桥水天一色,构织成熠熠生辉的美景。暗喻贾惜春长于画画这一喜好。

秋爽斋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

此联是探春房中所挂米蒂的《烟雨图》两边之句,系颜真卿的墨宝。意思是闲静自得的风骨格调,好似烟霞,山水之间的生活,趣若田野,由此折射探春士大夫似的清雅与高贵。

三、红楼人物自吟自题类对联

主要有贾雨村、贾元春、贾宝玉、林黛玉在各自不同场景下自吟或自题的对联。

书中在第1回写甄士隐在中秋之夜邀请落魄的贾雨村饮酒时,寄居在葫芦庙的贾雨村因感于平生抱负未得施展而对天长吟: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由此隐射贾雨村不甘于人后的理想,期望着等待时机好飞黄腾达、一飞冲天,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8回写元春升任贵妃后回娘家省亲,亲自为大观园正殿题赐顾恩恩义联: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

古今垂矿典,九州万国被思荣

表达了对皇命恩德的感怀。

由此作者曹公还感于大观园正殿的气象而在书中呼应一联:金门玉户神仙府,挂殿兰宫妃子家。

贾宝玉在父亲贾政要求随同游大观园时,为沁芳亭题: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溪流从绕堤的杨柳那儿借来翠绿,从隔岸的鲜花那儿分得芬芳。可见,此联意境清新,巧在句句言水,却不着半个水字,极尽沁芳亭之泉、溪、桥、亭相映成趣的美景。

为潇湘馆(有凤来仪)题: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煮茶的宝鼎飘着绿烟,幽静的窗下下完棋手指还有凉意。很巧妙地道出潇湘馆的特点:竹林中、幽静处,正是读书的好所在。隐喻林黛玉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稻香村(杏林在望)题:新绿涨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以浣葛、采芹体现农家风情,展示稻香村的田园美景:春天来了,融雪漫过洗涤葛布的地方,浓郁的芬芳像一把大伞护着在水边采芹的人。喻指李纨与世无争的个性。

为蘅芜苑题: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化用了杜牧的诗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意思是初生的豆蔻花卷入嫩叶之中,娇软的酴醿花在梦中也睡得很香甜。喻指薛宝钗的雍容富贵。

贾宝玉在118回记微嫌舅兄欺弱女,惊谜语妻妾谏痴人中叹而自吟:

内典语中无佛性

金丹法外有仙丹

意思是人有无佛性,要看内心的顿悟;是否成仙得道,未必依靠炼丹。

林黛玉在26回中因担心贾宝玉被薛蟠约出一夜未归,去看他时恰巧薛宝钗来过,怡红院的丫头闹气未开门。多心的林黛玉便悲戚自吟:

花魂点点无情绪

鸟梦痴痴何处惊

花儿失去了灵性也就没精打采,鸟儿从睡梦中惊醒也不忍相看。足见黛玉是何等伤心?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由此可见端倪。

28回中,宝黛二人又闹了别扭,黛玉便独自去葬花道: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

宝玉追随至山坡上听到后,不由得大放悲声。

89回黛玉对镜自怜:瘦影正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其书房有联:绿窗日月在,青史古人空。该章回还有一联专夸黛玉: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98回黛玉还泪而逝后,作者亦为之题写挽联: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这些关于林黛玉的对联,将她有才华却又时时感伤自己的特点很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

四、即景联对类对联

《红楼梦》中的即景联句主要体现在两个主要场景。

一是50回芦雪亭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青灯谜中,红楼女儿在白雪皑皑的芦雪亭内,大朵快颐地烤鹿肉吃,凤姐赶来凑在一块分享美味,在李纨的提议下,于是,凤姐启句:一夜北风紧,李纨便对出:开门雪尚飘。

接着,香菱、探春、李绮、李纹、湘云、宝琴、黛玉、宝玉、宝钗等纷纷加入,即景应对,在一共对出35对后,便以宝玉联对落第为由,罚他去栊翠庵折梅,后又安排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限字序作红梅花诗。

这场即景联对中,最有名的便是李绮的上联:葭动灰飞管,李纹的下联:阳回斗转杓。很好的点出红楼儿女青春年少玩得不亦乐乎的时间正是冬至时节。

二是76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林黛玉、史湘云在贾母等人在凸碧堂赏中秋之夜后,悄悄去到近水赏月更妙的凹晶馆,以十三元为韵连句结对。

黛玉启句三五中秋夕,湘云回复清游拟上元。二人你来我往共对出22对时,最有名的对联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即呼之而出。

也在清池下赏月的妙玉转过身来,邀二人去栊翠庵品茶,还续完黛云湘云未了之联,终成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由此等等,不再一一赘述。

可见,《红楼梦》中名目繁多的对联,不仅包罗万象,而且寓意深远。既有通达的人生哲理、做人准则的训导,全书创作手法的提醒;也有红楼人物的个性、命运暗示,作者怡情于山水间向往与世无争的生活透露,创作红楼主题的点化等等……

总而言之,《红楼梦》中的对联,是全书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