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史纪事本末 【正版无广】第2章 仁宗嗣位

作者:郭智钰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0 10:57:30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民始二十八年冬月初三,太祖高皇帝猝崩于长林,天下恸焉。大行之崩,群臣哀号,百官解带,庶民垂泣。高皇帝遗命康林、杨祯辅佐皇六子楚王许昭,命之曰:“楚王性和而善治,博学而从谏,恶奢而慕简,复用其力,可为贤君也。尔等辅之,无负朕意。”

楚王居于长林行宫,哀痛未息,康林、杨祯率百官请楚王即皇帝位。楚王俯首而泣,曰:“我方失怙,心如刀割,未堪此大任。”康林前进一步,拜伏于地,声泣而奏曰:“臣知殿下纯孝,然大行皇帝以社稷托付,父命岂可违背?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愿殿下思之。”楚王闻言,面色愈加惨然,长叹而不答,独倚殿柱,目眩良久。

是日,内外官员聚于长林大殿,商议国事。户部尚书杨祯私谓康林曰:“楚王性仁弱,未谙权谋,惟以至诚感之,方可动其心。”康林颔首,曰:“吾亦思此策,然恐其迟疑不决,贻误天下。”二人遂再赴楚王寝宫,复请即位,楚王仍不允,惟挥泪不语。

初五,秦王许昀自北疆驰至长林。秦王生性刚毅,尚武善战,躬披甲胄而入朝,声震殿堂。见楚王犹豫未决,乃跪于殿前,叩首曰:“君仁德,昀不敢夺位。然大同初定,蛮夷未靖,四海之内,民心未稳。若不登基,何以安天下?”言毕,举目而望之。

群臣闻之,皆附和,殿堂之上,声如潮。楚王面色苍白,泪光盈眶,复曰:“寡人幼弱,不及诸兄之贤。寡人惧不能胜此大任,徒贻笑天下。”秦王闻言,朗声笑曰:“治天下者,非独凭勇力,乃在德才兼备。君有仁德,臣甘为辔,共扶社稷,何虑之有?”

康林、杨祯随即进言:“太祖遗命在耳,大王之不为,乃逆父命。且国不可一日无君,臣等请再劝殿下,莫负先皇遗志!”楚王低头沉思,泪滴衣襟,然终不从。

初六,秦王许昀召集百官,再次请楚王即位。康林、杨祯率文武百官跪于殿前,齐声呼曰:“请殿下即皇帝位,以安天下!”殿堂之外,百姓聚集,闻其声,亦跪地呼号。楚王听之,神色恍惚,步出殿外,望天长叹曰:“父皇在天之灵,昭不肖,未敢负命,然天下苍生在心,不敢辞其责。”

康林趁势进曰:“大王恐不能为君,然大同之政,由我等辅佐,陛下只需以德治国,何惧之有?”杨祯亦附和:“大行皇帝以天下托付于殿下,殿下若不承,乃违天命。”秦王则拍剑而立,曰:“愿为新帝之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楚王闻言,泪落如雨,终于颔首曰:“既然众卿以为然,寡人不敢再辞。”遂受群臣之拜,允即皇帝位,改元君德,以次年为君德元年。

民始二十八年冬月十五,楚王许昭于衡京皇天殿即皇帝位,百官朝贺,四海来宾。大典之上,楚王着衮冕,神色肃然,诏曰:“朕承先帝之志,荷社稷重任,愿以德治国,以仁安民。”遂大赦天下,赦免囚徒,宽恤徭役,百姓欢呼,感泣于道。

封康林为内阁首辅,领礼部尚书,辅佐国政;杨祯为内阁次辅,领户部尚书,理财安邦。又封秦王许昀为内阁学士,领工部尚书,统御边疆;杨荣为内阁学士,领兵部尚书,镇守军政;稻蓝为内阁学士,领刑部尚书,执法清明;步是为内阁学士,领吏部尚书,选贤任能。

是岁也,天下初定,百姓归心,国泰民安,百官协力,社稷安稳。

太祖高皇帝之崩,天下忧惧。楚王许昭初不欲即位,三辞而后允,非不识天命,乃诚以仁孝之心为怀。然仁者固优柔,非刚毅之道也,幸得康林、杨祯、秦王许昀辅之,方能登基安国。

康林、杨祯者,佐政有方,内理朝纲,外抚四方,实为社稷之栋梁。秦王许昀虽武而不文,然其忠诚赤心,扶弟登基,可见兄弟之情不废于权位。君德初年,政清人和,皆此数人之功也。

呜呼!治国之道,非独在君贤,亦赖群臣共辅。楚王即位之事,诚可为后世借鉴焉!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