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房保管室的岁月》
1970年初春的一个清晨,阳光洒在这个宁静的小乡村。村子里弥漫着泥土和晨露混合的清新气息。在村子东头那间略显破旧的土坯房里,年轻的文书林强早早地起了床。林强,也就是我的父亲,他身材挺拔,眼神中透着坚定与热情。
父亲站在那张简陋的木桌前,桌上摊着几张发黄的纸张,上面画满了草图。那是他昨晚又一次修改的修建公房保管室的规划图。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是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强子,起来没?”是村长的声音。
父亲赶忙打开门,“村长,早啊。我正琢磨这保管室的事儿呢。”村长进了屋,他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脸上满是岁月的痕迹,但眼睛里却闪烁着和父亲一样的光芒。“强子啊,这事儿可不容易,咱村穷,材料不好找,人手也有限。”村长皱着眉头说道。
父亲笑了笑,“村长,我都想好了。咱们村后的山上有不少树木,可以砍伐一些用作房梁。至于人手,咱们挨家挨户动员,大家齐心协力,肯定能行。”村长看着父亲坚定的样子,点了点头,“行,就按你说的办。”
当天上午,村里的大喇叭就响了起来,村长那略微沙哑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村子:“各位村民们,咱们村要修建公房保管室啦。这保管室对咱们村来说可是大好事,以后咱们的粮食、农具都有地方放了。大家有力的出力,有材料的出材料……”
没过多久,村子中央的空地上就聚集了不少村民。李大爷扛着一把锄头走了过来,他是村里的老庄稼把式,“强子啊,我这把老骨头虽然不中用了,但出点力气还是可以的。”
张婶也来了,她手里拿着几个鸡蛋,“强子,这几个鸡蛋给你们补补身子,修保管室可是个累活。”父亲感激地接过鸡蛋,“张婶,谢谢您。”
父亲站在人群前面,大声说道:“乡亲们,咱们要修建三个保管室。这第一个保管室就建在村头的那块空地上,那里离农田近,以后放农具方便。第二个建在村子中间,用来存放粮食。第三个建在村尾,那里地势高,可以存放一些备用的物资。”
接下来的日子里,父亲和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上了山,去砍伐树木。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但砍伐起来并不容易。父亲挥舞着斧头,一下又一下,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强子,这树可真难砍啊。”和父亲一起的大柱喘着粗气说道。
父亲抹了一把汗,“大柱,再坚持坚持,咱们得把这几根大梁弄好。”经过几天的努力,合适的树木被砍伐下来,然后村民们齐心协力将树木拖回了村子。
与此同时,妇女们和老人们也没闲着。她们在村头的空地上挖土、和泥。王奶奶虽然年纪大了,但她坐在小板凳上,认真地筛选着泥土里的石块。“这泥啊,得和得均匀,这样建出来的墙才结实。”王奶奶说道。
而年轻的姑娘们则忙着编织用来遮盖屋顶的茅草。小兰和小菊坐在院子里,双手灵巧地编织着。“小兰,你说这保管室建成了会是什么样子啊?”小菊问道。小兰笑着说:“肯定又大又结实,咱们村以后就更像样了。”
随着工程的推进,第一个保管室的地基渐渐成型。父亲每天都在工地上忙碌着,他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个角落,确保地基打得牢固。“强子,这地基打得够深了吧?”村里的泥瓦匠赵师傅问道。父亲蹲下身子,用手量了量,“赵师傅,再加深一点,咱们要保证这保管室能经得住风雨。”
在修建保管室墙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村里的土坯不够用了,这可急坏了父亲。他在工地上来回踱步,思索着解决的办法。突然,他眼睛一亮,“咱们可以用石头啊,村子周围有不少石头,把它们凿平了,用来砌墙也很结实。”
于是,村民们又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石头。孩子们也加入了进来,他们在河边、山坡上寻找着小石头,然后用小推车运到工地上。石头运来了,泥瓦匠们开始精心地砌筑墙壁。每一块石头都被放置得恰到好处,墙壁在一天天增高。
当第一个保管室的墙壁砌到一半的时候,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用来粘合石头和土坯的泥浆不够粘稠,导致墙体有些地方出现了裂缝。父亲看着那些裂缝,心急如焚。他找来了村里最有经验的老人,大家一起商量对策。
一位老人说:“强子啊,在泥浆里加一些碎稻草试试,这样能增加泥浆的粘性。”父亲按照老人的建议做了,果然,墙体的裂缝问题得到了解决。
随着第一个保管室的逐渐完工,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第二个保管室的修建也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这个保管室是用来存放粮食的,所以在防潮方面要格外注意。
父亲专门去了一趟邻村,向那里的村民请教防潮的方法。回来后,他让人在保管室的地面下挖了一条深沟,沟里填满了沙子和木炭,然后再铺上一层厚厚的石板。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地下水汽上升。
在修建第二个保管室的屋顶时,父亲决定采用一种新的结构。他用几根粗木搭成了一个三角形的框架,然后在上面铺上木板和茅草。这种结构既稳固又能很好地排水。
然而,在铺设茅草的时候,天气突然变了。一阵狂风席卷而来,刚刚铺好的茅草被吹得七零八落。村民们赶紧四处追赶那些被吹走的茅草。父亲站在屋顶上,大声喊道:“大家别慌,先把茅草收拢起来,等风停了再铺。”
风终于停了,村民们重新开始铺设茅草。这一次,他们用绳子把茅草固定得更加牢固。
第二个保管室完工后,第三个保管室的修建也提上了日程。这个保管室位于村尾,地势较高。由于前两个保管室的修建经验,第三个保管室的修建进展得比较顺利。
但在修建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有一天,村里的一头牛不小心闯进了工地,把刚砌好的一段矮墙给撞倒了。牛的主人王大伯赶忙过来道歉。父亲笑着说:“王大伯,这不是您的错,牛也不懂事。咱们重新砌就是了。”
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第三个保管室也顺利完工了。三个公房保管室矗立在村子里,成为了一道新的风景线。
这一天,村子里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村民们都聚集在保管室前的空地上,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村长站在保管室前,激动地说:“这三个保管室的建成,离不开每一位村民的努力。尤其是强子,他为了这事儿忙前忙后,费尽了心思。”
父亲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从此以后,这三个保管室在村子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粮食在保管室里得到了妥善的保存,农具也有了整齐的存放之处。而那段修建保管室的岁月,成为了村民们心中一段难忘的回忆,它见证了村民们的团结和勤劳,也见证了父亲和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