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秋日午后,禅院银杏叶铺满石阶。穿灰布衫的年轻人跪坐在老禅师面前,铜壶在红泥炉上冒着白汽。

“师父,我总在人情冷暖里打转。“青年握着茶盏的手紧了紧,“上月在酒局认识位前辈,初时待我如子侄,可项目黄了便再不接电话。“

老禅师用竹勺舀起一壶沸水,滚烫的水柱冲入青瓷盖碗,碧螺春在漩涡里舒展。“且饮这杯。“茶汤刚沾唇,青年便皱眉:“这般烫嘴。“

“你看这茶叶。“老禅师指着杯中沉浮的嫩芽,“沸水来时,它们欢喜雀跃,可不过半盏茶功夫...“他推开窗,秋风卷着残叶掠过石桌,杯中已泛起凉意。

青年望着茶沫在渐凉的汤里凝结:“您是说人情如沸水,热得快凉得也急?“

老禅师不答,转身从经案下取出个蒙尘的炭火盆。松木炭噼啪炸响时,檐角铜铃正撞碎一缕斜阳。他将煨着银炭的陶瓮置在两人之间,重新注水烹茶。

“二十年前,慧明师兄在此间扫落叶。“老禅师往瓮中添了勺山泉,“我问他何以三十年如一日照料中风的慈藏长老。他指指这陶瓮——底下总要有人添炭。“

瓮中清水开始低吟,却不是方才的激烈沸腾。青年看着细密的水珠沿瓮壁攀爬,忽然发现瓮口缠着褪色的棉布。

“这瓮原是破的。“老禅师抚过补了七处的瓮身,“那年山洪冲毁柴房,慧明师兄在瓦砾堆里一片片拼起来。他说器物用久了,裂痕里都是光阴。“

水将沸未沸时,老禅师提瓮斟茶。青年小心啜饮,暖意从喉头漫到指尖。茶过三巡,瓮底炭火仍泛着暗红。

“沸水浇茶,激的是香气。“老禅师往炭盆里添了块枫木,“文火养汤,暖的是肺腑。你且看这瓮——“他屈指轻叩,瓮声沉厚如古钟,“补过七次,倒比新瓮更经得住冷暖。“

暮鼓声里,最后一片银杏飘落茶席。青年望着炭盆若有所思:“所以那位前辈...“

“且看这火。“老禅师拨动炭灰,几点火星腾起又熄灭,“有人是浇在茶上的沸水,有人是埋在瓮底的暗火。你要找的,该是肯陪你补瓮添炭的人。“

青年忽然起身奔向经案,回来时捧着个粗陶罐:“这是家母腌的雪里蕻,她年年托人往寺里送...“话到半截哽住了。老禅师笑着揭开罐口,咸香里混着檀香。

“令堂腌菜用老坛,贫僧记得。“他夹了块琥珀色的腌菜放在青年盏中,“这腌了十五年的坛子,比老衲的紫砂壶还金贵。“

月牙爬上飞檐时,炭盆仍散着余温。青年摸着温热的瓮壁忽然问:“若找不到添炭之人...“

“那就自己当块枫炭。“老禅师掀开蒲团,露出被香灰染黑的禅垫,“老衲七岁入寺,扫地时总偷懒。慈藏师父却说——“他模仿着已故老僧的沙哑嗓音,“'尘扫不净怕什么,莫让心火灭了就好'。“

廊下风铃又响,这次惊起的是竹丛里的萤火虫。青年望着流萤轻笑:“所以您给这茶瓮补了七次?“

“是它给我补了七次。“老禅师将最后半盏残茶浇在炭火上,青烟扭成个卍字,“那年山洪后,慧明师兄说补瓮就像养徒弟——漏得越狠,越要多糊几层慈悲。“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