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如此,友若,这件事本身就是你手底下的事,你就自行处理,不用再事事请示了。”
问题解决,刘辩起身告辞。
他相信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荀家应该不会在这批人身上再做什么手脚。
就算做了什么手脚也没关系,程立打造的监察系统可不是吃素的。
说起来,程立做这种事实在太有天分了,原本在刘辩心目中这个位置是属于贾诩的。
但是由于程立做得太出色了,所以刘辩现在准备让贾诩转行去开发谍报系统。
谍报可不仅仅是打探消息,同时也包括了散布谣言、暗中挖角、搞搞破坏什么的,想来贾诩肯定会非常适合。
如果可能的话,刘辩甚至还想搞个战忽局出来,这个时代可没什么手机、电脑,网络什么的,传递消息基本靠人。
所以,封锁真消息,放假消息忽悠敌人,特别有用。
现在最头疼的还是商业,一开始商业这一块是交给贾诩的,但是贾诩确实不善此道,只好收回来交给了鲁肃。
虽然鲁肃对商业比贾诩要精通得多,鲁家自身也对经商多有涉足,但是鲁肃手上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刘辩发现自己还是太小看商业这件事了,不是把优秀的商业模式搬过来就能直接盈利的。
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不是生产问题,而是销售和通路问题。
没有多年经营的商业网络,生产出来的商品也只能在广阳郡内流通,连销售到整个幽州都做不到,能赚几个钱?
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刘辩自身。
在前世他也没有经过商,只会纸上谈兵,很多细节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才会倍感头疼。
记忆中的各大巨头,都是有天使投资人的。
曹操有陈留卫家,刘备有徐州糜家,孙策也有江东陆家,就连袁绍都有无极甄家的支持。
而且为了使这些大商家与自己势力绑定,刘备娶了糜夫人,陆逊娶了孙策之女,袁熙娶了甄宓。
想到这里,刘辩心中一动,这袁绍被自己阴了一次之后,不知道还能不能顺利兵不血刃地获得冀州。
那么,这甄家,自己是不是可以打打主意?
当然联姻这件事显然不合适,这甄宓现在还不到十岁吧。
等一下,怎么自然而然就想到联姻上去了!
看来短短的几个月,这个时代已经对自己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引以为戒。
刘辩摇了摇头,将走偏了的思路强行拽了回来。
现在在考虑商业大计,怎么老是想到乱七八糟的事情上去。
就算是要联姻,那至少也要等及笄之后吧,现在怎么下得去手?
我去,怎么又走偏了,还能不能正儿八经考虑问题了?
想了半天,还是没什么头绪,刘辩决定还是先老老实实把盐场、冶炼厂、市集和马匹交易这四件事做好。
横竖剿匪计划带来的资金还很充裕,实在不行就等把冀州打下来了,再考虑这个问题。
到了那个时候,甄家还能飞了不成?
这段时间以来,刘虞快要崩溃了。
自从一个月前,刘辩大张旗鼓,敲锣打鼓地送来了传国玉玺,他就一天都没有安生过。
原本这段时间就很繁忙,夏收刚刚结束,公孙瓒就又跳出来找他要粮。
说要主动出去清剿胡人,以免到了秋冬枯草季节,胡人又要来捣乱,所以主动出击云云。
公孙瓒的这个说法,本身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经过春夏季节的放牧,草原上的马匹正是体力充沛、膘肥体壮的时候,到了秋冬草原上牧草枯萎,牲畜的食物来源减少。
胡人又不种田,所以每到了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来抢种田的汉人。
但是刘虞本人是反对这种打打杀杀的做法,他认为胡人也是人,也是可以通过教化,实现和平共处的。
如果实在遇到有困难的胡人,主动给他们一些救济,他们不就不会来抢了吗?
这种做法,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成效的,至少有一部分胡人对刘虞就很有好感,矛盾也确实缓解了不少。
可是公孙瓒对此是完全嗤之以鼻,他认为只有死掉的胡人才是好胡人,对待胡人只有一个字,杀!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有各行其是。
但是刘虞毕竟是州牧,经常拿粮草不足为理由,拖住公孙瓒的军事行动。
放在平日里,可能公孙瓒也就认了,可是现在刚刚夏收,你说你没粮,那不是耍我吗?
所以每到这个时候,也就是两人冲突最激烈的时候。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刘辩送来了传国玉玺,理由还特别光明正大,让他不收都不行。
可是这一收,麻烦就来了。
还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天下的诸侯们一个不少,全部都知道了。
先是渤海太守袁绍、南阳太守袁术,第一时间上书拥立。
刘虞顿时就怒了,严辞拒绝,这兄弟俩有一个好人吗?这安的什么心,刘虞还能不明白?
紧接着各大州牧纷纷跟进,都跑来凑热闹,请他领尚书事,给大家封封官,升升职什么的。
最后连小皇帝都下旨过来升他为太傅,进封襄贲侯,要求他克日带着玉玺返回长安就职。
这一下,刘虞是真的坐蜡了,虽然明知道这肯定是董卓搞出来的,但是毕竟是借着小皇帝的名义下的圣旨。
如果兵荒马乱的,这圣旨没送到也就罢了,自己可以装傻充愣,不理睬就是了。
可是现在诸侯们刚刚和董卓干了一仗,现在正是各自埋头发展的平静期,你再说没收到那就有些过分了。
烦心事还不止这些,自从刘辩来了之后,也不知道是招了什么邪了,黑山贼就没消停过。
隔三岔五就会有人来州牧府哭诉,说什么庄园被黑山贼抢了,土地和钱粮被刘辩强占了云云。
为了这件事,刘虞没少请刘辩过来调解,可是刘辩以陪同王妃养胎为由,一次都没露面。
最后没办法,还是刘虞自己跑过去,结果所了解的情况如下:
没错,黑山贼是抢劫了这些庄园,可是我的手下们是去剿匪的。
贼寇进犯,你幽州牧不管,我自己处理有什么问题?
杀人、放火、抢劫,那都是黑山贼干的,我们是去剿匪,救人。
但是因为消息不及时,每次到的时候,都晚了一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好在事后我军奋战之下,打退了贼寇,损失也是很大的好不好。
至于那些财物和土地,那都是剿匪所得,这些本已经被黑山贼抢走了,我军又夺了回来,当然归我军所有。
如果要有意见,也只有原主人有资格提意见,关旁人何事?
什么,你说原主人都已经挂掉了?我方对此也深表遗憾。
但是我们把他们的遗孀,老幼都妥善安置,全部养起来了,衣食无缺,做到这个份上,已经仁至义尽,还有什么可说的?
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怼得他哑口无言,最可气的是刘辩连饭都没请他吃一顿就直接送客了。
一来二去,刘虞顿时生出了离开幽州,躲个清静的想法。
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了,老夫不陪你们玩了,那个什么太傅,老夫也不当了。
就凭护送玉玺归来这天大的功劳,换个归乡荣养,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