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第140章

“南南啊,可真是出息了啊!”

“咋长得这么俊?!一样都是喝施家洼的水、吃施家洼地里长出来的面长大的,你咋就长得格外水灵哪!”

“光看着长相就不一般哪,难怪一个小女娃娃都能开厂子当当厂长,可了不得了!”

这样的夸奖,她今天听的比二哥二嫂一对新人还要多。

除了本村的人没有这样之外,连杨家过来的人都拉着她夸个没完。

其他亲戚就更不用说了。

“南南啊,你还记得我不?我是你二姨奶奶啊!小时候你跟你奶奶一起回娘家,还去我们家玩哪,瞅着我们门前那颗棵桃树就不愿意走动了,也不开口说要!哎哟,还是我找竹竿子给你打了一把核桃下来塞到你手里的!”

施向南:……这是她几岁的时候?

“南南你还认得出我不?我是你五表叔,你小时候跟你俩哥哥一起去姑姑家,还去我们家院子里摘过梨子吃哪!说是我们家那颗梨树结的梨子特别甜,你可喜欢吃了,走的时候还给你摘几个装兜里路上吃。”

施向南:……这又是啥时候的事情。

她几个姑姑都嫁的远,家里都很少去她们那儿走亲戚,大人都去的少,她一个小孩儿,基本上两三年都不一定能去一次的。

可是人家笑容满面地来跟她拉家常,说的还都是她小时候吃了人家的啥啥啥的事情。

虽然那时候的施向南还是完全不懂事的小孩,可按照这些围上来寒暄的人的说法,她吃了人家的东西,多多少少也是欠了人家的人情的。

总不能人家笑眯眯地跟她说,你小时候吃过我家的桃子。

施向南就来一句,我不记得吧?

今天可是她自己家办喜事,哪怕别人在这时候给她们家找不痛快,她们也得息事宁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更不要说别人是上来套近乎说好话了,施向南当然得笑着应付。

笑得脸都要僵了。

听了一耳朵她自己完全不记得的小时候的事情。

要是不知道是她自己,施向南险些要以为自己小时候有多贪吃呢……

尽是到别人家吃桃子梨子杏子核桃啥的了。

还有就是把人家小孩打哭了。

说到这个,施向南咳嗽了几声。

因为这真的像是她能干得出来的事情。

在村子里她有一堆哥哥撑腰,在同龄人里是名副其实的小霸王。

养成了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去走亲戚她也不会突然怂了的。

那也是说打就打。

反正施向南现在关于自己小时候的记忆里,要吃要喝的真的不多,但是打人的印象那就很多了。

想什么来什么。

施向南脑子里刚想了一下,我小时候真的有这么馋嘴、好吃吗?

怎么没人来说被我打过?

就有一个大婶跟一个看着跟他年纪差不多大的男娃一起过来。

大婶先笑着说:“南南还记得我不?我是住在你舅爷家隔壁的邻居。”

施向南先是想皱眉。

别人好歹还东拉西扯地说一个亲戚关系,这大婶就直接说是邻居了吗?

就听见大婶又说:“你有一回跟你奶奶去舅爷家,晌午在外头的洋槐树下跟我们起娃玩,听见我跟我婆婆吵架,我男人要动手打我。你教起娃从柴垛上抽了一个柴棍子,冲进屋里就要帮我打他爸。”

她笑着说完推了旁边的男娃一下:“我们建娃到现在还记着哪!”

施向南感觉自己额头冒汗。

因为这个大婶儿一说,她真记得有这么一回事!

那是她只有五六岁的时候。

奶奶的爹还活着,她要叫老公公的。

奶奶经常会回娘家看爹,有时候会带着她一起去。

导致她也还挺熟悉四个舅爷家里的。

这个大婶住在她大舅爷家隔壁。

唐青娥娘家分家后,她老爹跟着大儿子住。

所以施向南跟奶奶一起回她娘家,都是去大舅爷家。

这个大婶说的事情好像是她七八岁的时候了。

施家洼的民风好,基本很少有哪家男人打老婆的事情。

但别的村里这样的事情很多。

有一些男人简直以“收拾”自己的老婆为荣。

施家洼基本全是姓施的,所以那时候施开阳两口子想着,闺女长大了肯定是要嫁到别的村子里的。

真要是运气不好遇到打人的男人咋办?

可不能叫闺女傻乎乎地只会挨打。

两口子从小就教施向南,挨打了就要还手打回去。

施向东年纪比施向南大好几岁,施向南三四岁说话很利索的时候,他也差不多懂事了。

就跟着一起教小妹,不能吃亏,打人不对,谁敢打你就打回去。

打不过叫大哥二哥帮忙一起去打,总之肯定不能吃亏。

施向南本来就在村子里称王称霸的,被这么一教,可不就学会了么。

去了别的村子、遇到别人家的事情她也是这样的反应。

当时她跟这个建娃在洋槐树下头抓石子儿,听见院子里吵起来,女人哭着说什么你敢打我、没良心之类的话。

她就教建娃去帮他妈,谁敢打他妈,他就打谁。

因为那时候她就是这样想的,谁敢打她妈她就狠狠地打那个人,不能让她妈吃亏。

建娃也才几岁大,她指挥他教他,他就乖乖听话真的冲到柴垛那里拽出来一根长木柴棍子,一头扎进屋子里保护他妈去了。

娃子打老子,哪怕娃娃还小不懂事,这样的事情在农村里也很少见。

当时好些人听说了都去看热闹。

有一些人是笑说建娃这儿子没白养活,知道护着自己妈的。

也有一些人是说这个儿子白养了,这么小就敢动手打自己亲爹。

总之事情闹得挺大。

后来施向南回家的路上就被她奶奶教育了。

她自己当然不能吃亏白挨打,但是这样教别人,叫一堆人笑话她没教养、说她小小年纪心思狠毒啥的,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施向南也算是给上了一课吧。

所以她的印象还挺深刻的。

但是那么多年过去,差点挨打的大婶、还有她教的那个小男孩,她可是完全不记得长什么样子了。

前世她没开厂,这时候家里还是穷得叮当响。

二哥结婚的时候根本没有来这么多人。

这还是她时隔多年第一次见这母子两个人。

所以听到对方的话施向南想起来确实有这件事之后,她只能有点尴尬地笑了笑。

“呃,我那时候不大懂事……”

大婶跟旁边的一堆女人们都说:“这哪儿叫不懂事啊!明明是太懂事了!不懂事咋能知道要教别人护着他妈不吃亏?”

“可不是嘛!南南这可真是从小就不一般啊!一般的小女娃在你那个年纪哪能想到护着自己妈哪!”

“是啊,聪明伶俐,从小就看得出来了。”

“那时候就是个当领导的料子,你看建娃一个男娃,都要乖乖听她的话,她说什么就是什么,真是了不得!”

施向南:……

这怎么又夸上了。

而且一个比一个夸张,夸得她脸红。

第141章

但其实这些有亲戚关系的、没有亲戚关系的人虽然都在这天围上来,但其实都还算有分寸。

至少没有当面问施向南要厂子里的工作名额。

只是想跟她攀攀关系而已。

施向南并不社恐,她做生意的,惯常都要跟人打交道,其实已经习惯了。

就是一直被人拉着不停地听、时不时还要给点回应,她说的口干舌燥就是了。

不过来找她说话的人多了,总有几个能说中她想听的内容的。

今天招待客人用的瓜子花生都是他们回来的时候从厂里批发的。

一样三百斤。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