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也不是专业的发动机设计师,只能用土办法,不断尝试各种改进型然后比较研发经验。
最后综合比较,有三种改型性能和研发都有优势:
V型6缸自然吸气10L发动机:基于B2系列去掉增压器,缩减气缸排量,砍掉一半气缸数,最大马力265匹,排量10升,自重510公斤;
V型6缸机械增压10K发动机:在前一型基础上安装机械增压器,最大马力360匹,自重631公斤;
V型12缸自然吸气24L发动机:基于B2去掉增压器,缩减气缸排量,但保持V12结构,可输出430匹马力,排量24升,自重811公斤。
最少6缸构型是因为B2系列单个气缸排量太大,需要多缸保证平顺性,不然运行起来比单杠柴油机还颠。
从排量和功率密度来看,这三款发动机的技术都已经过时。
尤其是夸张的排量,以目前世界的发动机水平,至少能在做到相同马力时降低一半以上排量,只是低速扭矩天生没有大排量那么夸张。
综合来说,这三款发动机除了皮实耐操、动力可观以外,在油耗方面劣势很大。
不过唐文也只是有枣没枣打两杆,便整理数据分别进行了命名。
按照普遍规则,自然吸气发动机后缀L,涡轮增压发动机后缀为T,机械增压后缀为K。
再结合盖金的首字母缩写和马力,分别就是:GJ265D10L、GJ360D10K、GJ430D24L。
对于GJ265D10L:GJ就是盖金,265代表马力,D是柴油的英文首字母,10代表排量,L字母表明吸气方式。
毕竟是要光明正大销售,型号命名当然也要进行正规化。
刚刚坐火车到鹅城的吴老二才到家,突然就又接到电话唐文又改了主意,有大马力柴油机能向山王厂提供,当即就马不停蹄赶了过来。
他倒不懂什么参数细节,但动辄几百匹的马力听着就唬人,立即就去联系对方。
……
桂省,贵港。
“这两台都打不着了,你们看看怎么修吧。”
山王农机厂门口,一辆四不像的车斗里捆着两台战损版的柴油机,显然都是从其他四不像上拆下来的。
它们的主人就是小伐木场的老板,看上去精瘦却有力的草帽汉子。
农机厂的技工早已见怪不怪,扫了一眼就知道是什么问题。
“妈的,都跟你们说了陷坑就熄火关气门,就这么早什么机器弄不坏?”
技工骂骂咧咧地找人来卸机器,像这么严重的故障得拆开大修,替换掉烧坏变形的零件,搞不好还有拉缸,摆弄起来特别费事。
然而木厂老板却是不乐意了:
“我们以前用的久保田用了三四年才坏,你们的两个月一小修,半年一大修,还不如买小本子的呢。
山里不是泥水坑就是沼泽地,什么拖拉机都是这样过来的。”
老技工表面没有反驳,内心却是腹诽道:
进口拖拉机你们小心翼翼的爱护,超载都舍不得装太多,国产机器就可劲造,这能一样?
不过进口质量好一些也是事实,不管是零件质量还是装配工艺都是。
现在国家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WTO,ISO标准、5S、2S等后世喊烂的规定还没有进入国内,大厂小厂的工人素质和车间环境都十分恶劣。
在满是机油脏污和铁屑的车间里,工人手摸着缸套磕磕碰碰的安装,和无尘车间使用专用夹具、半自动化装配的质量能一样么。
86年格里希一个外国人,管理鄂城柴油机厂,两年时间别的没干就抓管理就让产品质量节节提升,人一走又断崖式下滑。
国产强起来,还得等新世纪后一大批有文化的人员进入工厂,根据2S规定把控产线品控才行。
现在么……毛病多了也没办法,修吧。
技工扭头就要把两台坏掉的机器送进车间,却被木材厂老板拉住问道:
“你们还有没有翻新货,我先买两台用着。”
翻新柴油机也是常见操作,反正新旧都一个鸟样,对于高强度使用来说相差不大,还能省不少。
“当然有,那边找那谁。”
木材厂老板按照方向找到了一个小仓库,半露天堆着各种成色的翻新柴油机。
不过引起他注意的却是空地上摆了一台被拆散的柴油机,旁边还围着不少人。
他凑过去一看,顿时疑惑道:
“这台机器看着是新的啊,拆了干什么?”
正在和几个股东讲解的陈小杰抬头,一眼就认出这是附近的小老板,倒也解释道:
“这是我们从另一家公司买的新机器,和玉柴25差不多,不过工艺好不少。”
为什么山王农机决定先买50台,就是因为他们发现盖金的机器工艺很稳定,两台样机几乎一模一样。
外观细节处理得当,内部没什么新意,但是肉眼比较也能发现各种零件质量和公差都控制的非常好,完全不输于进口质量。
严丝合缝的精密装配,外部进液、抖动导致损坏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厂里有经验的老师傅将整台机器拆开,第一反应是自己装回去绝对无法恢复原本质量。
相比于松松散散甚至零部件不互通的玉柴25,盖金25的工艺简直是刷新认知。
木材厂老板听不明白太多,只是问道:
“就是这种新柴油机质量更好?”
“当然是,你看看,连防锈漆都比以前的均匀。”
陈小杰夸柴油机当然是因为与吴龍的PY交易,另外也是壮大自家姐夫声势。
“那新的多少钱?我正好急着用,弄一台回去试试。”
“这……”
就剩一台样机,陈小杰有些犹豫,然而一个女股东却突然说道:
“可以啊,正好用事实检验下,陈经理,光看表面能看出什么?”
这个女股东就是陈小杰姐夫的对手之一,和陈小杰相反,她极其不赞同更换供应商。
玉柴是本地大企业,价格也不算贵,凭什么要买来历不明的小厂产品?
国产货色都一个水平,换来换去有什么区别?
当然最重要的是她拿着玉柴的返点,当然要替对方说话。
山里红土地的道路条件之恶劣,什么机器去了都要坏。
“行,还是和以前一样的价。”
陈小杰也无法拒绝,却也有些担心恶劣工况下的趴窝风险。
木材厂老板倒是无所谓,反正按这边规矩出厂自带三个月保修,不如试试新产品。
而就在这时,陈小杰的BP机滴滴响了起来。
翻看一看号码,正是吴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