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们拿着纸币,那是一脸懵逼。
这中间的头像是怎么回事?
从来没有见过谁把头像印在银票上。
不过,有一说一,这头像还怪英俊的……
也不知道为啥,总感觉有些温暖……
算了,这不是重点。
有商人好奇的问:
“东方掌柜,你们这纸币中间的头像是怎么回事?
难道?
这是陛下?”
东方掌柜嘴角一笑,面露得意状:
“不错,你猜对了,这上面的头像正是陛下。”
“陛下以自己的头像担保,也以自己的名誉担保,这纸币你们就放心用,只要大明光之国还在,就不会出问题。”
商人们嘴上都是说好,但心里的小九九却转个不停。
朱靖君这人对商业和工业都还是挺支持的,但是他毕竟只占据浙江一省,而且八旗天兵已经在周边部署完毕。
谁知道他朱靖君能在浙江待多久?
所谓人走政消,爷们还是要小心点,可不能将纸币砸在自己的手里。
但很多人还是比较乐观的,不管怎么说,大明陆军还是不容小觑的。
不说驱除鞑虏,割据个半壁江山还是容易的。
于是乎~
第一笔纸币交易,在商人和国营商店之间产生了。
虽然很多商人对纸币还是持有怀疑的态度,但是不妨碍交易的事实。
慢慢的,广大商人就会发现纸币的好处,也会慢慢的习惯使用纸币。
目前纸币只在国营商店和商人之间小范围流通,不过朱靖君已经责令各地的官员推行纸币,这可是政绩!
相比于商人,百姓更容易接受纸币。
一是百姓手里本来就没有什么钱,你给他说纸币就是钱,百姓就会认为这就是钱。
毕竟,纸币上还有朱靖君的头像。
要知道朱靖君在百姓之中的声望,再信任的加持下,百姓就会更加认可纸币。
早上,朱靖君从一位婢女的身上起来。
即使昨夜操劳了很久,但是陛下依旧精神抖擞。
陛下夜晚的操劳完全不是为了自己的享受,而是为了创造出一个真正的接班人——
——太子。
陛下没有正妻,也没有什么子嗣。
所以,陛下决定,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从之,争取早日生个太子下来。
绝对不是因为好色……
陛下可不是那种人!
洗漱完毕后,朱靖君坐在餐桌之上,享受早食。
朱靖君的早餐很是简单,是朴实无华的,两个白水煮鸡蛋,一个蒸番薯,然后一杯豆浆,再配两根油条。
当然,陛下现在还牵挂着一件小事。
有一次,他视察杭州附近,就发现有人种植新产小麦,不过据说产量也就比以往要多一些,但没有太大增长。
睿智的,拥有无敌智慧的陛下一眼就看出问题所在,那就是大家都没用过新种,采用的是比较原始的种植方法。
所以,这才导致新产小麦的产量不高,且个头偏小,百姓重视程度不高。
前几个月,浙江士绅反抗大明光之国失败后,有数千家士绅被抄家,其抄家所得几乎投入了军队里面。
他们的土地也理所当然的成了陛下的,哦,不,应该说是大明百姓共有的土地。
秋天的时候大明国营商店就贩卖了新的小麦麦种,准备在冬天大规模种植。
早食完毕后,陛下便准备前往城外主持冬耕大业。
陛下的左右当即将陛下的三轮摩托车启动,这摩托车还是从天庭买的。
现在已经成了陛下的爱车,哦不,应该说是百姓的爱车。
而陛下只有每天24小时的使用权。
要知道,陛下就是这样的伟大无私,更是时常把天下为公挂在嘴边。
真是百姓的好皇帝!
陛下开车去往城外,一路上都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
百姓们条件反射,一个个热泪盈眶,眼眶里的眼泪那是忍不住下掉。
说明一点,这绝对不是害怕。
这是对陛下深深的敬仰之情。
来到了城外的田地,早就有一大批官员在此等候,包括农部尚书李爱田。
陛下一个潇洒的姿势漂移到了路边,然后在左右的拥簇下,开始停车。
农部尚书李爱田赶忙近身拍马屁道,
“陛下真乃拯救万民于水火的神人也,居然亲自下地,为天下万民做示范。
能在如此英明神武的陛下麾下任事,是下官的荣幸,也是天下万民之福也。
下官的身子,也被陛下给温暖了。”
朱靖君满意的点点头,开始询问:
“一切可有准备好?”
李爱田当即点头哈腰的说道,
“陛下放心,一切准备妥当,甚至连欢迎陛下,歌颂陛下的百姓都准备好了。”
朱靖君再次满意的点点头,笑着说道:
“很好,那就开始吧。”
随即,朱靖君拿起锄头,在众人的簇拥下走向田地,然后挖了一下土壤说道:
“种地要松土,松土要锄地。”
现场随即响起了激烈的掌声和呼喊声,大明光之国礼部尚书,陛下的狗腿子,著名的文学家范时中当即在小册子上写着。
“西历1800年,大明崇武元年11月1日,早上,陛下亲临杭州城外的乡间田地,并挥汗如雨的挖下了冬天里面的第一捧土,温暖了杭州百姓。
陛下说出种地要松土,松土要锄地的至理名言,这里面蕴含着无尽的道理。
田地在松土之后方便农作物生长,要用锄头才能把坚硬的田地锄得松软,这一句话蕴含着无数的哲理。
果然是我们的陛下,陛下是睿智的,是无所不能的,是大明光之国的太阳,永远照耀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范时中编写的这些事迹,很快的就会传入军中,通过夫子们的口传达到士卒们的耳里。
另外通过各地官员的口传达到百姓们的耳里。
还有《大明报》,通通都给朕记录在案。
一字不改!
用最快的速度,让将士,让百姓知道陛下的睿智,陛下的无敌智慧。
与此同时随行的官员们也是拿着册子和炭笔,飞快的记录着陛下的言行。
官员们的认真态度,代表着是对陛下专业指导的认可。
陛下可都看在眼里!
在众人激烈的掌声中,朱靖君从李思田手里拿过一株麦苗埋入土地。
此行宣告着大明光之国冬耕的开始,陛下埋下了对大明光之国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