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训练对于老战士们来说接受比较强,能够身体力行感受战术训练,印象也较为深刻,可轮到理论课程时,就有些吃力。
陆北要从最基本的战斗理论说起,从日军军队编制及武器火力配置,推测出他们的具体兵力数量,例如侦察敌情时该如何记录。
不能如以往那样,瞧见敌军便风风火火跑回去,估摸大概说一个数,那样不利于指挥官对于战场情况的判断。要将侦察到的敌军编制、火力、重要军事设施,做一个尽可能详细的汇报。而指挥官则需要通过这些情况,判断敌军意图,考虑到部队通讯不便,一旦发现敌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前提是在不与自身命令发生冲突的前提下。
这些问题陆北只需要强调即可,团内例如王贵等人,都是在抗联军校系统性学习过。
在制定训练大纲时,陆北也是向王贵进行协商,也让陆北明白抗联并非是野路子部队,一部分干部也是经过系统性军事培训,不仅掌握侦察、警戒、进攻、防御、宿营、行军等军事指挥知识,还了解气象、地理,军用地图的识别、比例尺的使用、测算距离等方方面面。
同时特别性培训过游击战术和地方工作,这是十分重要的。
但去过抗联军校培训的干部毕竟在少数,随着日寇的讨伐作战,军校已经处于半停滞状态,也没有时间去对部队的干部们进行系统性教学。
整个第三团都开始如火如荼的训练工作,政治干部提升思想,军事干部教授军事知识,老战士传授单兵作战技巧。各种团结会、文艺会、诉苦会、誓言会在每个连队的密营驻地都在开展。
陆北则督促检查训练工作,每个晚上都会轮流去各个密营营地,向战士们进行宣传,让他们明白抗日的必然性、正义性、成功性。
让战士们明白,为什么战斗,为谁而战斗。
也要向他们说明全面性抗日和片面性抗日,很多战士在心里觉得自己是受日寇和汉奸压迫欺负,所以要反抗,对于那些日寇统治下的老百姓,则心有怨言,认为他们是顺民,思想觉悟差。
对于大户人家和地主,有阶级仇视性,认为他们和日寇都是同一类人。
在三连的密营驻地大屋内,陆北向战士们说:“抗日并非抗联的事情,以往是义勇军,可义勇军也绝非有秩序的、讲统一部署的,其中很多人是为了护卫乡梓,或者反抗侵略者,但都是有同一个目标,那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
日寇在东北有数十万部队,而我们抗联只有三万,敌我力量悬殊。如果不愿意接纳团结各行各业的人,那么是会失败的,我们抗联也是落后的。
抗日绝非是独属于抗联的使命责任,而是东北三千万百姓的使命责任,也是全国四万万同胞的责任。我们要争取他们加入,统一进来一起抗日,只有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够获得胜利。”
“现在啊~~~”
陆北说:“有很多同志来到抗联,队伍里有支部书记、有文化教员,让他们认识字、懂得思考问题、开阔了视野,就觉得比村里的老百姓更厉害。
同志们,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来自何处,我们来自三千万被日寇铁蹄压迫下的东北,来自被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的中国,我们是同一种人。
他们不是甘愿充当顺民,只是抗联力量太弱,没有办法去解救他们,我们应当感到羞愧。所以我们要团结一心,将他们从日寇统治的铁蹄下解救出来,团结能团结的一切力量,最终彻底打败侵略者。”
一番思想教育,让战士们得到改造,是从精神上彻彻底底得到改造,成为一名合格的抗联战士。
在训练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后,参谋长冯志刚率领军部警卫连的同志回到汤原。
据他所说,他带领兄弟部队将负责此次讨伐的日伪军机动兵力,第四师团一个大队、伪军四十骑兵团,一路牵着鼻子走,打到依兰和桦南的交界处。
丧失战斗欲望的日伪军灰溜溜回去,而第六军各兄弟团,也开始在当地开辟游击区。
此次回到汤原,是因为联军司令部和地委领导的命令,要对抗联进行改编。
······
东北什么都好,就是冬季太过于漫长。
会议决定由原第四团团长、代理第六军军长戴洪兵担任第六军军长,兰志渊担任政治部主任,参谋长依旧是冯志刚。同时对于各团进行改编,从七个团扩编为五个师。
并且决定,日后但凡涉及第六军的全局性重大举措,必须由军长、政治部、参谋长形成的三人小组共同决定,任何人在决议形成后,不得违抗,必须坚决执行!
“多吃点,多吃点。”
“够了够了。”
原第三团的一些老战士和干部正在劝王贵多吃些,他即将要率部西征,趁着春耕之前在当地扎下根,开辟新的游击区。
“上车饺子,下车面。今天是除夕,多吃些,吃饱才行。”
“同志们,都多吃些。”
陆北端着木盆,挨个给战士们盛饺子,今天是除夕夜。根据上级命令,改编后的第三团大部分同志将补充进第二、第三,每个师共计三百余人,将要执行‘西征’命令。
继续待在汤原会被日伪军调集重兵围剿,积极突围才能保存有生力量,在其他地方发展根据地,建立游击区。
参谋长冯志刚给陆北下达一个重要任务,原青年连、炮兵队、军部警卫连将整编为留守团,由冯志刚率领继续在汤原、鹤岗、佳木斯一带坚持游击。
最近陆北一直在搞训练和政治工作,觉得陆北搞的挺好。
参谋长冯志刚力排众议坚持任命他为副团长,吕三思担任留守团团长兼支部书记。下辖三个连,共计两百余人。
王贵率领的第三师将会作为第一批西征部队,不日即将启程。
木屋很大,屋里挤满人。
顾大姐带领妇女团的二十几名女同志端来饺子,这些还是在去年花栅岗子战斗中缴获的面粉,一直留到现在包饺子过年,肉馅是马肉。
每人十个饺子,大家都很高兴,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过年。
给每个人盛上十个饺子,陆北端着自己破烂的搪瓷碗走到王贵身旁,将碗中的饺子倒给他几个。
“这是干啥?”
“我吃不惯。”陆北说。
王贵想了想:“饺子有啥吃不惯的,别来这套,老子是去建功立业的,不是上黄泉路,吃那么饱干嘛?”
“我是南方人,过年谁吃饺子啊。”
“南方人不是人,不吃肉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