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第八任皇帝赵佶虽贪玩好色,每天的奏章他还是会看看批批。
这东西关系到皇权,赵佶虽是艺术帝,对权力方面的事看得很重要。
这天,赵佶玩累了,来到御书房开始工作,
“今日可有重要的奏折?”
“回官家,天下太平,我大宋正处于盛世,没啥大事。”
贴身太监汪顺很会说话,一通马屁拍完,递上一本奏折:
“这本奏折是延津县县令李太亮所奏,官家要不要看看?”
赵佶皱了皱眉头:
“一个县令的奏折,有啥好看的?”
“官家说得是,他不过是奏一案子,的确没啥好看的。不过李太亮这人官家忘了?两年前的晚上?”
赵佶愣了片刻,心思飞到两年前。
两年前,赵佶在民间逍遥快活,迷恋上一个叫李师师的大美女。
李师师是京城第一名妓,青楼那种地方和她的身份,让赵佶犯难了。
赵佶只能夜会李师师,毕竟是皇帝,怕传出去对名声不好,还不敢带人多。
每次去李师师那里夜宿,赵佶都要等快上朝才回宫。
一天他半夜回宫路上,碰到一个巡夜的家伙。
当时还处于宵禁中,连官员也要有必要的事务才能走夜路。
赵佶也不知该夸还是该骂,无论他说啥好话,那家伙死活不同意放过他们。
赵佶只能用金子砸,李太亮如此铁面无私,赵佶心里也没把握,一拿就拿出五十两金。
没想到李太亮竟然收了,并且答应放他们一马。
赵佶同样不知是该幸运,还是该失望。
回到宫的赵佶心里很不痛快,让贴身太监汪顺去查李太亮。
一查之下赵佶的幸运没了,那家伙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贪官。
时逢李太亮正在买官,汪顺给赵佶支招:
“这种人,可让他去县城。要不了两年,就算他有十颗脑袋也不够砍。”
嫖娼被抓之仇,只要是男人都能记几辈子。赵佶本就想弄死李太亮,正愁找不到借口。
这机会赵佶没放过,只是还有些事不放心:
“太祖有不杀士大夫的规定?”
汪顺早就想好:
“官家放心,他又非是正规科举为官,算不得士大夫?”
最后的担心尽去,赵佶已不再犹豫:
“安排他去县城当县令,找到他的证据,砍掉他脑袋。”
熟人的奏折,赵佶很耐心过,有点迷糊:
“这家伙改好了?为一件杀人案替人伸冤?写得还头头是道。”
李太亮的文才虽说不上有多好,名牌大学毕业,又加上他经常写案子方面的文章,颇能打动人。
汪顺一下子想到那张砍头的脸,火气不小:
“官家,他就一吃屎的狗,那家伙贪得无厌,胆子也越来越大。他不知收人家多少好处,才会替人颠倒黑白……”
赵佶记恨的人,汪顺自然不会忘记,将他知道的统统倒出。
现在时机终于成熟。
“奴才去一趟延津,将他的脑袋拿来为官家消气。”
赵佶正愁没事做,没同意:
“朕要亲自去一趟,看他临死前求饶的样子,想必会很有趣。”
“官家说得是,只是官家去,会不会太过招摇?”
赵佶看了眼身上的龙袍:
“微服不就成了?正好,将师师也带出去散散心。”
……
李太亮家以前是搞养殖的,他对那一套非常熟悉。
从养殖到配料等等,全套他都能搞定。
李太亮不能为那些赃银立案,必须要将它们用出去才有功德积分。
他想到一个办法,在延津县大力发展养殖业。
他那些银子不是那么好拿的,将各村的一些人召来,又是培训又是敲警钟,折腾一番后,他的积分源源不断涌来。
在李太亮快将手里那点货用完时,终于,他想要的来了:
“恭喜主人,你的功德积分已有四万,已解锁第二关、明辨真伪。”
李太亮大喜:
“是不是能一眼看出好人坏人,甚至事物的好坏?”
要如此,虽没透视眼好,也很不错了。
传说闻太师的第三只眼,就能看出这些东西。
李太亮要有这能力?绝对能成为当世牛人。
“是明辨真伪,不是明辨好坏。”小秘更正:
“这技能对你非常有帮助,并且只针对你审案。你在审案时,谁说的真话假话,一听便能分辨出来。”
“啪”一声大响,李太亮一巴掌打在桌上。吓得茶杯不碰自倒,却没吓到他的小秘。
“岂有此理?这鸟功能有啥用?我办了那么多案,还分不清真假?”
老实说,要是李太亮以前有这能耐,他保证能高兴得几天睡不着觉。
他办的那些人,比现在这些手下滑太多。
不要说他,就算是高科技的狠活也分辨不出来真假。
在这个世界不是没用,这技能不是他特别需要的。
他最想要的是能飞天遁地,要不当个万人敌也好。
“这功能咋就没用了呢?知道谁真谁假,对你办案多有帮助?”
为此,小秘还举了些例子。
比如谁说他只贪了十万两银,还有一两银没说出来,都难逃李太亮的火眼金睛。
李太亮说不过小秘:
“你们太欺负人了,至少在平时也能分辨真假也好,为何非要在审案时?”
这技能要是在其它时候,也能分清真假,也还不错。
可惜、
“原本可以,上一个技能你抱怨严重影响你的生活,给你带去极大不便。我反应过,这个技能只针对你破案。”
李太亮要张大嘴才能出气,很想一把捏死这个小秘。
上次的孜孜不倦,的确很影响他的生活。但他已有经验,已经习惯。
“以后你不要自作主张,有啥事,必须先问我。”
只能这样了,他连小秘的样子都没见到过,也不想见。
真要像那些网播,冒出一个男人出来,还不知恶心成啥样。
嘴上虽嫌弃,李太亮从大牢中,提来一中年男。
这家伙是个盗窃犯,已关了两年,听说是个惯犯。
只是他只承认盗了一百多两财物,又没证据和其它原告,官府也只能承认他那点罪行。
“吕二,你一共盗了多少财物。”
“回大人,小人真只盗了那一百多两银的财物,该交待的全都交待了。”
在李太亮脑海里,出现两个很大很醒目的字:
“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