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绸缎般缓缓铺展,星空如同撒落的钻石,在天空中熠熠生辉,正是观星的最佳时刻。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沈知意邀请孙妙青和谢同和一同前往紫竹崖,共赏美景。
由于孙妙青没有内力,只能紧握沈知意的手,靠着沈知意传递着的内力缓步前行。两人的身影在月光下拉长,如同一幅静谧的画卷。而谢同和凝视着两人的身影,跟随着脚步,慢慢向崖顶前进。
在紫竹崖上,微风吹拂,带来一丝清凉。星光点点,如钻石般闪烁,映衬着他们的身影。与白天不同,此时云雾散开,漫天星光仿佛伸手可得。孙妙青抬头仰望星空,眼中满是惊喜和渴望。心想:昆仑山,风景如画,培育出各具特色的人。无言道人超然物外,沈淮阳谦逊有礼,而知意则灵巧机智。每个人皆独具风采,如同星空中的繁星,各自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谢同和凝视着眼前那片璀璨的星海,星光虽然耀眼夺目,但他心中却只感到了一丝寒意。他的目光转向一旁的沈知意和孙妙青,两人正谈笑风生,气氛与他的感受形成了鲜明对比。
“你们两个不冷吗?”谢同和好奇的问沈知意和孙妙青。
孙妙青显得有些意外,她回答道:“不觉得啊,我觉得温度正好。”说完,她转头看向沈知意,想要了解他的感受。
沈知意轻笑一声,解释道:“那是因为你的内功修为还不够深厚,所以会觉得冷。我一直握着孙姐姐的手,把我的内力慢慢传递给她,所以她自然不会感到冷。”话音刚落,他便举起孙妙青的手,在谢同和面前轻轻摇晃,带着一丝得意。
随后,沈知意和孙妙青相视一笑,那笑容中既有默契,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傲娇。
谢同和站在星光下,感受着明明是三人的聚会,却似乎只有沈知意和孙妙青的欢声笑语。他感到自己仿佛成了局外人,无法融入她们的世界。他不理解,为何女子之间的情谊能如此迅速地升温,她们相识的时间并不长,远不如自己与沈知意的交情深厚。回想起沈知意之前提到的与自然共鸣,再对比自己此刻的瑟瑟发抖,谢同和不禁自嘲,自己的武功修为与沈知意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沈知意注意到了谢同和脸上的失落,她伸出手,轻轻拉住谢同和,希望他也能一同感受这璀璨星空的美好。然而,就在这一刻,一股熟悉的剑气突然袭来,沈知意无法独自应对,只能紧紧拉着孙妙青和谢同和,准备并肩作战。
当他们看清突袭的始作俑者时,不禁松了一口气。原来,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沈知意的小师弟——沈峤。原来,他一直记恨着沈知意比他更胜一筹,现在趁着她不备,想要反击一招。
孙妙青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惊得手足无措,她的心跳如鼓,眼中满是惊恐。沈知意没有来得及解释,突袭者其实是自己的小师弟,这让孙妙青误以为遭遇了敌人的袭击,她只能本能地连声呼救。
谢同和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似乎成了战斗的累赘,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责。在这一刻,他做出了决定,毅然放开了沈知意的手,让沈知意能够自由地施展身手,迅速反击。
在这一刻,剑光如银般闪烁,在星光的映衬下,两道身影交错缠绕。沈峤目光坚定,紧握手中之剑,不愿示弱,心中只想超越那位师姐。他并非出于恶意,只是想证明自己的实力,赢过那个追着他过招的师姐。他们间没有多余的言语,唯有剑法的碰撞和呼吸的交错,传达着彼此内心最深处的挑战与坚定。
沈知意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击,没有丝毫的畏惧和退缩。她一边牵引着孙妙青,一边身形如同灵猫般敏捷地躲避着敌袭,同时寻找机会展开反击。她的内力如同潮水般汹涌澎湃,操控着四周的石子,将它们化作致命的暗器,与她那纵横交错的剑法相得益彰,展现出她的自信与果敢。
剑气凌厉,石子飞舞,他们之间的对决宛如一场精妙的交响乐,旋律激荡,节奏变幻。在这片星光的映衬下,他们的身影时隐时现,仿佛凝固了时间,只留下那股无悔的执着和决心。
沈知意与沈峤之间的剑拔弩张被一道突如其来的内力打断。
“阿峤,不得无礼。怎敢偷袭你的师姐?”远处传来的声音威严而沉稳,伴随着群鸟的振翅飞翔和清脆的鸣叫声。
沈知意顿时会意,立刻撒娇地说道:“多谢大师兄。”而二师兄沈淮阳也缓缓走出,手自然地搭在沈峤的肩上,温言道:“阿峤,知道你与你师姐许久未见。但今日昆仑山来的都是贵客,你实在不该如此唐突。去思过崖忏悔吧!”
说罢,他又拱手行礼对谢同和和孙妙青说:“我这幼弟莽撞,唐突了各位,实在抱歉。”心怀歉意,言语中透露出一种细腻的关切与体贴,宛如昆仑山上清风拂过,平复了一切纷争。
沈知意的目光中流露出一丝同情,她心中暗想:自己从小到大,师父和师兄们从未让自己去思过崖忏悔。看来这次,师父是真的动了怒。可怜小师弟,看来这次师姐也没办法替你求情了。
感受到孙妙青身体的微微颤抖,沈知意轻声安抚道:“姐姐别怕,我们只是在切磋武艺,没有恶意的。要不,我送你回去休息吧。”她的声音温柔而安抚,试图驱散孙妙青心中的恐惧。
孙妙青的脸色依旧苍白,她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点了点头,随后便跟随沈知意一同下山,消失在夜色中。
沈峤当众受到了批评,这让他脸上的表情有些挂不住,像是被春风轻抚过的草木,动人而不自主。他选择了沉默,不与众人打招呼,心念如飞絮般纷乱,施展轻功向思过崖而去。
谢同和的心情复杂,他渴望与沈知意一同下山,却又被昆仑山的神秘和庄严所震撼。他知道,能亲眼见到沈淮阳这样的高人,已是难得的机缘。在这个时刻,他决定抓住机会,向沈知意请教她曾提及的与自然产生联系的奥秘。
他缓缓走向沈淮阳,步伐中透露出一种从容和敬意。随着他的接近,一种淡淡的清气似乎从他身上散发出来,如同湖水中泛起的微波,轻轻荡漾,令人心醉神迷。
沈淮阳在谢同和还未开口之前,便主动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温和而充满敬意:“听闻小妹进宫为陛下诊治期间,成安公府多有照拂。淮阳在此谢过谢大公子了。”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亲切,仿佛春风拂面,让人感到温暖。
谢同和见沈淮阳如此谦逊,心中不免有些不好意思,他轻声而拘谨地回应:“呵呵,家祖父已经将阿意视如己出,她如今也是成安公府的一员。沈兄不必如此客气!”说完,谢同和意识到自己的话中似乎有些过于亲近,他轻咳一声,调整了一下语气:“今日,我确实有一事想要请教沈公子。”他的语气虽然谦恭,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沈淮阳的尊重与信任。
“请讲。”沈淮阳微笑着,他的目光中透露出耐心与友善,等待着谢同和的下文。“我曾听阿意提及她所修炼的功法——灵元神诀,据说需要与自然产生某种联系。不知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谢同和谦逊地询问,眼神中闪烁着一抹好奇和追求知识的渴望。
沈淮阳面带微笑,轻轻点头,他邀请谢同和一同在悬崖边的一块平坦的岩石上打坐。他开始细致地传授如何将气息凝聚于丹田,如何顺应自然界的气息流动。在指点的过程中,沈淮阳言传身教,态度谦和,没有丝毫的优越感,就像是一位温和的导师,耐心地引导着学生。
然而,随着指导的深入,谢同和却感到越来越难以忍受的寒冷,这让他无法集中精神。周围的寒意似乎越来越凝重,他的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迷茫与困惑,这让他难以专心致志地修炼。谢同和用迷茫的眼神看向沈淮阳,寻求解答。
沈淮阳不紧不慢地说道:“谢大公子,别急,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修行之路漫长而艰辛,首先需要做到的是静心,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动摇。”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修行之路的理解和对谢同和的鼓励。
谢同和按照沈淮阳的指导,再次尝试着集中精神,气聚丹田,顺应自然的气息。他闭上眼睛,深呼吸,试图让自己的心跳与周围的环境同步,但寒冷依旧像一根根细针,刺入他的肌肤,让他难以静下心来。
他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意识也开始游离。尽管他努力想要遵循沈淮阳的教诲,但内心的迷茫和身体的不适让他无法进入那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最终,谢同和只能带着一丝懊恼和挫败感,缓缓地下了山。
沈淮阳目送着谢同和的背影消失在山路的转角,他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知道,修行并非易事,尤其是对于初入此道的人来说。他心中涌起一股对红尘世界的无奈感,只有在这片山中,他才能找到一丝宁静和安宁。同时,也希望在后面的路上,这位谢大公子保护好他的小师妹。
晓云居
皇帝陛下也欣赏着今晚的夜色。身边没有王公公,也没有万首领。只一个人,抬头看着天。这夜色如此宁静,仿佛连星空中的繁星都在低语,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无言道人缓缓地下山,来到了晓云居。他没有行跪拜大礼,只是敷衍地行了一个礼,轻声说道:“沈无言参见皇帝陛下。”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谦卑,就像微风轻轻拂过细柳,不引起任何波澜。
皇帝陛下没有回头,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沈无言,你辛苦了!阿意被你教养得很好。”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对无言道人的赞许和敬重,但实际上,是皇帝陛下在向无言道人宣誓主权。
无言道人的声音平静如水,他缓缓开口,语气中没有一丝波澜:“她是无凝的女儿,也就是我的孩子。陛下不必如此说,我沈无言担待不起。”他似乎并不在意皇帝陛下想要如何宣誓主权,他的态度中透露出一种超然,仿佛这些世俗的权力游戏与他无关。
皇帝陛下被无言道人这种淡漠的态度噎得一时语塞,他感到一种被轻视的愤怒。他握紧了拳头,情绪激动地大声说道:“她是我和无凝的血脉,是我的亲生女儿。你把她放在药王谷十年,可知她受了多少苦?如今她喜欢上一个江湖人,你也不闻不问,还任由药王谷的人欺负她,诋毁她。沈无言,你到底想怎样?”
无言道人面对皇帝陛下的指责,依旧保持着他的冷静,他的声音中听不出任何情绪的波动,仿佛在陈述一个不争的事实:“你的女儿,陛下好大的口气!她吃的第一口饭是我喂的,她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教的,她的一身武艺也是我传授的。景琛,她的过去有你吗?你又在干什么?当年阿意重伤在身,弃她于不顾的是你,现在来质问我,你现在又是以什么身份质问我呢?”他的语气虽然平淡,但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打在皇帝陛下的心上。
无言道人对过去的事情仍然耿耿于怀,即使他以为自己已经放下,但实际上他心中的怨恨并未消散。那句“景琛”就已经暴露了他内心深处的恨意。是的,他恨眼前的这个男人,是他夺走了自己的师妹,现在又想要霸占自己最宠爱的小徒弟,她是师妹在这世间唯一的血脉啊!
皇帝陛下被无言道人的话深深触动,他沉浸在无言道人的话语中,感到一种无力反驳的沉重。他意识到,无言道人所说的一切都是事实,是自己无法否认的过去。虽然他有自己的苦衷,但是他不曾见证沈知意的成长是事实,让她在药王谷孤独地成长也是事实,而给予她温暖的只有无言道人和她的师兄弟们。
无言道人的目光坚定,他直截了当地向皇帝陛下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今日我来,只问你一个问题,什么时候放她离开,让她回到原本的生活?”他的声音中没有丝毫的犹豫,每一个字都透露出他对沈知意未来的关切。
皇帝陛下听闻此言,感到不可置信。他承认自己错过了阿意的成长,但他认为沈无言也不能如此过分,剥夺他与女儿团聚的时光。他告诉自己必须保持冷静,深吸了几口气,努力压制着内心的怒火,咬着牙回应道:“她现在才是回到了原本的生活吧。”
无言道人对皇帝陛下的回答并不满意,他冷冷地说道:“是与不是,陛下心里清楚。阿意想过怎么样的生活,陛下心里也清楚,就不必自欺欺人了。”他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费口舌,也不等皇帝陛下的反应,便转身施展轻功,如同一道影子般迅速回到别云居,连一个眼神都不愿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