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兰池宫中,嬴政负手立于池畔,波光潋滟,映照着他俊朗却略显疲惫的面容。

昨夜辗转反侧,韩非的《存韩书》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最终,帝王心术战胜了一切。

李斯匆匆赶至章台宫,行礼道:“臣李斯,参见大王。”

嬴政并未转身,只淡淡道:“李卿,拟书一封,着廷尉府将韩非下狱勘问。”

李斯闻言,心头一震,愕然道:“大王,韩非虽上《存韩书》,但其言亦有可取之处,大王……”

嬴政转过身,眼神凌厉如刀,“李卿,朕意已决,不必多言。”

李斯只得叩首,“诺。”他心中疑惑重重,却不敢再劝。

韩非之才,举世皆知,大王为何突然将其下狱?

难道真如蒙恬所言,大王已对韩非彻底失望?

他退出章台宫,脚步沉重。

廷尉府中,蒙恬正与廷尉丞商议政务,见李斯面色凝重,便问道:“李斯大人,可是大王有何吩咐?”

李斯将韩非下狱之事告知蒙恬,蒙恬亦是一惊,随即叹道:“唉,韩非此举,实属不智。”

廷尉丞毕元连忙上前,“李斯大人,下官这就去准备。”

李斯点点头,吩咐道:“务必妥善安置,不得怠慢。”毕元领命而去。

李斯望着毕元离去的背影,心中愈发不安。韩非入狱,朝野震动,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不敢想象。

云阳国狱,阴冷潮湿。狱吏接过廷尉府的文书,打开一看,竟是关押韩国公子韩非!他不敢怠慢,连忙安排牢房。

韩非被带入牢房,他神情平静,似乎早已预料到会有今日。

他环顾四周,这逼仄昏暗的空间,与他想象中的秦国牢狱并无二致。

章台宫中,嬴政静坐于案前,手中握着一卷竹简,正是韩非的《存韩书》。他反复研读,心中思绪万千。

赵高轻手轻脚地走近李斯,低声说道:“大人,大王此举,似乎……”

李斯猛地回头,厉声喝道:“赵高!慎言!”

赵高缩了缩脖子,脸上堆起谄媚的笑容,“大人息怒,小人多嘴了,还望大人恕罪。”李斯瞥了他一眼,心中虽有不满,却也明白赵高不过是奉命行事,便挥了挥手,“下去吧,谨言慎行。”赵高如蒙大赦,躬身退了下去。

与此同时,驿馆之中琴音袅袅,韩非一袭白衣,端坐于案前,指尖拨弄琴弦,口中吟唱着故国之曲。

一曲终了,琴弦“铮”的一声断裂,韩非神色不变,只是轻叹一声。

几乎与此同时,驿馆大门被撞开,姚贾带着一队廷尉府的甲士闯了进来。

“韩非,奉大王之命,请君前往廷尉府一叙。”姚贾的声音尖细而刺耳,在略显空旷的驿馆中回荡。

韩非缓缓起身,目光扫过眼前的甲士,嘴角露出一丝苦笑,“姚大人,何必如此兴师动众?”

“得罪了。”姚贾一挥手,两名甲士上前,将韩非押解起来。

韩非并未反抗,任由他们将自己带走。

走出驿馆,一辆囚车早已等候多时,韩非被押上囚车,缓缓驶向云阳国狱。

囚车辘辘,驶过咸阳城熙攘的街道,引来无数百姓的围观。

韩非端坐于囚车之中,神色平静,仿佛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他闭上眼睛,心中默念:秦国,我终究还是来错了地方。

李斯站在章台宫外,望着渐渐西沉的夕阳,心中思绪万千。

韩非入狱,朝野震动,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他转头看向身旁的侍从,“去,准备笔墨。”侍从领命而去,李斯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空,低声喃喃:“韩非,你的命运,或许从你踏入秦国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

咸阳城四门,告示贴出,引来无数百姓围观。

明黄的帛书上,秦王嬴政亲笔所书,言韩非虽为名士,却心怀故国,上《存韩书》为韩说项,实为误秦之举,故将其下狱,以儆效尤。

这道王书一出,朝野哗然,众人议论纷纷,皆叹韩非一世英名,竟落得如此下场。

此举,正是李斯的主张。

他深知,要除掉韩非,必须先让其身败名裂,再寻机处置。

王书张挂后,李斯本欲求见秦王,商议后续事宜。

然而,他来到章台宫,却被告知秦王不在宫中,不知去向。

李斯心下疑惑,却也无可奈何。

思虑片刻,他提笔写了一张短札,交给赵高,让他务必呈递给秦王。

短札上,李斯言明韩非之事已按计划进行,接下来该如何处置,还需请示大王定夺。

赵高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回到李斯面前,手中拿着秦王的回札。

李斯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只有寥寥数语:“韩非之事,卿可自行决断。”李斯心中一凛,秦王竟将如此重要之事全权交给自己处理,这既是信任,也是考验。

他将短札收好,目光闪烁,心中已有了计较。

他唤来侍从,吩咐道:“备车,去廷尉府。”侍从应声而去,李斯负手而立,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低声自语:“韩非,你的结局,终究还是掌握在我的手中……”车轮滚滚,朝着廷尉府的方向驶去。

李斯掀开车帘一角,望着咸阳城逐渐亮起的万家灯火,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抵达廷尉府,他径直走下马车,对迎接出来的廷尉丞说道:“带我去见毕元。”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