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水隘口,山风呼啸,卷起漫天尘土。
王贲勒马伫立,手中紧紧攥着姚贾送来的密报,目光如炬,扫视着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
密报上只有寥寥数语,却如惊雷般在他心中炸响:韩军粮道已改,绕行百里,直奔梁山后方。
“好一个声东击西!”王贲冷笑一声,心中已有了计较。
韩军此举,看似奇袭,实则露出了破绽。
他翻身下马,在地面上迅速画出一幅简易的梁山地形图,手指在图上移动,口中念念有词。
片刻之后,他猛地抬头,眼中精光闪烁,“传令!”
十一道将令,如同十一支利箭,迅速射向各部。
第一道,命蒙毅率五百精骑,绕行至梁山后方,截断韩军退路;第二道,命副将李信率一千步卒,埋伏于少水隘口两侧,只待韩军主力进入包围圈;第三道……
每一道将令都经过王贲的深思熟虑,环环相扣,将韩军可能的行动路线全部封死。
他甚至下令,放韩军粮草先行通过少水隘口,以麻痹敌人,诱其深入。
“将军,为何要放韩军粮草过去?”一旁的姚贾不解地问道。
王贲微微一笑,指着地图上的梁山,“韩军孤军深入,粮草便是他们的命脉。放粮草过去,是为了让他们放松警惕,以为我军毫无察觉。等他们进入梁山,再切断他们的粮道,瓮中捉鳖!”
姚贾恍然大悟,不禁对王贲的谋略佩服得五体投地。
三日后,韩军粮队果然出现在少水隘口。
押运粮草的韩军士兵个个精神抖擞,丝毫没有察觉到危险的降临。
他们顺利通过了隘口,朝着梁山方向而去。
王贲站在山坡上,望着远去的韩军粮队,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鱼儿已经上钩了……”他低声说道,随即翻身上马,“传令下去,各部按计划行事!”
战鼓声在山谷中回荡,秦军将士如同猛虎下山,朝着早已设好的埋伏圈冲去……远处,一骑快马飞驰而来,马上骑士高喊:“报——韩军主帅段成,亲率大军,已进入梁山!”
尘土落定,硝烟散尽。
半月后,梁山脚下,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韩军旗帜残破不堪,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此役,韩军处处撞在秦军刀口,几乎全军覆没。
王贲身披战甲,站在山巅,俯视着这片战场,心中却隐隐不安。
“禀将军,韩军主将段成已被生擒!”一名秦军士兵上前禀报。
王贲点了点头,目光却依旧在战场上搜索着,“张良呢?”
士兵摇了摇头,“未见张良踪影,恐怕…已逃脱。”
王贲眉头紧锁,张良的才能他是知道的,如此人物,若是逃脱,后患无穷。
他握紧拳头,心中对张良的逃脱耿耿于怀。
此时,姚贾走上前来,拱手道:“将军,韩乱已平,我已安排黑冰台追杀张良,此人插翅难飞。”
王贲这才略微松了口气,“如此甚好。将段成押解回咸阳,听候大王发落。”
“诺!”
两人并肩站在山巅,望着夕阳西下,将士们打扫战场的景象。
姚贾从怀中掏出一卷竹简,“将军,这是我与将军联名上书,奏报平乱情况,还请将军过目。”
王贲接过竹简,仔细阅读了一遍,点头道:“甚好。”随即,他从腰间取下印章,在竹简上盖上印信。
姚贾接过竹简,小心翼翼地收好,道:“明日,我便派人将奏疏送往咸阳。”
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骑快马飞驰而来,马上骑士正是蒙毅。
他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双手捧着一卷帛书,“王贲将军,姚贾大人,大王有令!”
王贲和姚贾对视一眼,心中都升起一丝疑惑,大王在这个时候下令,究竟有何要事?
蒙毅展开帛书,朗声道:“大王诏曰:若捕获韩王安等逆贼……”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王贲和姚贾,一字一句地说道,“……立杀!以祭武安君!”
王贲和姚贾闻言,皆是一愣……姚贾率先打破沉默,“将军,我帐中还有些许军务要与将军商议……”他做了个请的手势,两人向姚贾的军帐走去。
姚贾军帐内,灯火摇曳,映照着三人凝重的面容。
“大王为何突然下此命令?”王贲打破沉默,眼中满是疑惑。
姚贾捋了捋胡须,沉吟道:“武安君含冤而死,大王心中悲痛,如今韩乱平定,杀韩王以祭,也在情理之中。”
王贲点了点头,心中却仍有不解,“只是这诏令来得突然……”
蒙毅开口道:“将军有所不知,大王近日收到密报,韩王安曾派人暗中联络楚国,意图合谋对抗我大秦。此番韩乱,亦有楚国暗中支持的痕迹。”
王贲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大王这是要杀鸡儆猴,震慑楚国!”
姚贾赞许地看了蒙毅一眼,“正是如此。将军,大王还有另一道密令,命我等三日后于梁山脚下,将韩王安与段成一同处死,以祭武安君在天之灵。”
王贲拱手道:“末将遵命!”
三日后,梁山脚下,阴云密布。
韩王安与段成被押至行刑台,两人皆面如死灰。
随着一声令下,刽子手手起刀落,两颗人头落地,鲜血染红了大地。
就在此时,一骑快马疾驰而来,马上骑士高呼:“李斯大人到!”
李斯翻身下马,快步走到王贲和姚贾面前,拱手道:“两位将军,辛苦了!大王命我前来,与两位商议伐魏之事。”
王贲和姚贾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凛。看来,灭韩只是第一步,大王的下一个目标,便是魏国!
李斯继续说道:“大王与众臣商议伐魏之事,然朝中大臣多虑将军兵力不足,故提出三策:一则增兵,二则缓攻,三则合纵。大王难以决断,特命我来与两位将军商议后再定。”
姚贾沉吟片刻,说道:“增兵固然可行,但粮草辎重恐难以供应;缓攻则会错失良机;合纵之策,更是难成气候……”
王贲一直沉默不语,目光深邃,不知在想些什么。他缓缓开口:“李斯大人……”
“李斯大人,”王贲眼中精光一闪,“五万兵力,足矣!”他在地图上重重一点,正是魏国都城大梁的位置。
“灭韩之战,我军势如破竹,士气正盛。魏军连年败北,早已军心涣散。此番出兵,必能一举攻破大梁!”
李斯和姚贾皆是一惊,五万兵力灭魏,这番话语何等自信!李斯追问道:“将军如此笃定?”
王贲胸有成竹,“大王早已密诏于我,命我全权统领灭魏之战,且可调动山东六国潜伏的秦军细作,以及河内、南阳等郡县的兵力,五万,只是明面上的兵力。”他顿了顿,语气诚恳,“只是这具体部署,还需两位大人指点一二。”
李斯抚掌大笑,“将军真乃大才!大王果然慧眼识珠!”他从怀中掏出一枚虎符,“这是大王亲赐,凭此虎符,将军可调动一切所需兵力粮草。”
姚贾也点头道:“将军有何疑问,尽管说来,我等定当知无不言。”
三人围着地图,低声商议起来。
王贲指出魏国如今的弱点,并提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大梁的策略。
姚贾则分析魏国周边的局势,建议暗中联络魏国周边的势力,牵制魏国的援军。
李斯则从政治角度出发,建议散播谣言,扰乱魏国朝堂,使其自乱阵脚。
夜幕降临,三人终于商议完毕。
李斯西去咸阳复命,姚贾则北上联络魏国周边的势力。
王贲站在军帐外,望着漆黑的夜空,眼中闪烁着寒光。
“传令下去,全军秘密集结,准备……”他压低声音,只对身边的亲兵说道,“伐魏!”
是夜,秦军营地一片寂静,却暗流涌动。无数士兵悄无声息地行动起来,刀剑的寒光在夜色中一闪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