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斋的读书笔记 第4章 《哀郢》鉴赏

作者:歧路子 分类:短篇 更新时间:2024-10-05 17:57:31
最新网址:www.xyylz.com

《哀郢》,哀,乃愁苦悲戚之意,寄寓了作者的情绪;郢,是楚国都城,写作的对象。因此,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对郢城的怀念和对其命运的感慨。作者屈原,一生立志报国、满腔忠诚却几经流放、终不得志。据考证,这首诗写于郢都被秦军攻破不久后。

很多学者把这首诗分为五层(乱辞除外),每四句一节,三句一层。但如果承认这首诗运用了倒叙的手法,那么前四句应该独自作为一层。因为倒叙是要把结果性的句子放在最前面。而如果“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是结果性句子,那么百姓东迁就应该是发生在郢城被攻破之后。或者认为东迁发生在和屈原一同流放的时刻,那这样就不涉及倒叙的手法了,也讲得通。

开篇呼“天”,极言“劳苦倦极”,而言百姓要在这大好的时节流离失所,更增“黍离”之悲。屈原先言百姓而后及其身,可谓是心存家国,以民为先。

第一层写道屈原去国离乡之时,“轸怀”“怊”,伤怀不已。这里“容与”用船行的缓慢表达内心的抑郁与不舍,以外在表现内在。

第二层继续写道屈原顺江而下时的所见所感。郢城早已不见了,而作者却说“望长楸”,这所望的长楸不是郢城中的梓树,而是作者内心的郢城。将眼泪比喻成霰,既体现了眼泪的纷纷扬扬,还为全诗又镀上了一层惨白的色彩。诗人在前两层中多次顾望,可谓是一桨九望,照应了下文“何须臾之忘反”。一二两层诗人的情感并没有多大的不同,只是第二层比第一层多了“焉洋洋而为客”和“忽翱翔之焉薄”。屈原漂泊一生,到这里始觉羁旅的客愁与无定的迷茫。

前三层是回忆,后两层是对现实的感慨。

第四层是抒发作诗之时的心情:九年以来魂牵梦萦从未忘却。诗人以凌阳为居,大约是“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第五层为对造成国家、个人悲剧之原因的思考。作者揭露造成国家灭亡的原因是“众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而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不仅在于谗人作祟,更在于君王昏庸。思想深刻。

乱辞总结而抒情,“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语重意深,极为感人。诗人最终难忘忧愁。

在结构上,全诗章法谨严,浑然一体。一,采用倒叙,开头并未交待是回忆,给读者以身临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四句为一节,三节为一层意思,很整齐。

在语言上,本诗多用骈句,假如除去楚地方言“兮”,“去故乡而就远,遵江夏以流亡”“背夏浦而西思,哀故都之日远”等都是非常标准的对偶句。

全诗表达了作者四重情感:忧国忧民之愁,去国怀乡之苦,未来迷茫之思,悲愤小人之怒。展现了屈原忠君爱国、坚持理想、才华横溢、刚正不阿、孤独悲愤的知识分子形象。它让我们感受到了屈原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安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