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之恋 第十二章 长风破浪会有时

作者:竞伟浙江嘉善罗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09-23 09:58:41
最新网址:www.diquge.com

借着搞三产,郦玉林接触到许多大的建筑商,知道里边的油水很大,不比公房维修这些小打小闹。所以借着背靠城建局的大招牌,大力结交朋友,努力开拓自己的财路。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结识方方面面的人多了,朋友多了,商机也有了,玉林以自己的建工队为基础,又承包了好几处小工地。虽然挣了点钱,但大的工地还轮不到他。

三产停办了,玉林又成了个体户,眼见得建筑行业油水那么足,玉林也想进军建筑市场。和高云喝小酒时商量了几次,终于定了下来,自己成立了家建筑公司,取名“平窑建筑公司”。郦玉林将公司的成立日期特意放在高云公司成立之后,以免抢了他的风头。说是家公司,其实正式职员就他和老婆志英二人,外加建工队的那些临时工,做的也是接工地再转包的事。要接工程,免不了要与方方面面打交道,各个领导各有脾性,但所谓“千错万错,马屁不错”,这一手,玉林已深有体会且屡试不爽;就像高云,家庭不睦、没有后代、缺乏亲情、家中没地位、生性喜酒、很讲朋友义气等等,都是可以利用的条件,成了自己手里可以使用的武器。郦玉林紧紧靠住高云,因为他明白高云的能量,县城里到处有他的哥儿们,杨莉莉的父亲有那么多的部下,再就是高云在办三产时与城建上的人混的很熟悉,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这消息就是商机,可以比别人先走一步。他知道机会迟早会有的,只要与高云紧密合作,光明就在前面不远处。郦玉林接触的人多了,也越来越老道了,在这生意场上如鱼得水,几趟生意一做,俨然像一个小老板了。但跟真正的建筑商大老板相比,自己还寒碜得很。玉林想,拿不到大工地,永远成不了大气候,现在万事俱备,有自己的公司,有高云的帮忙,就看机会了。

这不,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心人的,这机会说来就来,高云得到内部消息,县城主干道的修建方案几经调整终于定了,郦玉林闻讯马上请高云出面帮自己疏通关系,凡是与筑路相关的人事都关照到,郦玉林自己的前期铺垫也起到了大作用,先出手的优势终于收到了回报。第一次接了这单大工程,玉林特兴奋。主干道在一米一米的往前延伸,这意味着玉林的钱袋子在日益鼓起来。玉林是个很重情义的人,手头活络之时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感谢高云,玉林觉得送东西总是有点扎眼,款式、颜色也不一定配人家的胃口,尤其是女人要挑剔得的多,还不如就送个红包让他们自己去买。但想不到的是,高云一再回绝了,弄得玉林倒有点灰头土脸。

高云他现在大小也是个老板,都说钱是个好东西,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高云自然明白这一点。但自己开公司的钱还是郦玉林垫付的,怎么好意思为这么点事收他的人情呢?虽说自己在他取得工程的事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作为朋友相互帮忙是理所当然的。另外在县城主干道修建的前期,高云也拿下了评估、拆迁的活,以及后期的监理,自己也从这项工程中获得了收益。郦玉林很感谢高云,总想表达一下意思,于是就换了个方式,让林志英去走杨莉莉这条路。杨莉莉自己没有小孩,却很喜欢小孩,见了林志英的孩子聪明伶俐很高兴,就认作了干儿子,让小孩叫自己干妈,二家由此攀成了“过房亲”。杨莉莉倒是很现实的,送上门来的照单全收,二个女人的关系更近了一层。

以此为契机,郦玉林与高云二人的关系越也越来越铁,正值开放之风终于吹到了平海县,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郦玉林并不满足现在的成果,与其他开发商相比,自己依然是小巫见大巫。此时,县里启动了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一期是五栋标准厂房建设项目。这一项目,不仅吸引了县里众多开发商的眼球,连外地的建筑老板也纷纷过来打探。郦玉林也跃跃欲试,使出浑身解数,要拿下这项工程。

公司运转后的高云更忙了。不但上班忙,下班后的应酬也多了起来。现在的杨莉莉却越来越空闲了。她那家农机厂,原来是全县最大也是效益最好的国营企业,有职有权的人拼命往里塞人,什么七姨八姑小舅子,充斥着各个行政岗位,以至行政人员比工人还要多;改革开放后进入市场经济模式,厂子产品落后无人要,连年亏损,银行再也不敢贷款了。工厂实际已资不抵债到了破产边缘。工人早已散伙,杨莉莉也就下岗在家。高云几次托人想办法调动,但现在下岗的人实在太多,又都是私营经济,没有来头的、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家不欢迎,杨莉莉倒是很想到自家的公司里上班,顺带可以监管高云,但高云太清楚杨莉莉的脾气和用意,如果让她进入公司,只会坏事没一点好处,所以始终不让她干预自己公司的事。

高云每次晚归,总是带着一身烟酒味,有时还醉熏熏的。杨莉莉数落上几句,高云就挺不耐烦的。高云觉得上班已忙死累死了,下班还有各种应酬,当然有些是推辞不掉的,有些则很难说,但人家好意请你,不去怕得罪人,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嘛,更何况杨莉莉下岗在家,想出去工作还不靠朋友帮忙?

现在二人的地位与结婚前正好掉个头,以前是杨莉莉有地位,高云当兵、复员找工作,都是依靠她;现在她父亲已是风中残烛没人理了,杨莉莉自己下了岗没了经济来源,虽没衣食之忧但已失去了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但杨莉莉依然是以前那个大小姐的泼辣劲,说话没个轻重,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杨莉莉却不这样看的,总觉得高云变了。挣了点小钱就整天在外面混,家也不顾了。话说多了点、重了点就嫌烦,有时还仗着酒劲也回嘴顶二句。这一顶嘴不要紧,杨莉莉正有气没地方发呢,一个大活人常年在家早已腻死了,能抓住点高云话中的漏洞,杨莉莉就三不罢、四不休的较上劲了。说得火上来了,二人的话都没轻没重的。高云心里本来酸酸的不是个味,结婚到现在还没小孩,再加上些流言蜚语,心底恨恨的,一吵架,什么难听的话也就冲冲口而出,骂杨莉莉是“吃米不下蛋的母鸡”。杨莉莉当然不甘示弱,回嘴骂高云是“杂种。”

说杨莉莉没能生小孩子是杨莉莉最恨的,等于在揭她的疮疤;而这“杂种”二字恰恰是高云最讳忌的,从小就生活在这个词的阴影中。二人口无遮拦的乱骂更伤了对方的心,所以夫妻关系一直很紧张。

虽然在外高云能言善辩,但在家一直是杨莉莉说了算,久而久之,已成了一种习惯。每次二人吵架的结果,自然都是高云甘拜下风。天长日久,高云也更喜欢在外消磨,到了家,就像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了。二人隔三岔五的闹点矛盾,夫妻吗本来也都差不多,那家没打打闹闹的,“床头打架床尾好”也很正常的,只是他二人有历史原因的纠葛,尽管外人都看不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间的裂缝越来越深了。

建筑局最忙也最有权的是规划科,原科长赵立富没去“海宝公司”前,规范科却是个清水衙门,因为当时还没有改革开放,县城里一年也新建不了几幢大楼,赵立富作为科长每天就是坐坐冷板凳,所以办“海宝公司”时他就过去了。等他现在回来时却已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规划科成了最忙的科室,女大学生张琳成了科长,赵立富反而成了副职。张琳体态婀娜,面目姣好,学的虽然是财务管理,但在小小的县局里是难以顾全到本人的专业的。好在张琳适应能力也比较强,工作上是把好手。打从张琳进了规划科,很快就熟悉了业务,毕竟是年轻人,脑子活,手脚勤,领会上级的意图快,所以很得领导信任,很快由副职转正了。赵立富回归后已没有了他的位置,领导考虑到他是单位老人,不好意思让他去给张琳打下手,也不能空挂着,于是任命为基建筹备处主任,为局里盖新大楼作准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