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抵达江夏码头的时候,卢凌风与林威二人,早早便在武昌码头上等待着船队。
等到李重润的船队停稳,李重润下船之后,卢凌风、林威二人连忙迎了上来。
卢凌风向李重润汇报,武昌人口众多,居住稠密,想要找一个能够安置千人的场地着实不易,因此,最终他们二人决定将驻地选在武昌。
就在蛇山之上,黄鹤楼的旁边,有一个大约有十几间房屋的院落。
最合适的是,在院落的外面,还有一大片平地,正好可以供他们安营扎寨。
李重润听了以后,没有表示异议,在他穿越之前,曾经来过一次武汉。
黄鹤楼作为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他当然曾经登上去过,那里位于蛇山之上,居高临下,俯瞰滚滚长江,的确是波澜壮阔。
根据史书记载:
黄鹤楼最初建造是为了瞭望守戍、防范外敌,属于军事建筑。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历史上最早的黄鹤楼,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
黄鹤楼在群雄纷争,战火连绵的三国时期,只是夏口城一角用来瞭望守戍的“军事楼”。
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此”、“宴必于此”的观赏楼。
对于卢凌风和林威的安排,李重润非常满意,一行人跟在他们二人的身后,来到了卢凌风口中的院落。
这个院子占地大约有十余亩大,前后分为三进院落。
最后还有一个一亩地左右的小花园,虽然不大,但却小巧别致。
院子的主人名叫娄传辉,原本是本地的一名士绅。
因为在地方颇有贤名,被征调到朝廷担任了户部员外郎,举家迁往了长安,这个院子便空了出来。
卢凌风找到院子里留守的管家,请求借宿一个月,许给他一百两银子的好处,管家便将钥匙交给他,自己回到江夏跟家人过年去了。
李重润住在最后一进的正房中,萧芷茵与秦梓蕙分别住在东西厢房。
萧芷茵将侍女也重新进行了分配,原本的春兰、夏竹、秋菊和冬梅负责她和李重润的生活起居。
其他人的侍女都不变,只有在襄阳卖的花红和柳绿被派给马芳媛。
因此,春兰、夏竹、秋菊、冬梅等四人与秦梓蕙的侍女秦萧、秦璎住在最后一进院落的耳房。
莫蕊绮与马芳媛住在第二进院落的东西厢房,甘蓝、莫黛、代略、代晓和花红、柳绿住在这个院子的耳房中。
苏无名、卢凌风、林威、罗山河四人住在第一进院落的东西厢房,尉迟四兄弟以及程大、罗琴、薛恺、裴洪等人住在耳房负责护卫整个院子。
商振江带着一些船工和士卒们在船上留守,跟着李重润来到这里的士卒船约六百人。
李重润等人在院子里安顿下来,卢凌风和林威则带着士卒们在院外扎营。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李重润安顿好了便走出院子,到外面的大营中巡视一圈。
等他走出院子后,发现外面的营寨也已经扎的差不多了。
大约十里左右的栅栏将营地围成一圈,前后各有一个寨门。
寨门两侧搭建着大约两丈高的瞭望塔。
寨中所有的帐篷以李重润所住的院子为中心,分前后左右进行拱卫。
在大寨内走了一圈,李重润非常满意,卢凌风果然是金吾卫中郎将出身,对于行军扎营这些事宜的确是相当精通。
随后的几日,除了李重润之外,其他人都忙碌起来。
苏无名、卢凌风、林威等人忙着采买物品,布置营地。
卢凌风虽然是武将出身,但心思却十分缜密,他专门找出一些布匹给萧芷茵送来,给她绘出金吾卫旌旗的式样,让她做了一些唐军金吾卫的旗帜出来。
等到旗帜做好后,卢凌风又按照唐军的行军习惯,在寨门口、前、后、左、右,中军等地插上旗帜。
从外面看起来,这座大寨已经与唐军一般的营寨毫无差异。
随后,在苏无名的安排下,无论是外面的大寨,还是李重润所居住的院落,处处张灯结彩,一派欢庆的氛围。
林威也带着士卒与船工们四处采买食材,置办酒水,为除夕的筵席做准备。
萧芷茵则是带着秦梓蕙诸女,与春兰等丫头们,编排节目,选拔多才多艺的军士,为除夕晚宴准备着。
唯独李重润却没有任何事情,只能自己一个人在院子里练习书法。
其实作为一个文科生,再加上考古专业的学生,经常观摩名家字帖,李重润的毛笔字写的还算不错。
可是他毕竟是现代人,平时用签字笔和电脑居多,因此他的字放到这个时代,那就根本不够看的。
要知道,这个年代,无论是造纸术还是印刷术都不太发达,特别是活字印刷术,还没发明出来。
因此,书籍是非常匮乏的,很多读书人读书都是靠自己手抄的。
这也是为什么西安会有碑林博物院了,因为书籍在传抄的时候容易出现错误和疏漏,因此在当时的国子监太学院内,收藏了一部石刻的《十三经》,就是为了让学子们在这里对照错误的。
整整一部科举考试大全《十三经》,包括有:《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一共有十几万字。
任何一个读书人,十几万字抄下来,随便找出一个人放在李重润穿越前的时代,都妥妥的是书法家啊。
李重润版本想联系颜真卿或者柳宗元,因为这两位的字帖他前世都临摹过。
颜真卿的字刚毅,柳宗元的字飘逸,他们二人的字合称为颜骨柳风,在后世是非常受到推崇和拥趸的。
但李重润转念一想,颜真卿是要八年以后才出生,柳宗元更是七十二年之后才出生,如果自己这时候写出颜体或者柳体来,那两位将来咋办?
于是,最终他还是准备练习王羲之的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