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人人都有书读!
第68章 人人都有书读!
这个问题显然萦绕在每个人心头。
秦放面不改色,缓缓起立,沉声解答:
“世人皆知读书能改变命运,但有多少人深思过,在明朝,普通百姓家中,能有多少人真正承担得起读书的代价?读书需要书籍,但仅书籍就足够了吗?十年的寒窗苦读,又需要多少物质支持?”
“大明帝国,根基深植于小农经济,一旦家中有志于培养一个读书人,实质上便意味着减少了家庭的劳动力。”
“理论上,一个五口之家应当能够担负起这样的责任。”
“然而,现实为何往往并非如此?”
“因为压在穷苦人家肩上的重担,远比想象中要沉重!”
“除了沉重的田赋,更有地租压身!”
“而那些掌握土地的,往往是士大夫阶层。”
“他们在不经意间,被无尽的贪欲驱使,将土地的价值压榨到极致。”
“这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士大夫越来越富贵,他们的后代也得以接受更好的教育,继续传承这一阶层。”
“与此同时,穷人们却在生存线上挣扎,连糊口都成问题,更遑论供孩子读书。”
“尽管偶尔会有个别贫家子弟突出重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但绝大多数的资源,依旧被士大夫所垄断。”
“那些所谓的‘寒门贵子’,不过是挂在穷人眼前遥不可及的幻影!”
秦放正是为了挑战这一现状,才踏上了西南支教之路。
他要打破这个不断循环的魔咒。
室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深受触动。
耕读传家,士人的骄傲。
可这所谓的耕读,难道仅仅就是收取租金,埋头书卷吗?!”
“砰!”
一声震响,朱元璋猛然击案,神情激动:
“正是如此!”
秦放所言,字字句句触动朱元璋的心弦。
那不正是他凤阳岁月的刻骨铭心吗?
那些佃户,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读书识字,光宗耀祖?
他们心里明白,却口袋空空,无力承担。
每当生活稍有起色,地主便如影随形,涨租的通知便飘然而至。
正是这些连绵不绝的压迫,铸就了朱元璋千古一帝的传奇。
朱标眉头紧锁,探问解决之道。
秦放深深叹息,徐徐言道:
“必须变革生产力,破除小农经济的枷锁。”
“要使村民收入稳定,才能安心送子求学。”
“应实行全村适龄儿童强制教育,一切费用国家承担,并按程度分班教学。”
“让受过良好教育的贫家子弟,也有机会挑战士大夫阶层!甚至,国家还应提供食物援助。”
此言落地,满座震惊。
一个所有孩子都能接受教育的理想,如同晨钟暮鼓,震撼人心。
这竟然是连古代的孔圣人都不敢轻易提及的议题啊!
朱元璋听后,惊愕得说不出话来。
朝廷已经负债五千万两银子了!
尽管大明帝国正处在人口恢复期,但全国学龄儿童将近千万!
普通家庭要培养一个孩子,哪里是区区十两银子就能解决的事情。
即便朝廷勒紧裤腰带,每个孩子至少也需要五两。
这就意味着又是五千万两!
而且还得管吃管住!
每日的消耗,简直难以想象!
这岂不是相当于让大明为全国百姓抚养孩子三年?
朱元璋情不自禁地咽了口唾沫。
他清楚,这对朝廷而言,无疑是天文数字。
但他同样明白,一旦做成这件事,他将毫无争议地被载入史册,成为千古一帝!
甚至能与秦始皇媲美!
心中难免有所动摇。
但钱从哪里来呢?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无奈地对秦放说:
“秦先生,你我也知道,国库是拿不出这笔钱的。”
秦放却从容回答:
“皇上,您认为,国家的职责何在?”
朱元璋听后愣住,困惑地重复道:
“国家的职责?”
“那自然是保障村民不受外敌欺凌。当有家庭遇到困难时,国家应当伸出援手。”
“除了这些零零碎碎的工作,还得有人站出来,帮助村民们把这个村子管理得井井有条。”
‘黄老爷子’的话音刚落,秦放便含笑摇头,纠正道:
“不,黄老爷子,公家最重要的职能,其实是财富的再分配。”
朱元璋等人显然对于这个概念,十分不解。
听得有些迷糊。
“秦先生,您就别卖关子了,这个再分配,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朱元璋好奇地问。
秦放轻抿一口茶水,清了清嗓子,接着问道:
“黄老爷子,您心目中,我们村子最完美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那还用说,自然是每家每户粮满仓,孩子们有书可读,老人们晚年安康,节庆之时,家家都能炖上一锅肉。”
朱元璋描绘出他心中那份纯朴的理想!
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