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郓州内城墙百十米的一处小巷内,李黑渠简单吃过早饭,于辰时时刻准时提着自己破旧的竹扎出了门,前往外城中最热闹的津市街口,观赏本月的琼花文会。
这琼花文会由来已久,最早要追溯到崇宁二年之时,由时任郓州知州吴执中所设立,彼时只是一场州学与各县学学子之间的内部比试,意在激发本州学子向学之心。
彼时吴执中刚刚从御史中丞的位置上和蔡京争斗失败,来到郓州后想要模仿苏轼在晚年大兴文教之举措,重获对苏轼万般崇拜的宋徽宗之信任,因此格外上心,常常亲自主持这琼花文会。
为了让给琼花会抬高声望,吴执中先是请苏轼好友晁补之来创作了《郓州学记》,并请苏轼另一至交携带《寒食帖》的原稿来到郓州,将其刻印在了学庙之中。
但吴执中本就深遭蔡京嫉恨,如此大动作又引来了蔡京集团的政治追杀,仅在郓州待了两年不到,便被贬至淮南西路的蕲州任知州,再后来干脆被流放至岭南,算是彻底将苏轼模仿到家了。
吴执中离任郓州后,其所刊印的学记两千余本俱被焚毁,就连寒食帖的碑文也被砸毁,反倒是琼花文会,因仿造苏轼兴旺文教而生,得以保留下来,只是早已面目全非。
由原来的只比经义诗文,变成了五花八门的各类才艺大比拼。参加人员也由原本的只限学子参加变得极为宽广,只要有正常路引和户贴便能参加。
而由于宋徽宗酷爱书画的缘故,琼花楼前书画比斗这一项也远比其他类型的比斗要火热的多,一副好的作品往往能十多贯甚至几十贯,顶得上一个中小地主家庭一年的收入。
毕竟郓州城此时乃是整个京东两路的漕运枢纽,交通便利,不止来往商贾众多,京东两路官员在此处安置家小的人也极多。
不少官宦或富家的子弟把这琼花会当成了炫耀自家富贵的机会,常常为了争一副好的笔墨或者丹青而豪掷千金。
李黑渠年轻时也没少在琼花楼中挥金如土,对此地可谓再熟悉不过,仅片刻左右,便来到津市街口的书画比斗之所,选好一处位置将竹扎放下,等着这场文会的开始。
整场琼花文会大概四个时辰左右,其中前两个时辰是所有参赛者都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琼花楼会根据当日围观之人的数量,发放三百至五百枚刻有记号的木筹。
书画比斗获得木筹数量最多的前十具木架,将在午时之后进入楼内,由食客们竞标投买,这也使得每月的今日往往都是琼花楼最为繁忙的时候,一日的营收便能抵往常十日。
当然,琼花楼为了自己的名声,并不会克扣书画作者们应得的钱财,反而会当众支付。
毕竟他们做的是长久生意,自然不会因小失大。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汇集在这里的参赛者们越来越多,宋草和胡元康两人也来到了此处,在胡家护院的提醒下,一眼便见到了正在竹扎上闭目养神的李黑渠。
巳时初刻,一声锣响之后,一直紧闭的琼花楼大门立时打开,几十名早已准备好的仆役、小厮鱼贯而出,扛着一具又一具木架来到街市口,在书画比试区安放好。
这些木架皆带有三尺见方的木板,用来摆放比试之人的作品,木板下方有一木盒,用来放置木筹,等到了午时,琼花楼的小厮们会逐个点清并现场公布各个作品所获木筹的多寡,然后将木筹最多的作品木架抬到酒楼内。
“贤弟且放心比试,愚兄已经从家中唤来了十几名机灵的管事,皆换了便服,就在此街口等着领木筹,保管叫贤弟之作品进入楼内。”
为了防止宋草作品被埋没,胡元康还提前做了安排。
“多谢世兄。”
宋草淡淡颔首,随后迈步上前,在最前排的一块木架前停住脚步,解开身上包袱,将近日精心所画的两幅作品悬挂在木板上后。
第一幅作品画的场景乃是元宵之夜,一位中年男子在长街上蓦然回首,隔着那极致繁华喧嚣的人潮人海,和心上佳人静静对视的场景。
在这幅画的左侧,还有一行娟秀笔迹,正是辛弃疾《青玉案》之中的那千古名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二副画构图相对简单的多,则是画的一位素衣独居老人,抱着一只猫独坐屋内观望屋外雨色的场景。
在这幅画的左侧,同样有一行娟秀笔迹。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由于宋草的毛笔字水平尚不太过关,因此两幅画的题词都是胡筠写的,就连右下角的落款都是以宋草的印章作为代替。
这两幅画作摆好后,宋草摆出一副淡然却自信的姿态,径直退到了人群最后,任由旁人围观。
由于此时木架刚刚摆好,一众参赛之人还在互相观望,宋草率先摆好自己作品,自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和围观。
这些围观之人本是因好奇过来瞧上一眼,但也只瞧了一眼,便立刻被这种新奇的画作形式,以及一流的作品意境,还有超绝的诗词水平给震惊在当场,惊呼声和吸气声此起彼伏。
“佳作,绝对的佳作,老夫虽未见过此等作画之技巧,但此两画意境一流,诗词超绝,此两幅画作一出,琼花文会虽今日立绝,犹可传世亦!”
一位州学官员打扮的老者在欣赏完两幅画作后,当场捋须长叹,神情激动莫名,将自己手中的木筹当即投掷在了宋草作品下的木盒中。
此人名为孙复,乃是郓州州学老资历的教授,据说曾经得到过米芾指点,最为注重画作的意境,在投完木筹后,仍不能平息自己的激动,当即转身吩咐起了自己身侧的学生,让他把州学中擅丹青的全部喊来,观摩此画的意境。
这州学老教授的一番作为,自然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和围观,就连一直淡然姿态的李黑渠也不禁起身向此处望来。
而随着围观之人的越来越多,赞扬和惊呼之声也越来越多,不过片刻时间,宋草画作下面的木筹已经超过了三十枚,这意味着宋草的画作几乎将必定进入前十。
“实乃佳作,画好、意境好、诗词更好!稍后楼中投买,我愿以百贯买此佳作。”
胡元康混在人群之中高呼,他提前安排好的那些人也围拢过来,将木盒之中的木筹一口气投到了五十枚以上。
见此情景,许多还在观望之中的参赛者反倒更加犹豫了,有的人竟然直接掉头就走,放弃了此次参赛的资格。
而一片喧嚣热闹之中,李黑渠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从驻扎上起身,来到了前方排队,等待观赏这两幅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