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亮平和齐本安的会面并没有进行多久,初步认识一下,达成战略合作之后,双方就各自返回,忙碌自己的事情了。
一方面来说,无论是反贪局还是京州中福,如今都可谓是多事之秋,没有功夫给他们在这闲话家常。
另一方面,还是那句话,国企的内部调查和机关单位的调查是两个系统,关系性也不是很大。
至于说双方合作的事情,倒是和这个机制没什么矛盾。
毕竟行贿也是反贪局可以处理的,尤其是针对丁义珍的行贿,本身就是在国家反贪总局那边都挂了名的,哪怕是国企纪委也不可能来抢这个办案权。
这个事情只要从丁义珍那引爆,牵扯出那五亿棚改基金的问题,立刻就能将直接关系人拿下。
话说回来了,这几天丁义珍曾经经手过的项目一直有人在查,这种明显有问题的操作,怎么没人注意过?
虽然说,划拨棚改基金可能只是一份文件的事情,但是不说账户有没有人监管,那些经手的人呢?
以前不说,可能是因为程序上来说,丁义珍是当时老城区改造的总指挥,大总管,他下发的文件本身就是正规流程,下面人按规定签字没问题。
可丁义珍都已经跑路了,那些人就算不能被称为帮凶,至少也是袖手旁边、莫不做声的人,这个时候还没有出来发声,就有点过分了吧?
不过这也和李达康有关。
李达康虽然下令赵东来和张树立严查内部,下了‘内紧外松’的指令,但这话也要看怎么理解了。
究竟是内紧更重要,还是外松更重要?
恐怕整个汉东没有人会不知道李达康的态度了!
或者说,对于下面的人而言,并没有准确的认识到李达康的坚持。
他们看到的李达康太过片面,通过这个片面的李达康,他们也形成了一种应付李达康的策略。
他们会认为李达康不能承受GDP受挫带来的打击,或者说他们不愿意用这种事情去试探李达康,因为一个试探不好,就是直接被一棒子打死的下场。
他们不知道,李达康虽然追求GDP,却并不唯GDP!
吕州美食城就是最好的例子。
甚至当年林城李为民出事之后,只要李达康愿意,也不是没有挽回的余地。
和这次丁义珍的事件很相似,当时的副市长兼开发区主任李为民也腐败掉了,甚至比这次更严重的是,李为民被捕引发了投资商的大规模撤资。
事后他才得知,几十家企业都给李为民行过贿,多则数百万,少则几十万、十几万。一夜之间,林城形势大变,许多工程烂尾,经济开发区变得冷冷清清。
这也是之前林洋所说的,资金不足却强行推进工程,引起了一系列后果。
也就在这个时候,李达康真要不管不顾,一心追求GDP的话,也不是没有机会的。
有些制造污染的企业和低端制造业企业想进园区,但还是被他坚决阻挡住了。
如果没有这么多变数,时间往后推几个月,在新任省委书记沙瑞金视察林城开发成果的时候,李达康会有这么一场自白:
“我和林城市委一心一意谋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需要GDP,但绝不要落后的GDP、污染的GDP、血泪的GDP!然而,守住底线,就要牺牲自己,他由此丧失了一个上台阶的机会。那是个以GDP论英雄的年代,GDP意味着政绩,GDP下来了,你就别想上去了。”
于是,时任吕州市委书记的高育良进入了省委常委班子,他却在原地踏步。
李达康难道真的不知道丁义珍的问题?
或者说人们常说的,李达康是不是利用丁义珍这个‘白手套’,一边刷GDP,一边还把自己和腐败隔离开来?
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咳咳!
这个就扯远了!
言归正传!
总而言之,就是侯亮平有理由怀疑,张树立他们是不是认为李达康让他们查丁义珍,意思是让他们帮忙捂盖子了?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人检举揭发,不要吓跑投资商,就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