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斑驳地洒在简陋的稻草堆旁,李爱国坐在那里,目光不时地望向远处,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他的眉头微微蹙起,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膝盖,那是他对顾孟平归期的一种无声期待,也是对自己医术的一种信任考验。自从为顾孟平把脉,确认其身体状况后,李爱国的心中就仿佛有了一杆秤,不断衡量着时间的流逝与药效的发挥。
“嫂子,时候差不多了,顾哥应该快回来了。您先去整理一下,准备迎接他吧。”李爱国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他轻轻拍了拍身旁正闭目养神的杜玉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杜玉芬睁开眼,眼中带着几分无奈与笑意,她知道李爱国的性子,便也不再多言,只是给了他一个带着几分娇嗔的白眼,随后缓缓起身,步伐中带着一丝慵懒与优雅,向小木屋走去。
李爱国望着杜玉芬离去的背影,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心中暗自感慨这对夫妻间的默契与深情。随后,他轻轻抖了抖身上的稻草,试图将那些细碎的草屑从衣物上抖落。然而,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狗吠声打破了宁静,只见那只大黄狗兴奋地奔向拒马大门,尾巴摇得如同拨浪鼓一般,显然是有什么重要的消息要传达。
李爱国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他深知这大黄狗的灵性,每一次的异常举动都意味着不同寻常的事情即将发生。果不其然,片刻之后,顾孟平的身影出现在了视线中,而他的身旁,则跟着一位步伐蹒跚、面色羞红的竹竿女。竹竿女的步态之夸张,比起李爱国记忆中林莹莹初伤时的模样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不禁让他心中生出一丝复杂的情绪。
“顾哥,你这是……”李爱国迎上前去,语气中带着几分惊讶与不解。他望着竹竿女那几乎难以行走的双腿,心中暗自盘算,这短短的时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竟能让一个看似健康的女子变得如此虚弱?
顾孟平见状,脸上闪过一丝尴尬与歉意,但很快便恢复了往日的沉稳。“李爱国,你别误会,我……”他刚欲开口解释,却被李爱国打断。
“顾哥,我明白你的心思,但养精丸的效果你我心知肚明。这不仅仅是恢复体力的良药,更是重塑根基、蕴养身体的圣品。你这样急于求成,只会让药效大打折扣,对竹竿姑娘的身体也是极大的伤害。”李爱国的话语中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严肃,他深知自己作为医者的责任,更不愿看到任何因急功近利而引发的后果。
顾孟平闻言,脸色微变,他没想到李爱国会如此直接地指出自己的问题。但转念一想,李爱国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竹竿女的关心与担忧,这让他不禁心生感激。“李爱国,是我疏忽了。你说的对,我不能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害了她。”他轻轻叹了口气,目光中满是自责与懊悔。
顾孟平嘴角勾勒出一抹狡黠而自信的笑容,那笑容中蕴含着对老友李爱国的深深信赖与几分调侃之意。“李爱国啊,这些年我也算是在这片土地上耕耘出了点家业,到时候你可得再给我留几丸那宝贝药,咱们兄弟间的情谊,可不能少了这味调剂。”他的话语间,透露出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与期待。
李爱国闻言,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顾哥,你这可真是为难我了。我这药,每一颗都是精挑细选,用的可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老山参,那收集的难度,你我心知肚明。实话告诉你吧,我手头的药材,也就勉强能再制出几丸来。那些老主顾们,一个个都眼巴巴地等着呢,一家一丸都嫌不够分呢……”他的话语中虽带着几分无奈,但更多的是对药材珍贵性的强调,以及对顾孟平需求的巧妙回应。
顾孟平一听这话,脸色微变,随即迅速调整策略,开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辈分大战”。只见他连声呼唤,从“李哥”到“李爹”,最后甚至不惜自降身份,直呼“亲爷爷”,只求能多得几丸药。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李爱国一时之间哭笑不得,一脸为难之色尽显无遗。
“顾哥,你这是唱的哪出啊?我这还没说价钱呢,你就这么急着往坑里跳?”李爱国的话语中带着几分戏谑,却也透露出对顾孟平这份急切心情的理解与包容。
顾孟平却是不管不顾,仿佛已经下定了决心,转身就朝小木屋跑去,嘴里还喊着:“我去拿钱……钱不是问题,只要能多得几丸药……”
望着顾孟平那急匆匆的背影,李爱国不禁摇头苦笑。他心中清楚,顾孟平这家伙虽然平时大大咧咧,但在关键时刻,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至于钱的问题,他更是从不担心。毕竟,在这个年代,只要肯动脑筋,搞点副业,钱自然是不会缺的。
而顾孟平的赚钱手段,李爱国也是了如指掌。他除了帮助第四生产小队养殖了两百多箱蜜蜂外,自己还私下里养了十几箱。这件事在村里几乎是人尽皆知,但大家都心照不宣,毕竟这是顾孟平凭自己的本事赚来的钱,谁也不好说什么。即便是有人眼红想要举报,也会被第四生产小队的队长给压下来。毕竟,顾孟平可是他们队里的摇钱树,谁也不想轻易得罪。
更何况,顾孟平还是个极其懂得人情世故的人。他深知在这个社会里,要想混得好,就得把人际关系处理好。因此,他总是时不时地给生产队的小队长、大队里的书记、副书记、主任甚至是会计家里送去一些蜂蜜。这些蜂蜜虽然不值钱,但却是一份心意,一份尊重。而这些人收了他的礼,自然也会在某些时候给他行个方便,让他的日子过得更加舒坦。
想到这里,李爱国不禁对顾孟平多了几分敬佩。他知道,顾孟平之所以能够在这个年代里混得风生水起,不仅仅是因为他有着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更是因为他懂得如何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而他自己呢?虽然医术高超,但在人情世故方面却远不如顾孟平来得圆滑。
顾孟平刚踏入那简陋却充满生活气息的木屋,一股不同寻常的氛围便如潮水般扑面而来,伴随着的是他略带愠怒与不解的质问:“杜玉芬,你这是唱的哪一出?大包小裹的,打算去哪儿?”他的声音里,既有对突发状况的惊愕,也藏着一丝被触及底线的羞愤。
屋内,杜玉芬的回应如同夏日里突如其来的暴雨,猛烈而直接:“顾孟平,你要是真有能耐,能让咱娘俩吃香的喝辣的,别说你找什么小老婆,我杜玉芬乐意跟她一起伺候你,伺候得你舒舒服服……可你呢?自己几斤几两不清楚吗?跟个活死人似的,还想着纳妾?我算是看明白了,这日子没法过了,你跟你的好妹妹过去吧……”她的声音洪亮,中气十足,每一个字都像是重锤,敲击在顾孟平的心头,让他本就动摇的防线瞬间崩溃。
论起体力与体魄,顾孟平自知不是杜玉芬的对手。她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不仅能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也能在争吵中将他压制得毫无还手之力。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很快便以杜玉芬的绝对优势而告终,只留下顾孟平一人,在屋内无力地喘息,心中五味杂陈。
不多时,杜玉芬手提两个看似轻便实则沉甸甸的小布包,步伐坚定地走出木屋。她的身后,顾孟平的身影显得有些落寞,几次张口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他的眼神复杂,既有对杜玉芬离去的不舍,也有对即将失去家庭温暖的恐惧。
然而,当他的目光掠过门外那个瘦弱如竹竿、眼中含泪的女子时,那份微弱的挽留之意瞬间被一股莫名的情绪所取代——他需要在她面前,维护自己作为男人的尊严。
于是,顾孟平硬起心肠,将原本准备出口的软话生生咽了回去,转而换上了一副冷硬的面孔,放出狠话:“杜玉芬,你今天要是踏出这个门,就别指望再踏进这个家半步……”他的声音虽大,却难掩其中的颤抖与无力。
杜玉芬闻言,只是轻蔑地朝他下半身瞥了一眼,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意,随后以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一步三摇地向外走去。她的步伐中透着一股洒脱,仿佛即将开启的是一段全新的旅程,而非逃离一段失败的婚姻。
经过李爱国身边时,杜玉芬还不忘对他眨眨眼,那眼神中既有对现状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许。李爱国看在眼里,心中不禁为这位敢爱敢恨的女子感到一丝敬佩,同时也为她即将面临的未知生活感到担忧。
“这娘们,心比天高,命却比纸薄。”李爱国心中暗叹,他深知杜玉芬的离开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多年积怨下的必然结果。但他也明白,在这个时代,一个女人净身出户,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
待杜玉芬的身影完全消失在视线中,李爱国才将目光转向顾孟平,语重心长地说:“顾哥,你这是何苦呢?家和万事兴,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和包容。”他的语气中既有责备也有同情,他明白顾孟平此刻的心情定是复杂难言。
在物质条件的衡量上,顾孟平在大队中的地位无疑是举足轻重的,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即便在全村范围内也属上乘。这份优渥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得益于他独特的职业——养蜂人。
这份工作虽看似平凡,实则蕴含着不凡的机遇与自由。
蜂场位于偏远之地,远离尘嚣,少了世俗的纷扰与监督,为顾孟平提供了大量的闲暇时光,让他得以在这片未被现代文明充分触及的土地上,悠然自得地享受生活。
春回大地之时,四月的东北大地逐渐苏醒,万物复苏,山间野菜也悄然探头。蕨菜、猴腿、刺老芽(当地人亦称其为刺嫩芽)、广东菜(别名黄瓜香)、猫爪子等野菜,如同大自然的馈赠,丰富了人们的餐桌。
顾孟平凭借对这片土地的熟悉与热爱,总能精准地找到那些隐藏于密林深处的“野菜窝子”。一上午的时间,便能满载而归,一麻袋的野菜见证了他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
这些野菜,经过简单的处理,或盐腌,或晒干,不仅为家庭餐桌增添了风味,还能作为商品出售给供销社,换取额外的收入,更有一部分被精心保存,留待冬日里享用,温暖着每一个寒冷的日子。
转眼间,秋风送爽,立秋之际,又是采蘑菇的好时节。
山林间,五彩斑斓的蘑菇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顾孟平穿梭其间,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而随着季节的深入,阳历八月,金黄色的榛子挂满枝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到了九月,更是丰收的季节,打松塔、捡核桃、抓林蛙,一系列的活动让山林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对于普通社员而言,这样的时节虽忙碌却也充满了期待,因为生产小队的队长会组织大家与附近林场合作,开展副业活动,通过采集山货来增加收入。
然而,这些收入最终归生产队所有,社员们只能按劳分配,获得相应的工分,作为年终分配的依据。
但顾孟平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他游离于这一体系之外,凭借着养蜂的副业以及自己对山林的熟悉,所采集到的山货全归自己所有。这无疑为他带来了更多的经济自由与独立。然而,遗憾的是,顾孟平那略显单薄的身躯似乎并未能完全发挥出这份优势。与他那丰富的自然资源相比,他的体力似乎稍显不足,无法像其他年轻力壮的男社员那样,一日之间便能赚取五六块甚至更多的收入。这份遗憾,如同他内心深处的一道疤,提醒着他身体条件的局限,也激发了他对更好生活的向往。
尽管如此,顾孟平并未放弃努力。他深知,生活的美好不仅仅在于物质的丰富,更在于心灵的充实与自由。在这片广袤的山林间,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宁静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