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收的信息量太大了。
大到可以吹一辈子的牛。
但这样的牛敢吹吗?
特别是关于当今圣上还没经历过,即将到来的未来!
所以,会场竞拍者心里无不百味杂陈。
既震撼又兴奋。
但更多的是担惊受怕。
大气不敢出。
而退回燕王府的朱棣,也是时不时的心惊一下,肉跳一下。
太踏马吓人了。
“不行,我呆在府里什么也不知道,更感觉整片天都要塌了!”
“恩平!”
朱恩平像影子一般,立马出现在身前。
“王爷王妃,有吩咐?”
他感觉府里的气氛太紧张,自己说话也前所未有的小心翼翼。
“本王要拍卖场的消息,立马接力,传过来。”
“是!王爷!”
很快,一个亲卫匆匆跑进燕王府3号议事厅。
恭谨的将记下的文字付与朱棣,又低着头,赶忙退了出去。
刚出门,又朝永乐拍卖公司疯跑。
好在距离并不远。
然而,正是这不远的距离,跑了不到一半又遇到另一个伙伴。
“快,燕王等着看消息。”
说完,继续疯跑。
是的,这正是被妙云斥退的,几个原本在拍卖会场幕后服务的亲卫。
朱棣虽然躲了回来,但心里放不下啊。
所以给朱恩平安排了任务。
这几个亲信,正是朱恩平统管。
把楚凌的所言所行记录起来,接力一般,迅速送与他看。
纸片上写着。
“人生漫漫,苦难重重。”
“直面苦难,从人生最低谷向前迈出的任何一步,都是重生。”
“元文宗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其父为朱五四,母为陈氏。”
“朱元璋在家里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故名朱重八。”
“至正四年春天起,一场空前的灾害席卷了江淮大地。”
“这一年,朱元璋十六岁。”
“正是在这一年,给我们的少年朱元璋,留下了极其深刻和残忍的痛苦记忆。”
……
“他他他,他踏马的,竟敢直呼我父皇的名讳!”
“还敢呼圣上的小名,太不知死活了!”
朱棣又惊又气。
当然,他根本不知道他错过了什么。
如果早点安排人接力传递信息。
如果听到这一句。
“300多年后的康熙皇帝曾评价道:朕观明史,洪武、永乐所行之事,远迈前王。”
把永乐和洪武并列起来说事?
只怕会吓得魂都飞了。
妙云见他气恼,却是故作镇静道。
“他现在装的是未来神,父皇的名讳在他眼里根本算不得什么,又何以叫不得?”
朱棣一拍脑门,好像还真叫得。
如果对父皇太尊敬了,那才叫装的不像。
是的,在会场上空飘荡的楚凌,极富感染力的说起了朱元璋十六岁那年的痛苦记忆。
因为他手里抓着的是打狗棒,和乞讨的碗。
所以得重点说说朱元璋的苦难。
“这一年,旱灾还未过去,接着是铺天盖地的蝗虫,再接着又是席卷州县的瘟疫。”
“这年四月初六至四月二十二日,朱元璋的父亲、大哥、大侄、母亲先后在自己面前,挺不过贫病交加,亡故。”
“原本其乐融融的一个家,转眼间说没就没了。”
“为了找到活命的口粮,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正是这场痛苦的告别后,朱元璋先入皇觉寺再三年乞讨再投郭子兴,从乞丐到皇帝的奋斗路从此启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十六岁那年的痛苦记忆,是他人生转折点。”
“不过,就是在这场转折前,朱元璋却还有一道艰难的坎儿要迈。”
“没有地,没有钱,父母兄长的骸骨,怎么安葬?”
都知道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但这一段的具体经历,却鲜为人知。
如今听来,不免动容,直唏嘘。
“少年朱元璋硬着头皮去求地主刘德帮忙,想要借地殓葬父母,却被挨了一顿痛骂。”
“走投无路时,刘德的亲弟弟,刘继祖看不下去了,慷慨划出了自己家的一块地。”
“家里穷得叮当响的朱元璋,又把仅有的衣物裹在父母大哥身上,这才总算让亲人们入土为安……”
“这一场人生变故,无论生活的残酷,还是世态的炎凉。”
“短短几天,十六岁的朱元璋,都已尽尝。”
“作为一位元末大乱里少见的厚道人,刘继祖的慷慨帮助,朱元璋一直没忘。”
“明朝立国后,刘继祖获封惠义侯,从此世代享受侯爵待遇。”
“圣上更亲自执笔,写下了对这位邻家大叔的感恩:尔发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见惠。”
章一虎不由羡慕的看向薛之㳟。
这家伙年不到三十,却只用了短短几年,就混到了他拼掉老命奋斗三十几年,才得到的长史地位。
而且,排名还在他之前。
原因何在,因为他当了刘继祖的上门女婿啊。
“章大哥,何必如此看我?你,永远是我最好的大哥!”
章亦虎嘴角咧开了,拍了拍他的肩。
这家伙,好就好在,从不在他面前托大。
“这是一桩好人有好报的真实故事。”
“但这段痛苦记忆对朱元璋的影响,却远不止是好人有好报这么简单。”
“可以说,是影响到了明朝国策国运的方方面面。”
“有了这样的痛苦记忆,登基后的朱无璋,也就不遗余力,将社会保障制度一口气提升了一大截。”
“正因为朱元璋是整个天下最为关心百姓疾苦的皇帝,从而,成就了天下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后世思想家李贽,曾评价秦始皇为‘千古一帝’。”
“但他对朱元璋更是推崇备至,言称‘我太祖高皇帝,盖千万古之一帝也!’”
千万古之一帝?
父皇的在后人的眼里,竟然有如此惊天的威望?
朱棣震惊之余,不由暗自忖道。
父皇成了最伟大的皇帝之一,那自己还造他的反?
岂不遗臭万年?
哦,踏马的真昏了头。
应该是,朱标死了,建文帝要削藩,我才奋起靖难,从而坐上皇位的!
只是,这个建文帝是谁,莫非极有智慧的宁王?
看来,这个楚凌还真不能死。
必须从他心声中,把靖难事件的经过,给我尽快弄出来。
“比如漏泽园,提供给平民百姓的公共墓地,朱元璋就大量兴建。”
“比如养济院,专门用于收容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每个月提供粮食布匹柴火。”
“几乎明朝每个府县都有设立养济院,许多富裕的府县,甚至不止一座。”
“比如提供医疗的惠民药局,也是惠泽万民。”
朱棣看着传回来的这些字条,大为震惊。
他想起了和楚凌对饮,他问过治国方略。
楚凌只说了一句:“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治理国家的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他当时还不以为然,认为扩疆才能最大程度的彰显帝王威风。
父皇能被后人供得如此之高,北伐还在其次,主要的,是利民啊!
如果我建立了洪武王朝,一定要超越父皇!
让历史上留下两位千万古之一帝!
“影响更为深远的,应该是朱元璋推出的荒政与粮储政策。”
“朱元璋登基后,把农业生产放在首位,明朝的粮食产值,甩开宋元一倍多,大小仓储遍布全国。”
“每当饥荒时,更有大口六斗的赈灾标准,和不遗余力的粮食发放。”
“甚至地方官遇到灾荒,可以不经请示赈灾。”
“这一切的国民福利,都来自于朱元璋当年痛苦的灾荒记忆。”
“同样值得骄傲,和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还有强大的粮食仓储。”
“粮储,已经到了宇内富庶的地步,甚至可以支用十年。”
“比起好人有好报的结局来,粮食安全的意义,社会保障的价值,却是朱元璋这段痛苦人生背后,永远有价值的历史经验。”
说至此,楚凌操控氢气球缓缓向舞台而去。
向会场,丢下了最后一句。
“但,人无完人!任何帝王都有过错,朱元璋也不可避免。”
“300多年后的乾隆帝曾言:‘又如唐太宗,为群雄所附;明永乐,亦勇略著闻。’”
“使唐高祖不立建成而立太宗,明太祖不立建文而立永乐,则元武门之变,金川门之难,皆无自而起,何至骨肉伤残,忠良惨戮。”
此言一出,整个会场突然一片死寂。
金川门之难?
金川门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因金川河由此出城而命名为金川门,乃明首府十三座京城城门之一。
永乐发起了金川门之难?
这个永乐?
燕王的拍卖公司,为何叫永乐拍卖公司?
整个会场近千人,一时间噤若寒蝉。
这信息量太踏马大了。
若燕王有造反之心,却被提前泄漏。
今日这个会场,会不会被一锅端了?
燕王府。
朱棣拿着这张纸条,更是抖得厉害。
手里捧着的,不再是烫手山芋。
楚凌这次递来的,是颗烧得通红的铁球!
妙云见他突然吓得脸色煞白,急忙凑过一看。
也是惊得差点跳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