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
费信挠挠头。
“发展农业也是我的使命?”
虽然费解,但是费信却想到了海外可能会有新的粮食种类。
千百年来。
华夏也只有几种粮食而已。
而且是按地区进行分布的,北方很难种植水稻,粮食多以江南为主。
如果有一种所有地方都能够种植,且易成活的粮食,极大概率能够解决粮食困难。
仙人在光幕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人口问题在古代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对于生产力低下的古代来说,人口是非常的重要的资源,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希望能提升整个国家的人口数量。
可是,受制于粮食产量、疾病、战乱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人口数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突破一亿大关。
明朝时的最巅峰只有将近六千万口人。
不过到了清朝时期,我国的人口数量却得到了大幅增长。
根据《清实录》的记载,清朝时期的我国人口数量不仅突破了一亿大关,还爆炸似的增长到了四亿人口。】
费信不知道清朝是什么朝代,但看到“四亿”这个天文数字,着实吓了一跳。
“那么多人,养得活吗?”
【外来农作物的输入是清朝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没有足够的粮食,就算政策如何优秀,人民为了生计,也不会养更多孩子。
对人来说,保证能不能吃饱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因而对于古代王朝来说,要想提高人口数量,就必须想方设法的提高粮食产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稳定和人口的增长。
然而,众所周知,我国地形多山地,平原面积并没有多少,而用来种粮食的耕地面积自然就更少了。
因而在我国古代相当长的时间中,粮食产量始终难以有过突破性的跃升。】
“现在的情况已经好很多了。”
“太祖起兵时,多少人吃不上东西。”
“可如今还是不够用,尤其是出洋和征战。”
“捕鱼也捕不到那么多鱼啊,而且天天吃鱼,船员们都不想活了,恨不得马上逃船。”
费信是从多方面角度考虑远洋问题的,尤其是在管理方面。
船员也是人,他们的精神状况也非常重要。
试想。
茫茫大海上。
一艘船远航。
船员们像牛马一样活着,如果再缺粮,一旦发生暴动,不仅船长控制不了,连船都给你弄没了。
可上天保佑,仙人给出了答案。
【这样的情况随着一批外来农作物的到来而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在明朝中后期,玉米、红薯、土豆等农作物开始逐渐传入我国,到了清朝时期,这些农作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有效的普及。
这些外来农作物的不仅产量大,还同时能在很多相对贫瘠的土地上进行耕种,这使得清朝年间的粮食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果然如此!
费信立刻拿出纸笔记录。
在活不下去的时候。
粮食可比黄金白银管用多了。
画面一转。
光幕上出现了黄色的,类似没有剥皮的莲藕的东西。
但煮熟后又很像“香芋”,看起来口感软糯。
名字换作“马铃薯”。
又称为“土豆”。
【马铃薯适种范围非常广。
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抗风灾、雹灾、霜灾能力强。
另外还可以在低温的环境下长期存储。
单株马铃薯普遍可结实十数、数十颗,哪怕是一块贫瘠的沟地,也往往能产出十数石马铃薯。
马铃薯进一步传播到山西中部、北部,其后山西更发展为马铃薯的主要产区。
马铃薯的到来受到了山西人民的极大欢迎,当地人根据地域特色,亲切地称这种花白茎大的作物为“山药蛋”。
当时马铃薯产量之高,竟已达年收数百石的地步。
随着其种植面积的日渐扩大及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反过来也促进了人口的进一步增长。
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与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时间几乎一致……】
“那么夸张?岂不是山沟沟都能种?为何大明没有这种东西?”
费信很惊奇,如果广泛种植,完全可以同稻米小麦等相辅相成。
然而并不只有土豆。
还有红薯、玉米等等。
【红薯在明朝万历年间由一些海外贸易商将红薯从东南亚引入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
其特点是适应性强,耐旱耐贫瘠,且产量较高,很快就受到了当地农民的青睐。
进入清朝后,红薯的种植范围进一步扩大。
清初,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导致粮食短缺,红薯因其高产而成为救荒的重要作物。
相比于发芽的马铃薯,红薯的安全性更高,且其味更甜,更受民众欢迎。】
【玉米也称“玉蜀黍”,
玉米在高寒地区则种植生存能力最强……】
【辣椒……】
【西红柿……】
费信完全呆住了。
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马铃薯适合北方寒冷土地。
红薯适合低地丘陵山沟沟。
玉米适合高原。
如果再配合水稻等作物种植。
明朝完全不用担心粮食了,甚至不需要去南方,去安南等多个国家调集粮食。
可情况却不容乐观。
仙人点明了这些作物都在遥远的美洲。
“必须先派一队人前往美洲,将作物拿到,运回大明。”
“可是麦哲伦从美洲过来也用了一百多天,来回需要半年以上,而且还不知道能不能到达,能不能返回,那边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费信一筹莫展。
此项任务非常艰难,难度不下当年的张骞出使西域。
然而仙人却给了一条极有可能成功的路线。
【相关人员曾在印度找到了5700万年前的一些叶片化石,研究结果显示,包括红薯在内的旋花科番薯属植物可能起源于古新世时期的东半球。
人类学家在太平洋发现的最早红薯炭化样本要追溯到公元1000年——比哥伦布的第一次远航还要早500年。
另外,波利尼西亚语言中“红薯”的名称和美洲土著民的叫法非常相似。
所以红薯极有可能存在于波利尼西亚地区。】
地图展开。
波利尼西亚在澳大利亚东北不远处。
费信的心开始逐渐燃烧起来,期待感拉满,立刻进宫求见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