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yylz.com

“陛下!臣有一言,还望听之。”

冯尚眼珠子一提溜,瞥了一眼夏原吉,又看了一眼朱棣。

心里已想好对策。

夏原吉不就是担心钱吗?

“陛下,夏大人,你们刚才都看见了,火车能装的东西非常多,能顶一艘大船。虽然大船能走海路,走运河,但是如果没河呢?西北怎么走?漠北怎么走?辽东呢?”

说着,他又看了一眼宋礼道:“宋大人,您主持修建的运河多久会堵一次?每次的费用又是多少?”

宋礼想了下,手指快速捻动,答道:“一年疏通一次,五万两起步。”

朱棣明白冯尚的意思了,修运河用钱,修铁路也用钱,而且铁路能够通达北方,不需要再开挖运河,成本会更低。

可夏原吉却道:“还有海路呢?而且船只都是现成的,河也是现成的。”

冯尚笑道:“大人,不是还有轮船吗?”

“对啊!”方宾拍手道:“可以先造轮船啊!”

宋礼又算了一笔账道:“每年修建官船和找船员,也需要将近五万两,更不用说多出来的冗余了,如果有了轮船,就不需要那么多船员了。”

夏原吉的脸上也露出了肯定的神色。

他不是那种冥顽不灵的人,谈的是国家大事,只要能让他信服,他就会同意。

朱棣非常满意。

如果几年内能造出轮船,还可以加强对南洋的控制。

这也是冯尚接下来要提出的第二点。

军事方面的作用!

“陛下!如果把铁路修到西北,漠南,漠北,咱们可不需要大量人力了,可以减少军队人数,减少响银,减少粮草。”

“而且北方赶回来也很方便,只需要加强防护就行。”

在看光幕时,朱棣早就想到这个作用了。

“好个冯尚。”他在心底暗暗佩服,“这工匠头子还有如此嘴皮功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都赶得上纵横家了。”

虽然心里这么,但是朱棣还是冷着脸对冯尚道:“你用多长时间能造出火车,轮船,蒸汽机?”

冯尚不敢打包票,思量一番后回复道:“三年。”

“三年?”朱棣很心急,他可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然而冯尚却把在场的所有人都说服了。

“陛下,听夏大人和宋大人说了,如今咱们国库空虚,需要休养。造火车需要铁轨,铁轨一铺就是几万里,如此大的工程,堪比长城,只不过更容易一些,这需要时间吧?

不给工人粮草和响银吗?

如果一上来马上弄大阵仗,和当年杨广修运河有什么不同?

其次便是煤炭的开采,也需要时间。

工匠的培养也需要时间

……”

冯尚从多个角度阐明了他的见解。

夏原吉很赞同,没想到冯尚还会考虑民生。

宋礼也非常赞同。

那么大的机器,难道能在半年一年内弄出来?

君无戏言!

何况是在皇帝面前!

要是弄不出来,砍的可不止他冯尚一个脑袋!

朱棣摸了摸胡子,闭上眼睛思量后,点头道:“好!那我就给你三年的时间,如果你能提前造出来,赏赐更多,还给你加官进爵,你们需要什么条件,尽管说。”

“陛下,不需要太多东西,只需要给我足够的工匠就行。”冯尚自信道:“微臣建议,在两广建工匠房,南京建房,京师建房,长安建房,培养工匠,并定期前往检阅,揽人才来京师。”

……

李铁军非常认可冯尚的想法。

这是要在大明开“技校”啊。

建四个“蓝翔”。

“大明重工”指日可待。

德意志的工业为何发达?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德国进入职业院校、技术型学校的难度丝毫不逊色于学术性学校,而人们也非常愿意,所谓术业有专攻使得人才资源得以最大程度开发。

可没有基础怎么培养?

按照大明现在的情况,大多数工匠和伶人一样都是“祖师爷赏饭吃”。

经过十年八载的培养才能出一个好的工匠。

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最关键的是,大多数工匠的基础知识都不牢靠,主要靠着师父传下来的经验做事。

“不行。”李铁军细思后认为,“必须改善基础教育,尤其是要重视理科的学习,如果能在科举中放开一两门科目就好了,而不是所谓的八股取士,同时还要改变奇技淫巧,三教九流的观念,重视实践,经世致用,唯物意识等等”

于是他打算先收集老祖宗的关于“理科”的书籍,同时收集“明末”经世致用思想大家的作品。

除此之外,李铁军也考虑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尤其是朱棣等封建君主,肯定不希望工人和商人多了扰乱社会秩序。

按照三个产业的历史发展规律。

只有农业起来了,能养活人口,人多了,才能有剩余劳动力去做事。

现在朱棣已经安排好了各种人事调动,也认识到了工业的重要性。

计划好后。

李铁军打算先从农业入手。

让大明看看新时代农业的威力!

……

费信准备启程前往南方。

经运河南下到太仓,再出海到两广。

在此之前,他要同一起前往南方的张辅以及夏原吉等人商讨到两广之后的相关事宜。

“开关贸易,制定关税……”

这些政治、律法方面的事情,他觉得都不算事,主要是粮食问题。

“出海有鱼,可这远远不够,粮食可由英国公张辅去安南等地调集。”

“可他们毕竟只是纳贡,不能维持大规模的航海。”

“该如何才能得到足够多的出海口粮?”

郑和下西洋,几乎调动了江南的所有力量。

包括粮食等,都是从江南调集,沿途经过多个国家再用珠宝瓷器茶叶等交易。

可如今多方出海,规模更大,总不能把两广的粮食都收干净吧?

出南洋和西洋还好说。

一路上都有港口可以补充。

南下澳大利亚和东出美洲呢?

“只能拼命了,每支船队只能带两个月的粮食,沿途只能捕鱼,听天由命了……”

费信哀叹。

然而就在他准备起身去见夏原吉和张辅,以及最后再去见朱棣一面时。

光幕再次打开。

“费信,大明农业必须发展,需要你派人去完成,赶快达到美洲,寻找新的粮食种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