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不仅在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也都获得迅速推广。
它使英国的纺织品产量在20多年内增长了5倍,为市场提供了大量消费商品,加速了资金的积累,
1800年达到5601.1万斤,至1819年比1800年增加近两倍,达到1.4974亿斤。】
“这啥玩意儿!”
掌管户部的夏原吉如同被雷劈一般震撼。
“要能产那么多,咱们大明的布卖到哪里去?”
曾经负责后宫织造用布的马云也瞪大了眼睛道:“岂不是人人都有布用了?而且是一年!一年啊!产个十年,大明百姓不会受冻了。”
方宾却道:“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冯尚摇头道:“夏大人此言非矣,您想想,咱们大明还有很多人穿不上布,北方蒙古的布更少,只能用皮毛,西方呢?南方呢?而且这上面不是说了吗?至少是三百多年后的事情。咱们如果能先造出来,岂不是早就不愁布用了吗?”
“说得好!”朱棣认同道:“你们不是总说商品卖给谁吗?这天地下,除了咱大明,还有很多国家吧?张辅和我说过,安南人只能用麻,穿起来硬,用以磨皮,要是把棉卖给他们呢?他们的王公贵族不就很喜欢咱们的丝绸吗?”
夏原吉稍稍平复了心情,喘口气道:“对,若是能造出这样一台机器,还能减工人,还能省不少钱。”
“这样才对嘛。”朱棣笑道:“凡事要多方面考虑才行。”
【在船舶上采用蒸汽机作为推进动力的实验始于1776年,经过不断改进,至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制成了第一艘实用的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
画面一转。
一艘铁船出现。
船上同样设有风帆。
但与传统船只不同的是,两旁没有桨口,而是两个类似于水车一样的大轮子。
船体中间有一条长长的烟筒。
运行时。
烟筒中冒出黑烟,两侧的水车开始滑动,在没有风力和人力的情况下,居然能够自己开动!
不可思议。
“妖物啊!”方宾摇头道:“如果不是前面有讲,我根本想象不出来会有这种东西。”
“蒸汽船?也就是不用风帆和船桨就可以走了?”朱棣惊奇道。
“对。”冯尚笃定道:“确能如此!不止是船,车应该也可以。”
【1800年,可安装在较大车体上的高压蒸汽机。1803年,他把它用来推动在一条环形轨道上开动的机车,找来喜欢新奇玩意儿的人乘坐,向他们收费,这就是机车的雏型。
英国的史蒂芬孙将机车不断改进,于1829年创造了“火箭”号蒸汽机车,该机车拖带一节载有30位乘客的车厢,时速达46公里/时,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开创了铁路时代。】
画面一转。
长长的铁龙再次出现。
龙头山喷着黑烟,沿着地上铺着的钢轨开动。
没有马,没有牛,没有驴。
速度很快。
人还能在上面自由活动。
从远处驶来,“轰隆轰隆”地响着,老牛似的“哞哞”鸣叫着,气势汹汹,根本没人敢挡在前面。
开动时,轮子随着连起来的杠杆滚动,每次鸣叫时,总能震得大地颤抖。
进入一个半开放的屋子后。
“嗤--嗤--嗤--”
车头喷出一股股气息之后,逐渐放慢速度,像一条巨蟒缓缓地驶进火车站,缓缓挪动身子,然后停了下来。
……
这个场景让众人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水中的船不用活力就能自己走。
但从没见过不用活力就能在陆地上走的东西。
诸葛亮的木牛流马也需要人力。
独轮车、四轮车等也都需要外力来拉。
可是……
未来没马了!
这种只存在想象中的事物居然真的出现了,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经过发展和不断改良,以蒸汽机作动力机车,因为烧煤,又被称为“火车”】
“噢!这就是王徽说的火船自走吧?”夏原吉道。
“应该是火车自走。”朱棣笑道。
【后面拉着6节车厢,全长不过122米。
列车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前进,一次可运载600名乘客。
每小时二十四千米在现在看来很慢。
但如果换算成古时候的速度,两个半时辰就能从北京到天津。】
这个速度并没有让方宾感到惊奇。
“陛下,马匹比火车快,而且这火车要在特定的钢铁上开,肯定不能随便移动,不如马灵活。”
“不!”冯尚反驳道:“你也不看看火车拉了多少东西,六百个人,且不用马,不用休息,连续不断地走。如果是到达漠南和漠北,也只需要半天的实践而已,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兵和物资运到漠南。”
朱棣听后双目放光。
一听到关于“兵”的事情就让他兴奋。
“说得对啊。”
他拍手笑了。
“如果有五辆货车,半天就能运三千人,再用半天运物资,运输成本大大降低,打起仗来也不用花多少钱了。”
朱棣不管户部也不管工部,总觉得打仗很便宜。
冯尚心里很清楚。
造一个火车肯定很贵。
铺着陆地上的钢轨也很贵。
而且要深入漠北,需不需要派人保护?
别人破坏轨道怎么办?
虽然仙人不提,但是冯尚清楚,这个轨道同车辙一个道理,泥泞或者破损的山路上,马车多沿着车辙行驶,火车也是如此。
还有烧的煤炭,工匠的费用等等,这些都是钱。
除去这些。
还要考虑运输的安全性,其他官员们的想法等等。
阻力很大,困难重重。
不过虽然如此,他并不想提醒朱棣。
他非常支持朱棣打造蒸汽机、轮船、火车等等,同时培养工匠,扩大军器局规模,扩大工部的规模。
从刚才看来,在场的所有人都相信他的见解。
于是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经由想象改编,结合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谈及关于火车的数十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