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xyylz.com

紧接着,画面上出现了很多文字。

[工业革命的条件真是苛刻,要是没有工业革命,岂不是永远在马尔萨斯下反复轮回,一直到下个冰期.]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启蒙→行会制度→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光荣革命→圈地运动→重商主义→专利制度→国内和平→金融革命→人口爆炸,少一个都不会诞生工业革命。]

[最开始的工业革命的因素,是什么,不是技术啊,是市场需求啊!谁给资本以增殖的出路,这才是工业革命的最原始的动力啊!]

[工业革命的本质是技术,你不能说他本质是市场需求。]

[工业革命的本质是技术变革推动人类生产方式的机械化。丰富的煤矿,工业化生产,城市化,全球殖民贸易,金融,这些都是必要条件。]

[蒸汽机当时在全世界都有,甚至东南亚都有用木头粗制滥造的蒸汽机。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你在说啥?是总结没错但咱们古代是没总结啊,跟中医似的千人千方,明清还记载火药是至阳之物,用来姨妈的女人在城墙上对着大炮撒尿就能破解呢!]

[……]

看不懂!

完全看不懂!

夏原吉感觉像是做梦,三观遭到了严重的冲击。

方宾觉得是鬼怪奇谭,就是传奇和小说中的那种。

朱棣倒是听懂了,可又是赞扬英国,贬了大明。

“这个英国为何如此强大?”

他弄不懂。

只能继续观看光幕。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棉纺织业。

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

“飞梭?!”

“机械师?”

“提高织布速度?”

观看光幕的众人无不疑惑。

尤其是夏原吉,他很清楚江南地区的纺织业。

苏轼《百步洪》诗云:“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刘基《节妇吟》云:“人间日月如飞梭,地下相从应始多。”

不就是速度很宽的梭子吗?

这也算革命?

然而情况却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同。

这种东西可不是简单的梭子。

飞梭实际上是安装在织布机滑槽里带有小轮的梭子,滑槽两端装上弹簧,使梭子可以极快地来回穿行。

这使得织布布面可以大大加宽。

以前用普通的梭子,得有两个人配合,现在使用飞梭,一个人就能完成织布工作,而且能织比以前更宽的布。

所以飞梭的发明使织布速度变快,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

“这东西我见过”夏原吉有些惊喜地说道。

朱棣等人都惊奇地看向了他。

夏原吉道:“我在南京的时候也见过有人制造类似的梭子,但是没有成型,而且没有能够传下来。”

“可惜了。”

朱棣无奈,但又明白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华夏自古以来的工匠技术很容易失传。

技术、经验、规矩等方面的原因都有。

例如唐朝的陌刀。

朱棣很喜欢,但是工匠可能还原不了。

【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导致棉纱又供不上使用。

这个时候人们迫切要求发明一种机器,来提高纺纱的速度,提供更多的棉纱。

于是,1765年,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珍妮纺纱机?”

又是一个新鲜玩意。

朱棣赶紧对马云道:“去!把宋礼和冯尚叫进来,让他们也看看。”

专业的事情得让专业的人来做。

更重要的是,这跟织布有关,不是火器,能赚钱。

造出来肯定能赚很多钱!

【事情要从1764年里的一天说起。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

“珍妮机”不但效率高,而且纺出的纱质量也比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错,“珍妮机”也渐渐流传开来了。】

珍妮纺纱机的原理很简单。

夏原吉很快就看懂了。

然而这只是一个起点。

在“珍妮纺纱机”的带动下。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提高机器的运作效率,不断催生出新的发明。

【卷轴纺纱机,以水力为动力,不必用人操作,而且纺出的纱坚韧而结实,解决了生产纯棉布的技术问题。

但是水力纺纱机体积很大,必须搭建高大的厂房,又必须建在河流旁边,并有大量工人集中操作。

童工出身的塞缪尔·克隆普顿于发明了走锭精纺机。

它结合“珍妮机”和水力纺纱机的特色,以动物搭配机械进行设计,又称“骡机”。

这种机器纺出的棉纱柔软、精细又结实,很快得到应用。到1800年,英国已有六百家“骡机”纺纱厂。

随着纺纱技术的进步,织布技术也开始进步。

在水力纺纱机的启示下,卡特赖特发明水力织布机,使织布工效提高了四十倍……】

方宾和朱棣都很惊讶。

为何大明做不出这样的机器?

然而夏原吉却一语道破。

“陛下,不是咱们做不出来,是咱们人多。”

“看了珍妮纺纱机的打造过程,不难看出,他们不能同时大规模生产。”

“我们缺布,只要您一声令下,几十个织造局同时做工,很快就弄完了。就像您造火器,几十万条枪,几千名工匠同时制造,两个多月这样就能做完。”

“当然,我也很佩服这种纺纱机,很有用,可一旦推广,势必造成很多织工失去工作,就像珍妮纺纱机的工匠被排斥一样。”

“……”

很有道理。

然而朱棣还是痴迷技术。

尤其是后来出现的蒸汽机。

才是他最感兴趣的东西。

【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开始用做纺织机械的动力,并很快推广开来,引起了第一次技术和工业革命的高潮,人类从此进入了机器和蒸汽时代。

到1830年,英国整个棉纺工业已基本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机器大工业的转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