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话?”
黄淮“蹭”地站起来,趴到狱门上,死盯着太监。
杨溥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问话!
若是再反对旧杀头!
如果不是朱高炽力保他和黄淮等人,也早就杀头了。
“夏大人,冷静,千万冷静。”杨溥叮嘱道。
“冷静什么?”黄淮叮嘱道:“夏大人,精神点,别跌份儿,你没错,不能劳民伤财,要劝阻陛下,这才是对他好!”
金问道:“对啊夏大人,别怂,这才是为陛下好。”
紧接着,黄淮有对方宾道:“方大人,您可是兵部,不是不知道刀尖上的风险有多大,得劝着!”
面壁的方宾被这一声传话给惊到了。
接着便想着如何劝说朱棣。
户部耗不起,兵部也耗不起。
他很赞同黄淮的话。
“死就死,怕什么!”
“兵部的官扭扭捏捏地算什么东西?”
狱卒开门后。
他挺直腰板,大义凛然,气势逼人!
“好!”
黄淮认可点头。
方宾刚烈有英气。
佩服!
夏原吉认为朱棣提他们出去,要么直接杀头,要么是他回心转意了。
平静内心。
淡然离开。
杨溥在心中为他们祈福。
“求老天爷保佑……”
虽然夏原吉不算是太子党,但是他的为人还是令杨溥佩服的。
金问很悲观。
看方宾的架势,是要把朱棣喷得狗血淋头了,恐怕此一别便是永别。
……
马车上。
方宾在心中陈列了二十条不能亲征的理由。
尤其针对兵部。
夏原吉亦是做好了准备。
同时,他还看了身旁瞪着眼睛的方宾。
“方大人,别冲动,好好劝一劝就是了。”
方宾没有回话。
夏原吉无奈,冲着气势,恐怕要怼得朱棣下不来台阶了,甚至可能血染大殿。
两人先是在太监的帮忙下换了一身行头,洗个干净,把染着血迹的衣服换了,再把污秽除净……
半个时辰后。
两人来到了文渊阁。
朱棣已经端坐在雕着龙的木椅上。
一进来。
方宾便开口。
声音洪亮,气势逼人。
震得偌大的殿阁都是他的声音。
“陛下!不能亲征!臣有二十条理由!”
朱棣麻了。
他南征北战多年,也很少见那么大的声音,这哪是来提建议的,是来催命的吧?
夏原吉不敢多言,不敢抬头,皱紧眉头,已经能想象到方宾被杖杀的场面了。
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朱棣却很平静和很淡然地听着方宾的建议。
“一、十年为战,训练不力,兵马疲敝……”
“二、边防不密……”
“三、漠南局势不明……”
“……”
方宾一鼓作气,如同战场上的鼓声,一直说个不停。
待他说罢。
深吸一口气,便“砰”的一下跪在地上等死。
“肺腑之言!肝脑涂地!臣领罪!”
朱棣摇头和身旁的马云对视一眼,感动很无力。
不过现在的他已经不是一个月前的他了。
示意马云一眼,马云便安排太监道:“给方大人赐座。”
“嗯????”
夏原吉很惊讶,这都能坐?
方宾已经做好了必死的准备,然而却被赐座?
朱棣改头换面了?
人老了不是会变得越来越倔?
他觉得可能是杀头前的一点小恩赐而已。
方宾很茫然,有点手足无措地坐到椅子上。
朱棣没回他的话,而是对夏原吉道:“你说,你有什么意见?讲三十条都行。”
“这……”
夏原吉懵了,朱棣让他弄不会了,肚子里确实有很多话想说,但却被咽了回去。
“怎么?”朱棣疑惑道:“你没意见?”
“微臣,这,方大人都讲完了。”夏原吉弱弱道:“只希望陛下不要亲征就好。”
“哈哈哈哈……”
朱棣大笑。
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大殿上。
方宾和夏原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他想做什么?
阎王的笑?
两人一齐看向朱棣。
侍从太监马云替朱棣解释道:“两位大人别担心,陛下已经不亲征了。”
“啊?”
两人异口同声地惊诧而出,恍如一种雨过天晴的感觉。
方宾直接从椅子上跪下来,夏原吉也跟着跪下来了。
“陛下圣明!”
两人再次异口同声道。
朱棣示意他们做好,和他们说明自己的计划。
浑身血性的方宾在得知朱棣不亲征后,脾气逐渐下来了,虽然朱棣还是要打,但至少不是亲征,不会大规模用兵。
这就有商量的余地了。
“陛下,小仗可以打,臣支持,必须经略北方,阿鲁台,兀良哈和瓦剌应是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兀良哈已经臣服阿鲁台部,势力盖过瓦剌,我们必须制止。”
“可是……”
说到这里,他又很担心。
“不到一万兵马,能赢他们吗?”
朱棣笑道:“所以才让你回来嘛。”
“陛下何出此言?”方宾疑惑道。
马云解释道:“方大人,不谢谢陛下?他让你回兵部。”
“我能回兵部?”方宾惊讶道。
“能!”朱棣忽然露出犀利的目光对着他道:“你应该明白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打败刘武周和薛举等人的方法吧?”
“明白。”方宾的脑子迅速非转,接着恍然大悟道:“陛下是想让阿鲁台部南下,以逸待劳,再切断他们的后路?”
“对!”朱棣道:“你去阻止大同的防务,放出消息,大同防务空虚,引他们下来。
严冬到了,阿鲁台不抢不行。”
“是!”方宾十分赞同这个做法,即刻领命。
“夏原吉!”朱棣转口道:“你和方宾不同,我打算让你南下两广,配合英国公张辅,你要给我赚钱!
户部不能只算钱,要赚钱!
我相信你不是贪官,我把南方交给你,不要让我失望!”
夏原吉明白朱棣开海的决心,在户部任职多年也很清楚海贸的利润。
然而他却觉得此举艰难。
因为朝廷的利益会和当地的利益,尤其是当地官员士大夫以及地主们的利益产生冲突。
尤其是在南方空谈之风盛行的环境里。
更是会激起士大夫的反对,认为工匠和商人贱名,鼓动当地人反对。
且不论他们。
农民百姓们多以读书当官为荣。
就算两广等地有很多商户,他们也只是最底层的人,不得到重视,这开海,远洋航行等等。
如若朝廷不支持,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
听到这里。
屏幕外的李铁军颇为惊奇。
夏原吉果然了得,虽然初衷是减缓当地矛盾,但是已经有思想开化的萌芽了。
难怪朱瞻基评价他是“擎天柱”!
的确了得!
肱股之臣!
依据他的思路,李铁军的想个办法,逐渐改变明朝不重视工商业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