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物理论文
第211章 物理论文
“呼……”又看完一遍论文的刘教授依旧感到震惊无比,这实在是超过他的理解范围了。
“刘教授……要不我在跟你讲讲我的想法?”尬站着的陈季常小声说。
“还有啥好讲的啊,不都写的清清楚楚的吗,你觉得我看不懂?”
“没有没有……”陈季常一顿摆手,不说话了。
看着陈季常的样子刘教授笑了笑,拿出一块手帕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说:“只是老了,经不起吓了,你这论文实在太惊世骇俗。”
接着还没等陈季常谦虚两句,刘教授就接着说:“格式也非常完美,我连修改的地方都找不到,直接投稿吧,就往《science》发!”
“《science》!?这是不是跳级太猛了些……”
陈季常有些惊恐了!
之后没过几天,物院里的教授几乎就全得知陈季常发表了一篇足以刊登全世界最权威学术期刊之一《science》的学术论文。
他们听说后的反应虽然没刘教授这么夸张,但也吓的够呛,就连最熟悉陈季常的辅导员老孟也表示他完全没想到陈季常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到这样的境界。
甚至还有物院的系主任亲自接跑实验室来看望陈季常,并和他谈谈心。也是第一次全方位的了解一遍这个众多教授向他推崇过的优秀学生。
搞这么大动静,虽然陈季常这事虽然不至于响亮到科大人尽皆知,但实验室里的几个研究员还是都知道了。
韩文理听说之后简直就是一阵抓耳挠腮,神特么本科生发《science》!?不要搞了发好伐!还让不让他们这些人混啊!
韩文理在实验室混了这么久,sci自然还是发过不少篇的,但像《science》这样的顶级期刊却是想都没想过,这上面可都是最前沿的科学论文!相当一部分那可都是从0-1的突破。
另一名博士研究生陆少培他听闻这个消息后,当场就崩溃了,一想到他那篇被审核卡着的论文,一时间不禁悲从中来。收起这段回忆,看着电脑上的【无新意、英文差】,差点哭出声。
韩文理拍了拍他的肩,“我们和那小子真比不了。”
韩文理会对陈季常佩服到这地步倒也不说是完全因为陈季常能发表《science》级别的论文,另外还因为和他相处的这小半年,让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属于天赋和勤奋具备的韩文理知道了什么叫天外有天。
“其实我现在最想弄明白一个问题,这小子为什么不需要睡觉啊……”陆少培关掉网页后小声的感慨了一句。
“我也想知道呢。”
有段时间,韩文理因为要观察分子变化的原因,所以几乎也是整天往实验室跑,而就在这段时间里,他发现他不管是白天来,晚上来还是大半夜来,陈季常都醒着!并且不是在读文献就是在做实验。
一开始韩文理还会劝说他两句,比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没有精神是搞不好科研的。”“劳逸结合才能想出更好的金点子。”
可过了一段时间后,韩文理看着依旧神采奕奕的陈季常,再对比一下发际线再次开始后移以及眼袋越来越严重的自己,劝说的话却是怎么也说不出口了。
只能在离开实验室的时候吼上两句“我们不一样!不一样!”
……
对于长期在科研圈混的人来说,论文期刊投稿过程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虽然没见过猪跑,但都吃过猪肉一样,基本的流程还是门清的。
所以陈季常虽然没有投过物理的SCI,数学的却没少投,自然也是熟门熟路!对于《science》投稿流程也算比较清楚。
投出去只要坚持过一天,这篇论文肯定已经过了《science》编辑这第一关,因为如果《science》编辑都觉得你写的是一坨翔或者没新意,很无聊,那就是直接秒拒,并且这个拒绝基本都在24小时内,在期刊界可谓是秒拒。
只要坚持过一天,那就说明你的论文进入了第二关,editorial board,俗称编委会,就是让一些比较资深的审稿人以及业内同行看看你这文品质如何,这个过程大概是两周。
接着当你的稿件转换成under evaluation(评估中),这个时候一般的本科生就已经能去吹牛了,能在本科闯入这个阶段,可谓已经相当能打。
在陈季常投出稿件第四周的时候,正看着文献的他突然收到了一封邮件,打开一看,赫然是《science》的reviewer(审稿人)发来的!
‘终于到这个传说中最麻烦的阶段了吗。’
这个阶段是和审稿人之间的一场拉锯战,一般来说,审稿人会发一些反驳或者疑问给你,如果只是几条的话,那一般是要你解释或者修改一下的意思,但如果是十几条砸在你脸上,那就不用改了,直接另投吧。
据韩文理说,有不少人从《science》拒绝到《pnas》,再到一些在科研界算是二流的杂志,一套组合拳打下来,能给你从《science》拒绝到一些4,5分的小杂志。
不过陈季常在他审稿人的邮件里,倒是没看出什么刁难他的味道,都是一些角度很正的提问,于是陈季常酝酿了一下回答,开始撰写回复邮件。
【分子薄膜从1层(图c中wl)道3层(图b中3l)的结构相互变化,即每一层的结构都有细节上的不同。】
【这主要是因为在并五苯分子的层内和层间分子间互相间存在着一种竞争兴致,也正是这些结构差异,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电子学兴致……】
……
投稿之前陈季常关于韩文理和陆少培两人口中如吃人老虎般的审稿编辑还是做了很多功课的。
至于是什么功课,那当然是怎么“驯服”他的功课啊。
这个审稿人发来的反驳和疑问虽然不多,但足以让陈季常明白他所关注的问题。
比如他对内容是否新颖,实验描述部分是否清楚并且能被读者重复、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可靠,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妥当这三点上就非常重视。
所以陈季常在回复的稿件中,也清楚描述了他这篇论文中的新颖点以及足以支持可以重复试验的数据证明。
洋洋洒洒写下一大篇回复稿件,检查一遍发现该说到的点都解释清楚了之后,陈季常发送了邮件。
……
地球的另一头,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布拉德·沃克利教授正悠闲的享受着他的下午茶,并在吃完一块巧克力曲奇后顺手打开了他的邮箱。
“哦~那个有趣的本科生已经回件了吗。”
一周前,他作为材料界业内大牛收到了来自《science》发给的一份稿件,向他咨询一篇来自华国本科生的二维材料进展。
‘本科生?’
说实话,能有本科生论文通过编辑审稿那一关到他这里的着实不多,更何况还是华国的。所以在阅读这篇论文之前布拉德教授就已经燃起了充分的好奇心。
随着一块又一块的曲奇进入布拉德教授的胃里,他看着电脑屏幕的眼睛也是越来越亮。
这篇论文可以说完全对得起他强烈的好奇心。整篇文章逻辑清晰,主题突出,用一种典型有机半导体【并五苯分子】在六方氮化硼衬底上的范德华外延生长,从而实现了高质量、层数可控的1-3层并五苯外延薄膜。
虽然薄膜的厚度接近二维极限,但仍然展现出了在有机单晶材料中才具有的各向异性、高迁移率、能带型输运等本征特性。
这预示着所有此前在有机晶体材料或者二维无机材料中尝试过的事情都有可能在二维有机晶体中实现,对于精确制备二维材料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接着更让布拉德教授震惊的是,他发现这篇论文最后用*标出的通讯作者都是这个叫做jinzhao.He的本科生!二作和三作则是另外两个本科生。这就意味着这篇论文是三个本科生捣鼓出来的!
按一般来说,就算有些博士生论文,通讯作者都是他的导师,也是这一整个课题的总负责人。
原因是无论与审核编辑的通信还是论文发布后回答读者的疑问,都是需要和这位通讯作者沟通的,也就是说他必须得完全了解这个课题的所有细节。
这一下,布拉德的好奇心燃烧的更旺盛了,因为他在论文里读出了这个jinzhao.He对于二维材料的深刻理解,可是以前他却完全没听说过这么一个人。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布拉德到处搜索了一下jinzhao.He这个名字,最后在论文搜索引擎里发现了他的三篇SCI数学论文,以及在谷歌里发现了他的名字。
“三个Ipho金牌,这位还是个天才数学家,还是机器狗的研发者,还是个天才横溢的企业家……”
看到这些介绍,布拉德教授就如同在看少年牛顿的资料,同样是多领域做出惊人成就的天才!他叹服了!
“难以置信……”
将一块曲奇扔进嘴里,品味着它香甜的同时,布拉德决定和这个jinzhao.He交流一下,只要聊出一点火花,自己就立马发一份offer过去,这孩子在物理材料学上绝对有着超人的天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