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作为小学毕业班,可不能再像以前那么吊儿郎当了!”刘平安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子执,我跟你爸爸以前就是同学,你跟你爸很像,是个好学生,就是玩心大了点,收收心就好了嘛!”
子执今天迟到,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训话。
“是是,刘老师您说的对说的对。”子执心说早就知道了,你跟我爸当初砸玻璃、跳窗户、偷卷子啥事儿没干过?我可一件都没干过好吧~_~
“今天为什么又迟到?”刘老师问道。
“扶老人了,助人为乐。”子执回答道。
“那也不能每次扶老人都迟到啊!下不为例啊!”刘老师心说你不招也没事,等晚上找你家去看你当着你爸怎么说。
晚上刘平安他还真的来了。不得不敬佩老师们的敬业精神,现在已经见不到这样的了。
但是家里没有人。
经过一番打听他摸到了子执的老家门口。这时他看到子执居然在在喂老人吃饭,给老人倒尿盆!一切他都明白了,没有打扰,悄悄地退了出来……
自从外公病倒后子执的妈妈要两头跑,一边是外公,一边是爷爷。根本就忙不过来。后来爸爸干脆就把外公接了过来,都住到子执的老家,这样集中到一块儿照顾起来也要方便一些。
每天下学后子执就先回到老家帮妈妈一块儿照顾两位老人,等爸爸从外面回来了,他们就回来这边,由爸爸接手照顾外公和爷爷睡下,明早再过去换班。今天起得晚一些所以他才会迟到……
晚上,子执又开始想念自己的小姨了。
“妈妈,小姨啥时候再回来啊?”子执趴在床上问妈妈。
“五千多里,回来一趟光路上就要三天两夜,还要倒几趟火车,来回这得花不少钱,所以要想回来可不容易啊!”妈妈说道。
小姨在子执三岁那年就走了,等他六岁时回来过一次,住了半个多月就又走了。人们都说她在南方可挣了大钱了,衣着打扮都特别的时髦。
子执就记得小姨当时回来时穿着一身大红的连衣裙中间系着一个黑腰带,脚上穿着个高跟皮靴,抹着口红,眉毛乌黑乌黑的,烫着大波浪的头,特别特别的好看。
小姨也特别喜欢子执,在家的时候就天天带着他出去到处玩。子执要什么就给买什么,把一帮小孩子们可羡慕坏了,一个个都跑回去找他们妈妈要小姨。
所以子执从小最喜欢的人就是他的小姨,他常常想:“要是她一直待在家里不走就好了。”
可是姥爷就是不待见她,第一次她回来都不怎么搭理她,小时候子执还不太懂,直到最近姥爷病倒照顾姥爷时,偶然发现他包里存的一大叠小姨的信。
正在集邮的子执大喜过望,就缠着姥爷要邮票。在拆邮票的时候,他顺便也偷偷看了一遍小姨的信,这时子执才彻底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亲爱的爸爸,见字如面:
对不起,我知道现在您一定还在生我的气吧,因为我没有打个招呼就跟着阿峰来到他这儿了。
南方的空气有点潮湿,和咱们北方不太一样。
刚开始来的时候住在他老家这边儿,那里是山区,人烟稀少。南方的山很高也很绿,满眼都是树,人们都住两层的木阁楼,环境和空气都挺好的。就是有点不适应太潮了,身上老是起疹子,起了有两个多月呢。
不过不要担心,现在都好了,我已经渐渐地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就是这里的人说话像鸟叫一样,完全听不懂。
在老家过了几个月后,我们就搬到市区这里了,先租了个房子住。我在市里找了份工作,在一个厂里做鞋子,一天能挣十好几块呢,比姐夫都强不少呢,咱们那边太穷了,工资少的可怜。阿峰他在修车厂做学徒,因为他脑子好使手脚勤快,老板很是喜欢,给的工资也多一些。
我给大姐寄过去一些钱,大姐刚生完老二身体肯定有点弱,让她买点补品,从小妈妈不在了是她带大的我。现她在正在用人我也帮不了她,不能在家照顾她这让我很内疚。
我给您买了几身衣服一起寄过去了,希望能穿得上。
他对我很好,请你们不要担心。
我选的路,就让我自己走下去吧,我想你们肯定会祝福我的对吧?
女儿秀秀
1991,7,21”
看到这里子执是有点明白了,原来,当年小姨是跟人私奔了,难怪外公从来就不待见她呢。
听妈妈说要是谁家里出这么一档子事,全家人在村里都会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的说闲话。
“看看,就是他家小闺女儿跟着人跑了。”
“对对,就是他。”
声音不大但刚好让你能听见,你说气人不气人!
害得外公教师也没脸当下去了,就辞职回家务农了,整天不想出门,还气出一身子的病。
外公一共就生了三个女儿,如秀、层秀、秀秀。老大如秀就是子执的妈妈,老二层秀小时候生病发烧脑子烧坏了,不太灵光。小秀一出生外婆就去世了,留下外公和三个小孩子相依为命。
那可是六十年代,要啥没啥的年代啊。日子要多难就有多难,三个没妈的孩子,更难。
怕孩子受后妈的苦,村子里曾经有后妈把孩子打残废的例子,因此外公就一直没有再娶,自己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的养育着三个孩子。懂事的如秀看爸爸太过辛苦就主动的负责起照顾两个妹妹的任务。
要知道那时候最大的如秀也才十二岁啊,小学还没毕业的她,就担起照顾全家人的重任,成为家里家外的女主人。
每天一大早起来她就要做好饭,把自己和两个小妺妺们收拾好,把妹妹和猪都喂饱,然后才能带着她们去学校上学。所以早上她经常性的迟到。老师们也都知道她家里的情况,也不说她什么,能坚持上学就已经很不错了,来了就指指座位让她赶紧坐下。
最难受的要说是到了冬天,有煤的烧煤,没煤烧柴,可是没有过冬的棉衣棉被孩子可就受了难。多亏靠着邻里的帮忙给做点棉衣棉鞋穿,要不然一家人得在天寒地冻中冷死。后来生活逼着十二岁的如秀,小小的年纪就学会了做针线活,姐妹们这才能穿上自己做的棉服。
所以现在妈妈总是对子执数着说这个老姨那个老姑那个老奶奶等等,都是对咱们家有恩的人,在咱最难的时候帮助过我们,你可要记得。
子执点着头说:“知道知道,您都说了八百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