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有贞此话一出,不少大臣都心思活跃了起来。
是啊,大明宣德之治后,那是四海升平。
大明只有瓦剌一个敌人,除了北方,内外环境都良好,国内没有任何战乱或战事。
此时就算南迁,大明也依旧可以一心对敌,不会受到其它事情的干扰。
就连郕王也不再说话,手指轻轻敲打起来,显然是陷入了思考。
于谦见状暗道不好,立即道:“太后娘娘,郕王殿下,诸位同僚,请再听谦一言。
瓦剌孤军来犯,劳师以远,无法持久作战,看似来势汹汹,其实隐患极多。”
徐有贞知道此时朝堂上已经有不少人倒向自己了,现在就欠最后一把火,于是当即就道:“于大人可别信口雌黄啊,有哪些隐患说来听听。”
徐有贞相信,只要于谦说不出个一二三四,那么接下来在这朝堂之上,他就不是孤军奋战了。
哪想于谦斜视他一眼,当即就竖起一根手指,“其一,瓦剌军队长时间交战,没来得及休整,已露疲惫之相。”
于谦又竖起一根手指,“其二,众所周知,瓦剌军内部并不和谐。
瓦剌军分别为也先、脱脱不花、阿剌知院三人统率。
脱脱不花虽然是大汗,但实际统帅却以也先为首,也先与脱脱不花、阿剌知院矛盾重重,相互争权夺利,瓦剌军队根本无法长期作战,一旦战事进入相持阶段,瓦剌便只会越来越弱势,甚至直接四分五裂。”
于谦又竖起一根手指,还要继续往下说。
徐有贞顿时慌了,他只是一个负责文史修撰工作的从五品文官,甚至连前线战报都是今早才知道的,真论战场形势,怎么可能论得过于谦这个兵部侍郎。
之所以站出来主张难迁,也只不过是为了搏一份荣华富贵。
宣德之治后的大明是不以言论罪的,徐有贞的南迁只是提个建议,就算朝廷不采纳,也不会给徐有贞带来什么实质影响。
反倒是如果南迁的建议被采纳,徐有贞他将飞黄腾达。
见于谦开始摆事实讲道理,徐有贞连忙道:“郕王爷,其实微臣的建议跟于大人的主张并不冲突。
臣的意思是,大明可以在固守京都的同时,安排部分大臣护送太子爷跟太后娘娘先行去南京,这样便能多安排一条后路,一旦京都失守,朝廷仍可在南京东山再起,大明也不会失去国祚。”
此话一出,优势又回到了徐有贞那边,不少大臣都觉得这做法最为稳当。
于谦却怒斥道:“难道你们想再经历一次靖康之耻,臣子之恨吗?”
这话就真的太言重了。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当初反对岳飞的那些人,现在都还在跪着呢。
顿时整个朝堂上下,都变得战战兢兢,除了支持于谦的那些武将,谁都不敢再轻易开口。
于谦继续掷地有声道:“大明京都此时尚有十万大军,也先就只三万骑兵。
诚然也先挟胜而来,士气高昂,但大明京城防御力极高。
历朝历代,历场战争,你们有见过骑兵攻城的吗?
你们有见过有三万人攻下十万人驻守的城池的吗?
更何况京师周边仍有很多地方军队,各路勤王大军也正陆续调往京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战争会对大明越来越有利。”
土木堡战败的三大营残兵还在陆陆续续逃往京都,周边的地方军队也在陆陆续续赶来。
于谦不知道最终面对瓦剌的时候,大明有没有十万大军。
但于谦知道,到时候瓦剌肯定不止三万人。
击败大明军队的是也先率领的三万骑兵。
但这次瓦剌南下,除了也先所率的那一路三万人外,还有脱脱不花所率领的三万,以及阿剌知院的两万,总兵力至少在八万以上。
但于谦不能说。
为了稳定军心,于谦不仅不能说,还必须得要阻止大明迁都。
此时南迁,必然会使朝中群臣心神不定。
一些人一旦有了后路,就不会尽死心守卫京都,反而生出逃跑之意。
朝廷如果不能做到举棋若定,必然会影响到军队和百姓。
军心若不定,这一战就真的凶险了。
于谦明白,如果想取得京师保卫战的胜利,必须保证朝廷、百姓、军队上下一心。
只要军心可用,这一战于谦他就有必胜的把握。
“提议南迁的,都应该斩杀。”于谦虎视满朝文武,再次喊出了这句话。
只不过较上一次,杀气滚滚。
满朝文武都被于谦给唬住了。
那些自永乐一朝走过来的老臣,更是像是第一次认识于谦一样看着于谦。
明明在永乐一朝时候,这家伙不是还骂皇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劝皇上别打仗吗?
怎么他自己当了兵部尚书头就铁了。
这是被太宗皇帝朱棣附体了?
但没等多久,于谦的话,就得到了回应。
陈循率先站了出来,同样高声喊道:“主张南迁者,斩!”
“主张南迁者,斩!”王直喊得歇斯底里,脖子都红了。
石亨伸长着脖子,拼劲全力大声喊道:“主张南迁者,斩!”
随着越来越多的老臣、武将站了出来。
慢慢的,这场争吵不休的朝会,渐渐的只剩下一个声音。
“主张南迁者,斩!”
“主张南迁者,斩!”
“我,我......”徐有贞见状,吓得亡魂皆冒,愣愣站在原地再说不出话来。
终于,珠帘后的皇太后说话了。
这位后世横跨六朝,三次垂帘听政,被人称为一代妖后的孝恭章皇后,可以说她不顾大局,可以说她工于心计。
但不能不说她是一个有血性的。
“自即日起,大明备战,京城只许进,不许出,大官富户凡敢南逃者,斩!”
满身杀气的于谦,终于长舒口气。
衮衮诸公,一个声音,终于尘埃落定了。
可还没等于谦这口气舒完,另一口气就又提上来了。
“于谦,自即日起任兵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
“于太保,大明的安危,哀家就交到你手里了。”
这是天下最高的荣誉。
也是天下最重的重担。
同时,这也是天下最大的烂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