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不怕。”王越抱拳大声道。
朱棣点了点头,“永乐一朝有不少将领都是以文取士,再入督察院或兵部,看来你是想走这条路了,可是本汗还是舍不得让一个文官上阵杀敌啊,脱脱不花与毛那孩的联军在本汗看来不过土鸡瓦犬,此战若是战死了一名文官,那本汗的损失可就大了,王越,你回去吧,本汗记住你了。”
朱棣说完就骑马准备离开,不想王越却再次拦在朱棣马前,“大汗,臣其实并非文官。”
“怎么,莫非你是武将不成?”见这家伙几次三番的阻拦,朱棣不由冷声质问道。
“大汗,臣前只通过了会试,按照大明科举制度,殿试需每三年举行一次,下次殿试需等到景泰二年,所以臣其实并非进士。”望越答道。
大明的科举制度一共分为三级,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
首先是乡试,即地方选拔考试,每年由各县举行一次,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诗、书、礼、乐、刑、律、算、数和兵法等。
通过乡试者可以参加会试。
会试则是大明各省的选拔考试。
考试内容与乡试相同,通过会试者可以参加殿试。
殿试则是大明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级别选拔考试,每三年才举行一次,考试内容除了乡试和会试的内容外,还包括了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知识,通过殿试者可以获得进士的称号,成为大明的官员。
朱棣稍一思考,就明白这王越为什么明明还没经过殿试,就被当作农官给他送到草原上来了。
原因估计和池城一样,在大明没啥背景,所以就被挑选出来扣个农官的头衔送到草原来了。
“可就是这样那本汗也舍不得啊,赶快回去,莫要耽误了本汗的军机大事。”朱棣呵斥道。
“大汗,臣在传授十千营耕地技术时,曾听一位百夫长说大汗您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大明京都,大汗您也曾百骑劫营,事实证明您确实是万人敌,不如大汗您考验臣一下,若臣勉强能跟大汗您过上几招,便请允许臣上阵杀敌如何?”不想王越却还是阻拦在朱棣战马前道。
“放肆...”袁彬立即大声呵斥。
“且慢。”朱棣却一挥手,他是真对这个执拗的农官来了兴趣,“袁彬,把你的战马跟兵器先借给他,本汗试试他有几斤几两。”
“谢大汗。”王越顿时大喜。
“大汗,何必与他浪费时间。”袁彬则急道。
朱棣摆了摆手,“王越,本汗看得出你的拳拳报国之心,既然你这么自信,那希望一会动起手来你不是一个草包,只要你能在本汗手上撑住十招,那本汗就准你披甲从戎了,要是十招都撑不住,以后就再别提什么要上阵杀敌的事了。”
“是,大汗。”王越朝朱棣一拱手,随即就看向袁彬,“袁将军,还请借您的兵甲战马一用。”
“哼。”袁彬冷哼一声直接翻身下马,将挎在腰间的大刀丢给了王越。
很快,王越就披甲上马,“大汗,臣准备好了。”
朱棣也不含糊,拔出长刀就拍马朝着王越冲去。
“镔——”
一声金属交鸣的巨响,朱棣跟王越错马而过。
“你是天生神力?”朱棣调转马头,满是不敢置信的看着王越,刚刚交手的时候,朱棣用了巧劲,他本想一刀直接挑飞了王越手中的长刀,用事实告诉这个理想丰满的热血青年,理想跟现实的差距有多大。
上阵杀敌是武将的事,农官就好好管理农桑,别想那些有的没的。
结果一刀砍在王越握着的长刀上,朱棣自己手臂反震得发麻,那一刀就好像砍在了大石头上。
王越哈哈大笑,“大汗,耕地的牛穿上鼻环就听话了,可牛要是不愿意穿鼻环,那臣就只能打到它愿意穿为止。”
朱棣舔了舔嘴唇,“再来。”
“好!”
两人再次控制着战马,朝着对方冲去,很快就厮杀在一起。
朱棣不是没见过天生神力的。
像土木堡战死的樊忠便是天生神力,他使一双大锤,在永乐一朝就是朱棣的护卫将军。
但力量大得像王越这般的朱棣从未见过,一柄长刀硬是被这家伙当成了铁棍在使,每一劈,每一砍,朱棣都震的手臂发麻。
朱棣已经不怀疑这家伙说耕牛要是不愿意穿鼻环就打到耕牛愿意穿鼻环为止的话了。
朱棣现在已经升起了要好好研究一番这家伙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兴趣了,这真的是人类的力气吗?
而且这家伙的技巧也不错,虽然比不上朱棣自己,但就算放永乐一朝也算得上是军中的佼佼者。
朱棣一开始还能凭借自己登峰至极的杀人技巧勉强压着这家伙,可打着打着,朱棣发现这家伙也打的是越来越得心应手。
再配合他那一身蛮力,朱棣竟惊讶的发现自己竟不是他的对手。
“好。”终于朱棣大吼一声,收刀立在马上,像是打量着一块稀世珍宝一般打量着王越,“王越,你可以跟本汗一起上阵杀敌了,你这身武艺不上阵杀敌简直是暴殄天物。”
“谢大汗夸奖。”王越冲朱棣摇摇抱拳道。
“对了,王越,你有这身武艺,在大明为何不参军报国,非要走科举之路,否则也不至于会随本汗来这漠北苦寒之地了。”朱棣收起长刀后打马过去问道。
“大汗,习武只是臣的爱好,其实臣从小就苦读圣贤之书,乡试时臣获得了第三名,随后参加会试,名列第三十三,虽还未参加殿试,但也已经出任了道监察御史,臣是自己请愿要随大汗您一块来漠北的,哪怕降职成一农官也心甘情愿。”王越拱手道。
“你是自己请愿来的?”朱棣闻言更加惊讶了,他本以为这些被大明打发陪他一块来草原上的官员都是在大明不得志的,没想到这个竟然不是。
王越翻身下马,单膝下跪道:“臣少时,读书读到了靖康之耻,当时久久不能释怀,后臣又想起如今边关的异族对大明不停的骚扰,特别是当臣得知大汗您北狩蒙尘时,更是恨得牙根都痒痒,以为靖康之耻又要重演。
后当臣听说大汗您以性命铸大明风骨,又百骑劫营,更要以日月大汗之尊君临草原,行始皇帝一统六合八荒之壮举时,臣便彻底被大汗折服,臣觉得,若此生能追随大汗在如此经天纬地的事业中立下一二功劳,便不枉臣这七尺之躯来此人间一趟了。”